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Mobile Analytics

Mobile Analytics

之前的文章介紹了一下web Analytics雜談(1)web Analytics雜談(2)的一些分享。現在要開始學習Mobile Analytics了

1、Mobile Analytics(友盟)

先想想以前的經歷。之前經歷過的第一家創業公司是自己直接把mobile Analytics強行嫁接到了Web Analytics上面去了,簡單的看也是夠用的,然後也有自己一套Analytics的公司,然後也有用過友盟的公司。鑑於友盟是行業裡面的開拓者,而且最終以8000萬美金賣給了阿里巴巴,而且現在也活得還好,我們就先來看看友盟的介面。

http://mobile.umeng.com/analytics

http://mobile.umeng.com/apps/a20000aac57fc2112a949bd4/reports/realtime_summary



我靠,和之前的這個是不是有點太像了。似曾相識啊,我們再把以前piwik的截圖拿出來




使用者分析和使用者構成和留存分析對應到Visitors

使用者參與度和功能使用對應到Actions

渠道分析對應到Referrers

怎麼越看越像

在後面多了幾個社會化分享、訊息推送、移動廣告監測,這幾個有點意思,後面自己再悟一悟,只是我也就不詳細講Mobile Analytics 和 Web Analytics的區別了。因為看起來沒有太多的區別嘛

如果想看的話,建議再看一遍這個Web Analytics(上)Web Analytics(下)

可以對比著友盟的Demo看

2、Mobile VS WEB

從web時代過來的人都懷念web時代的好。比如不止一次聽說APP is good, web is great。這話真的很對,因為web開啟了網際網路時代。以至於有些人認為進入到移動的app時代是倒退。

但其實APP和WEB又真的有那麼大的區別嗎?反正我看起來似乎有點區別,又沒有那麼大區別。 

PC時代其實也有C/S(client-server)的應用的,我剛畢業一開始寫的就是C/S的系統。我們寫的無線網路優化系統就是通過資料庫連線和資料伺服器交換資料。

後面這樣的好多系統都被B/S化了,尤其是報表系統,原因我想對應大部分工作都是報表的話,B/S真的好方便啊,老闆誰隨便改點啥,點選一下上線就升級到最新了。要是C/S的還得重新升級一下應用,老闆的時間可是蠻寶貴的。

只留下了一些互動比較複雜的工作留給C/S。

 

移動化時代到來的時候,又從B/S轉到了Android/IOS。

機器效能比較低,C/S的效能就是好啊,web的話點上了半天沒反應。

做運營的恨不得所有的都是跨平臺、可配置的。最好是開發人員改一點東西,點選一下上線,所有的端都更新了。

做產品的如果只從使用者體驗考慮點選起來要爽,沒有半點卡頓的感覺。處處是無縫切換。那當然要是native的比較好

 

於是做web的往C/S方向靠,比如ajax、iframe(類似於Android裡面的Fragment)等等都被捧過。

做Android/IOS的往web上面靠,hybrid方案(phoneGap等)

還出過一些跨平臺的方案


那麼真正的區別在哪裡呢?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講,不想裝那麼多的應用,不想經常升級應用,像風一樣的流暢

從開發人員的角度看,應用程式的結構,那是相差挺大的,完全是不一樣的應用嘛,甚至是不一樣的開發語言。汗

3、MOBILE DATA VS WEB DATA

今天我們講Analytics,就說資料的真正區別吧。

從資料的角度來看,如果組織夠好的話,對內來講mobile和web的data都可以區別不是很大;但是對外來講,Android/IOS的資料更像是孤島,而Web的資料則要開放得多。

web時代有搜尋引擎將它們組織成有機的整體。但在mobile時代,目前還有點碎片化。


從開發角度講,就是要達到效能與體驗與運營的完美統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往前一步。

Mobile系統終究是沒法像WEB那樣開放,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往前更進一步的,下次我們談談從URI看Mobile和Web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