1. 程式人生 > >兩種敘事:貨幣加密派 vs. 技術加密派

兩種敘事:貨幣加密派 vs. 技術加密派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作為 Village Global 的投資者及 Token Daily 加密論壇的參與者,我瞭解到一件事:只要在雞尾酒會上提到“加密世界”,你就會捲入一場狂熱的辯論。

事實上:我發現當人們談及為什麼加密世界如此重要和下一個風口是什麼,大家總是從不同的假設和起點出發。而且大家討論時心中早就有定案,這導致討論後仍存有一些困惑:

投資者搞不清楚什麼樣的理論適用於這個市場。

創業公司不確定要如何包裝他們的方案,才能滿足每個人。

行業新進者很難跟進所有資訊。

狂熱者(Maximalist)花了大量精力去說服部分群體,卻沒有顧及大家在一些先決條件上的認知有所不同(或者相同)。

讓我試著通過繪製一幅(非常大的)藍圖,來簡述現存的兩種主要觀點:

a)貨幣加密派(Money Crypto):加密貨幣的核心是通過(再次)引入一種健全的貨幣,來重新定義金錢的運作方式。

b)技術加密派(Tech Crypto):通過引入 Web 3.0,重新定義網路的運作方式。

還有些人將這兩種觀點分別稱作“位元神教(Bitcoin Maximalism)” 和 “以太坊神教(Ethereum Maximalism)”,但前兩者要比後兩者更為廣義。

雖然這兩種觀點有相似之處,但它們的確具有不同的目標、不同的手段,和不同的哲學基礎——這使得大家感到困惑。

在本文中,我會詳細地定義這兩種觀點、解釋它們之間相同和不同之處,以及給社會帶來什麼影響。

貨幣加密派

貨幣加密派觀點相信,加密貨幣的目標是引入一種健全的貨幣體系。

健全貨幣是指:

1)具有固定的供給量,或是可預測的通貨膨脹率

2)不會快速增發

3)最重要的是,決策者無法通過通脹或是沒收的手段控制。

為什麼這很重要

有了健全的貨幣,決策者將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他們不再有辦法寅吃卯糧(通過借貸/通脹),不再有機會挪用未來的財富,來向戰爭注資或是投資短期政績專案。

現在我們的貨幣體系是不健全的,這會帶來許多問題。具有印刷貨幣的能力——從具象或抽象層面——都大大增加了管理者的權利,而所有管理者都期待更多集權的手段。

通貨膨脹,實際上是將財富從創造它的人們手上,轉移到控制金錢的人的手上——這麼做沒有為社會創造任何價值,而且是在大眾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

換句話說,管理者可以為所欲為:通過沒收、通脹、走後門等手段聚攏財富,還能注資萬億美圓到戰爭中——同時通過加印貨幣來隱藏成本。起初,群眾還很享受這些新的變化(印鈔)——但很快地大家會嚐到購買力驟減的惡果。貨幣加密派相信比特幣是讓我們重拾健全貨幣的機會,因為比特幣是一種無通脹、通貨緊縮、抗審查、固定供給量的,無法被任何管理者關停,而且不需要可信任第三方就能運作的資產。

其他核心觀點

貨幣加密派相信,網路是對研究貨幣本質的錯誤類比;我們可以直接從經濟史和時間長河裡貨幣的演進,學到加密貨幣可能的未來。

我們從中具體能學到了什麼呢?每當人們控制貨幣,他們就能由此獲益更多——在這個過程中,偷偷地稀釋了其他人手中的錢。

貨幣加密派還認為,我們應該將加密貨幣視為金錢——而不只是什麼新的 app 商店或是新一代獲得 VC 投資的平臺。貨幣加密派強調 “比特幣,而非區塊鏈”。他們認為幾乎所有的區塊鏈應用不僅沒必要——甚至會比原來的應用更慢、更昂貴。

貨幣加密派覺得以太坊很是新穎有趣,但它創造的價值(先不提吸引的資金!)比下一代貨幣(比特幣)小了好幾個量級。所有的在以太坊上建立的 app/dApp 也許有些價值——但它們不會讓以太坊這種貨幣,變得更好。雖然以太坊的確吸引力更多的開發者加入,但貨幣加密派認為 1 個共識開發者能頂 10000 個 app 開發者。

貨幣加密派直截了當地拒絕 實用性假設(Utility Hypothesis ),也就是說數字貨幣最重要的用能就是價值儲蓄,而不是交換媒介。

確實:中本聰使用區塊鏈結構,以其特定的且刻意的方式犧牲大量的速度與成本,來保障我們擁有不容侵犯的抗審查權、去信任化,和社交擴充套件性(social scalability )。

