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DB9針和DB25針串列埠的引腳定義

DB9針和DB25針串列埠的引腳定義

《裝置監控技術詳解》第3章串列埠裝置監控,本章著力介紹串列埠交換機和串列埠聯網方式。本節為大家介紹標準25針串列埠的引腳定義。 作者:李瑞民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

3.3 串列埠線的製作和轉換

串列埠的連線線受很多的限制,最典型的限制就是介面型別和連線線的作用,因為介面型別不同,則介面引腳不一樣;連線線的作用不同,則線序不一樣。要知道串列埠線的製作,首先要知道串列埠引腳的定義,然後根據串列埠連線線的作用決定線的順序。

串列埠通訊標準中,RS-232C、RS-422、RS-485的引腳定義各不相同,因而做線的方式也不相同。串列埠連線線中,延長線只是起到線長度的增加,因而線序只是原來線序的延長,而通訊線,則要確保通訊訊號的正確連線,所以做線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在串列埠線的製作中,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

如果需要地線,則地線直接連線,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雙方有一個參照電平;

如果是延長線,則同名線號相連;

如果是通訊線,則一端的傳送連線另一端的接收。

3.3.1 串列埠引腳定義

串列埠的引腳定義,不僅取決於串列埠是公頭,還是母頭,還取決於從哪個方位來看。因為方位不同,效果也不相同。

從稱呼上,“引腳”,又名“管腳”,或“針”,三者的英文名都是:Pin,本書混用“引腳”和“針”這兩個名稱。當然,這裡針的概念是廣義的針,因為這裡的針既包括柱狀的探頭,也包括可以使柱狀探頭插入的插座式的針孔。

引腳的作用是實現連線,所以引腳的定義十分重要。

3.3.1.1 標準9針串列埠引腳定義

從前面的內容中,知道了串列埠外形,就可以繼續瞭解其每個引腳的定義,這是做線的基礎。無論是RS-232C、RS-422,還是RS-485,串列埠介面的外形、尺寸都是相同的,部件間可以通用互換,但其引腳的定義卻各不相同,因此要了解串列埠做線,首先要知道串列埠各引腳的定義。

觀察一個標準的串列埠,會發現串列埠無論是9針的標準串列埠物理外形(如圖3.4所示),還是25針串列埠物理外形(如圖3.6所示),如果橫著看,都顯示兩排引腳。除了兩排引腳這一特徵之外,還有就是無論是公頭,還是母頭,兩個引腳的外圍呈現一邊大、一邊小的“等腰梯形”的形狀(俗稱“D形”)。9針引腳中,大的一邊有5個引腳,小的一邊有4個引腳。

拆開串列埠介面,會發現在串列埠介面的內側,同樣有9個引腳,其形狀與外側佈局相同,各引腳位置,也都存在一一對應的關係,如圖3.43所示。該引腳是用於焊接連線使用。當將該串列埠裝到機箱上後,由機箱外部看到的線序和從機箱內部看到的線序不一樣,考慮到本章將全面介紹串列埠的連線線的製作,二者的線序關係很重要,因而在做線章節中,專題討論這一問題,詳見第3.3.1.4 節。

本章除非專門說明,否則所有引腳線序都是指串列埠外側的線序,各引腳編號及意義如圖3.40所示。

 

根據圖3.40的引腳順序號,如果是作為RS-232C介面,則各引腳定義如表3.2所示。

表3.2  RS-232C引腳意義表

各引腳的電氣特性為:

在TxD和RxD上,邏輯“1”為-3V~-15V; 邏輯“0”為+3V~+15V。

在RTS、CTS、DSR、DTR和DCD等控制線上,訊號有效為+3V~+15V;訊號無效為-3V~-15V。

對於資料訊號,邏輯“1”為低於-3V,邏輯“0”為高於+3V;對於控制訊號,接通ON為低於-3V;斷開OFF為高於+3V;-3V~+3V、低於-15V、高於+15V都表示電壓無意義。

作為RS-232C介面,其各引腳由標準文件進行定義,所以也可以稱為“標準引腳定義”。而作為RS-422和RS-485介面,則沒有“標準”引腳定義的說法,因為RS-422和RS-485連通常的標準介面也沒有,具體採用什麼介面,介面中使用哪些引腳,完全取決於裝置設計生產商自己的定義。不過,作為RS-422和RS-485標準本身,定義了按照這兩個標準進行通訊時,所必須提供的訊號線,並且,實際的使用中,絕大多數廠商繼續使用標準的串列埠介面作為其通訊的硬體介面,所以才有前面所說“RS-232C/422/485”採用相同的硬體介面的說法。

RS-422採用的是4線模式,具體裝置的名稱與引腳定義由裝置定義。表3.3是RS-422中各訊號名稱,與表3.2不同的是,此表中“序號”與引腳沒有對應關係,只是表示一個流水號,在實際連線中,需要根據裝置定義決定所在的引腳。

表3.3 RS-422引腳意義表

RS-485的訊號有兩種,一種是4線模式,另一種是2線模式。4線模式中各訊號名稱如表3.4所示。同表3.3一樣,表中“序號”也只表示一個流水號。

表3.4  RS-485的4線訊號線名稱表

2線模式,其各訊號名稱如表3.5所示。

表3.5 RS-485的2線訊號線名稱表

3.3.1.2  標準25針串列埠的引腳定義

除了9引腳串列埠之外,還有25引腳模式,該模式存在於較早的裝置中,近幾年的裝置很少採用這種介面,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25針的引腳圖如圖3.41所示。