結論:貨幣加密派相信未來的加密不會是軟體導向——而是錢,是貨幣。

加密貨幣不是股權,也不會是個網頁,也不是公司,也不是社交網路;它是錢。

技術加密派

另一方面,技術加密派認為我們應該從網際網路的歷史和其權力結構進行研究——而不是貨幣歷史——來幫助我們瞭解加密貨幣的發展,瞭解如何引領下一代網際網路,也就是網際網路 3.0 的發展。

技術加密派觀點如下……

雖然網路起初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放系統,但很快地變成了中心化的;目前有五個角色控制這個中心: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和微軟。這些中心反過來讓使用者上癮、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通過廣告賺錢、併吞競爭者,甚至是無下限地抄襲倖存的企業。

實際上,網際網路 2.0 也沒有實現要回歸去中心化的願景,反而催生了比網際網路時代以前的任何時候,都還要大上好幾個數量級的權力中心。儘管在網上傳遞資料包的邊際成本為 0 ,且網際網路 2.0 產生驚人的經濟成長和消費剩餘——帶來的社會成本已經非常顯著:各式各樣的不平等、隱私曝露、假新聞、壟斷、訊息過濾、對民主的威脅,等等。

技術加密派相信,只有當權利和財富分配是分散式的,網際網路才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我們能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訂激勵機制(通過加密網路的手段),並讓使用者能夠掌控自己的資料。

如果在 Web 2.0 時期就能發展出網路代幣模型,整件事現在可能完全不一樣。

代幣的作用不只是協議的定義,而且能引入一種獲換取服務的計價模式。

代幣提供經濟激勵,使得分散式計算能被大規模且去中心化的運作——包含計算、儲存、頻寬。

股份制公司的演進

技術加密派將代幣視為這幾個世紀以來,從公司的股份制出現以後,人類協作模式的一項最重大的革新。在股份制公司出現之前,商業活動存在許多天然的限制。這時的公司做為一個整體被完全擁有,而且不具有籌措資金的流動性資產。

股份制公司,還有現在公開上市的公司,它們的出現帶來了我們以前難以想象的商業模式。不過我們也已經看到這些類似的系統的缺陷:只有員工能得到報酬。

股票價值是一個利潤的函式。而利潤則反映出一間公司將資料變現的能力——而非服務的實際價值。當公司達到一定規模,它們獲得的激勵就會開始和這間公司的使用者、開發者的激勵產生偏差。

激勵所有的參與者

代幣的出現,還能夠瓦解迄今為止看似無法擊敗的網路規模效應商業模式。理論上來講,代幣激勵大量的貢獻者加入這個網路(編者注:中譯本見文末超連結《應用代幣與去中心化商業模式的黎明》)。這裡指的貢獻者(利益相關者)——包含使用者、開發者、立約人、投機者——而不只有員工。這些網路參與者通過改進底層協議獲得收益,而不是股權配息。改進方式有挖礦、驗證、構建其他應用或是使用服務。

那麼你如何創建出下一代臉書呢?而且能讓數百萬人享受到它的成功,而不僅僅是幾百人。

不只是代幣帶來了好處。底層區塊鏈的每個方面都成為構建模組,讓開發者能夠在其上開發一些東西。這種革新的組合,讓每個應用能夠衍生出更多的應用。比如我們看到的 ERC721 和 0x 標準成為網紅,激勵了更多的初創公司起家,這些初創公司能為整個網路帶來更多創新。

相較之下,網際網路 2.0 導致了資訊孤島和壟斷問題。代幣就是推動協議發展和維護的激勵因素,同時保證了運作過程的信任和公開。

其他核心觀點

技術加密派認為區塊鏈能消除所有中間人——不僅僅在支付層面(規模達 $5000 億),還有銀行、社交網路、市場運營,等等。

加密技術派還表示,為了讓錢成為真正好的貨幣,區塊鏈(代幣)必須被視作金錢使用(編者注:中譯本見文末超連結《10 兆美元路上的風景》)。他們更傾向支援以太坊(對於其他競爭專案也很包容),將其視為一種全世界的計算機,並且希望在其上構建和數百萬個 dApp;而比特幣僅被視為一種數字化黃金。

技術加密派將區塊鏈技術和早期網際網路作比較:當時人們也說網際網路不過是一種沒用的玩具,不會被普及(結果呢?)。

技術加密派還說軟體傾向於重構事務運作的規則——“軟體正在鯨吞整個世界”——而加密應用也是如此。

而且千萬不要跟開發者賭未來的走勢,技術加密派如是說。

哪一種觀點是正確的?

貨幣加密派和技術加密派,在某些方面看起來可能沒什麼不同——從其信仰到其社群氛圍來看都是。不過貨幣加密派的組成人群,更多是由經濟學家轉變為自由無政府主義者;技術加密派多由工程師和技術專家組成,他們試圖糾正科技巨頭帶來的一些錯誤。引用 Murad Mahmudov 的一句話,“技術加密派是更加溫和、敏感的,積極且看重社會公正的嬉皮士;貨幣加密派則是讓人感到更具有攻擊性、不願妥協的右翼食肉族群。”

事實上,要判斷哪一方正確還為時過早——兩派人馬彼此也不是特別排斥異己。很有可能他們對於一些結果的判斷都是正確的,不過對於如何產生結果的過程有分歧。技術加密派中很多人也同意貨幣加密派的理論是去中心化系統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雙方也有一些想法衝突。某些貨幣加密派認為技術加密派推崇的很多應用其實沒有創造任何價值,而且當 ICO 的泡沫破裂時,這些人對代幣近乎宗教狂熱的吹捧也會退散;部分技術加密派則認為貨幣問題遠沒有那麼嚴重——這裡引用 Chris Dixon 在《為什麼去中心化如此重要》的一段話:

“舉例來說,有時候人們說加密網路提倡的去中心化,是為了抵抗管理者的審查,或是因為自由主義的政治觀點;但這都不是去中心化之所以如此重要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貨幣加密派總是從一個巨集觀的奧地利經濟學派角度切入問題,翻找著歷史長河中貨幣化的媒介,然後試圖將其特性複製到數字世界(這裡的宣言來自 Saifedean Ammous 的《比特幣本位》一書)。另一方面,技術加密派認為這些歷史示例時至今日已經不適用了;包含貨幣體系在其中的軟體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正規化的大門,開拓新的設計模式,甚至意味著隨著時間推演,金錢的發展會走上與歷史道路完全不同的方向。

為什麼他們不同意對方

還有些人不只是不同意對方觀點,甚至認為對方觀點是有害的。部分貨幣加密派認為技術加密派混淆了加密技術的“真正價值”——健全的貨幣——而且 ICO 分散了開發人員對於比特幣開發的注意力;也有部分技術加密派覺得貨幣加密派的表述——常常具有攻擊性和敵意——這會阻撓人們在加密貨幣上建立應用。

這讓人回想起著名的、關於派系內鬥的 Slate Star Codex 帖子。以嚴格素食主義派和自然飲食派為例,其實兩者應該共同致力於讓人們少吃點芝士漢堡,因為不論是哪種派別,都是為了改善現有的飲食狀態。

但現實中,人們總會不停的鬥爭,即便他們的觀點是如此相像。這是不是和我們討論的情況類似?

同樣地,我認為貨幣加密派和技術加密派彼此存在的敵意,都應該轉向他們共同的敵人:中心化銀行、腐敗的政府單位、技術壟斷者等。我敢說,任何一方都會因為對方的崛起而受益。

如果缺少貨幣加密派的幫助,來讓加密成為一種良好的貨幣形式,技術加密派就無法實現他們的目標——讓參與者從託管、挖礦、參與過程中獲得回報,因為他們需要貨幣具有價值,才能被視為一種激勵手段。

如果失去技術加密派的開發者們,貨幣加密派就會像在攀爬一座險峰,因為如果有一個基於數字貨幣建立的全新生態系,會為整個健全貨幣帶來信任和價值(參見下圖——當加密技術價值越高,會有更多的人使用錢包;更多的人使用錢包,意味著更多的人可以使用 dApp)。

結論

可以肯定的是,這兩種觀點——貨幣加密派和技術加密派——可以被分類為更多分支;但為了方便大家搞清楚,我們不討論更細的維度。我們只要認清一件重要的事:這兩種觀點不只能和平共存,我們最終能找到方法讓它們互利共贏。

作為區塊鏈領域的企業家,著眼於共同的價值應該比爭論意識形態不同更為優先,更何況這些不同點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消失。最終,我們都應該放眼未來,將區塊鏈視為解決世界上最緊迫問題的方法。

原文: https://www.atrium.co/blog/money-tech-crypto/

作者: Erik Torenberg

翻譯&校對: IAN LIU & Elisa

稿源(譯):以太坊愛好者(https://ethfans.org/ajian1984/articles/3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