表3.6 計算機上的RS-232C 25針引腳意義表

(續)

3.3.1.3 37針RS-422串列埠的引腳定義

RS-422除了直接使用標準9針介面之外,還有一種37針介面,引腳圖如圖3.42所示。

表3.7 計算機上的RS-422 37針引腳意義表

(續)

3.3.1.4 角度和位置變化所引起的引腳順序變化

宋朝詩人蘇軾的詩《題西林壁》中有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講述的是因參觀者視角不同,導致所看到山的形狀不同,而引發的稱呼不同。在串列埠的引腳排序中也存在這一現象,雖然圖3.40明確定義了由裝置的機箱外部,看到裝置機箱上串列埠的引腳定義,但當使用這一串列埠的角色發生變化時,就會發現,串列埠引腳的定義發生了變化。

如圖3.43中,整個圖中共有8個串列埠,如果按上下分,可以分為兩排,上排四個是串列埠的實物圖,下排四個分別是上排四個實物一一對應的示意圖;如果按左右分,可以分為四列,其中左邊兩列是裝置上的串列埠常用的模式,右邊兩列是連線上串列埠常用的模式,細分的話自左向右四列,可以分別理解為:裝置內部的檢視、裝置外部的檢視、連線外部的檢視、連線內部的檢視。按照上一節的定義,第二列的檢視(即裝置外部的檢視)與上一節中圖3.36所示的引腳示意圖完全一樣,因此該列的右上角應該是引腳1。根據對應關係,可以將圖上所有的串列埠的“引腳1”標示出來,如圖3.43所示。

通過上圖比較,不難發現,引腳1具有相對性,而不能只以圖3.40示意圖中截圖來判斷引腳的序號。後面的連線都會參考這樣的引腳規則。

但必須說明的是,以上只是標準接法,這種接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置本身採用公頭作為裝置外部的介面,如果裝置採用了母頭作為其裝置外部的暴露介面,則整個串列埠引腳的變化就是圖3.40的左右角色互換,將左邊當作是串列埠連線線,而將右邊當成是裝置。

3.3.1.5 非標準串列埠的引腳定義

除了上述標準介面之外,還有少數的非標介面,並且即使是採用了上述標準介面的裝置,也有很多裝置在設計的時候,沒有按標準的接線方式進行設計。其中有裝置本身特性限制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裝置設計者自身的技術保護。

非標的串列埠由於形式更為多樣,且沒有規範進行統一,所以介面的引腳定義更是五花八門,互不相容。如圖3.7、圖3.8和圖3.10就是三種只使用了3線RS-232C標準的串列埠接線方式,另外還有一些裝置採用如圖3.44所示的RS-422接線方式。這種非標準串列埠的通訊最重要的是儲存好介面定義手冊等文件,以備不時之需。

3.3.2 串列埠的轉換與連線線製作

瞭解了串列埠的引腳定義之後,就可以做串列埠線了。根據前面的內容,可知要做一個串列埠線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裝置的串列埠介面採用的是公頭,還是母頭。通常來說,監控端(一般是計算機端)使用的是公頭的,所連線線的一端是母頭,如果監控中使用了串列埠交換機,則監控端是網口介面,另一端視裝置而定。

所採用的模式,如果是RS-232C模式,則至少使用3根線;如果是RS-422模式,則至少採用4根線;如果採用RS-485模式,則或者使用2根線,或者使用4根線。線可以採用電話線或雙絞線,在採用雙絞線的時候,一般用不完一股中8根線的時候,儘量不要在一根雙絞線中的8根線傳輸2路或2路以上訊號。

不同的模式,傳輸的距離也不同,如果是RS-232C模式,則最長為15米;如果是RS-422或RS-485模式,則最長為1100米。距離遠的儘量採用絕緣層和遮蔽層以增加訊號的強度。如果需要更遠距離的傳輸,則需要線上的中間附加調變解調器(Modem)或其他相關訊號中繼裝置。

以上所有模式都可以採用9引腳串列埠介面,但大多數模式都未用完介面的9個引腳,但不意味著未用的引腳可以隨便再接其他的訊號,或者未用的引腳與使用了的引腳有短路現象,因為有些電路在內部使用了這些引腳。

連線線在佈線的時候,應避免空間上的急轉彎或打結。

如前所述,RS-422/RS-485都沒有定義具體的硬體介面形式,但定義了接線的訊號。而RS-232C則使用標準串列埠作為其硬體的介面形式,並且定義了各引腳的定義,同時定義了接線的訊號意義。因此實際使用中,RS-232C、RS-422、RS-485等序列通訊都使用標準介面作為其通訊介面。這樣做的好處是規格通用,製作方便,不必做過多的區分,也不需要大量備件;缺點是線一旦做好,很難從外形上進行區分,當連線線比較多時,容易混用和錯用。

雖然串列埠本身有9針串列埠(又稱DB9)和25針串列埠(又稱DB25)兩種,但實際使用中,幾乎都是9針的,所以下面將以9針為例進行說明。

原文章地址:《裝置監控技術詳解》串列埠的轉換與連線線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