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環境下,VSCode C++環境配置

Linux環境下,VSCode C++環境配置

作為在Windows環境下習慣使用Visual Studio IDE的人,對於Linux環境下的Vim編輯使用十分難受,雖然網上很多人說vim非常牛逼和強大,但是我更加習慣於使用VS code的介面,所以我選擇VS code作為編輯器使用。

VS code本身是一個編輯器,所以如果需要除錯等功能需要自己安裝一些外掛,並且配置相關的json檔案。

linux 環境下,g++和clang都可以作為C++的編譯器,我這裡選擇使用的是clang。

首先是外掛選擇:

(1) C/C++ 微軟自帶的C/C++外掛。

(2) C/C++ Clang Command Adapter:提供靜態檢測(Lint)

(3) Code Runner:右鍵即可編譯執行單檔案

(4) Bracket Pair Colorizer:彩虹花括號

(5) Include Autocomplete:提供標頭檔案名字的補全

 

以上外掛下載完之後,在檔案工作區(workspace) 新建一個資料夾作為你專案的根目錄檔案,然後新建一個".vscode" 檔案,該資料夾存放相關json的配置檔案,其中launch.json 和tasks.json 兩個配置檔案是必須的,除了這兩個之外,還可以加上setting.json。如果setting.json不加設定,就會使用設定,基本上滿足使用了。

關於,launch.json的配置為:

// https://github.com/Microsoft/vscode-cpptools/blob/master/launch.md
{
    "version": "0.2.0",
    "configurations": [
        {
            "name": "(gdb) Launch", // 配置名稱,將會在啟動配置的下拉選單中顯示
            "type": "cppdbg", // 配置型別,這裡只能為cppdbg
            "request": "launch", // 請求配置型別,可以為launch(啟動)或attach(附加)
            "program": "${fileDirname}/${fileBasenameNoExtension}.out", // 將要進行除錯的程式的路徑
            "args": [], // 程式除錯時傳遞給程式的命令列引數,一般設為空即可
            "stopAtEntry": false, // 設為true時程式將暫停在程式入口處,我一般設定為true
            "cwd": "${workspaceFolder}", // 除錯程式時的工作目錄
            "environment": [], // (環境變數?)
            "externalConsole": true, // 除錯時是否顯示控制檯視窗,一般設定為true顯示控制檯
            "internalConsoleOptions": "neverOpen", // 如果不設為neverOpen,除錯時會跳到“除錯控制檯”選項卡,你應該不需要對gdb手動輸命令吧?
            "MIMode": "gdb", // 指定連線的偵錯程式,可以為gdb或lldb。但目前lldb在windows下沒有預編譯好的版本。
            // "miDebuggerPath": "gdb.exe", // 偵錯程式路徑,Windows下字尾不能省略,Linux下則去掉
            "setupCommands": [ // 用處未知,模板如此
                {
                    "description": "Enable pretty-printing for gdb",
                    "text": "-enable-pretty-printing",
                    "ignoreFailures": false
                }
            ],
            "preLaunchTask": "Compile" // 除錯會話開始前執行的任務,一般為編譯程式。與tasks.json的label相對應
        }
    ]
}

  tasks.json的配置為:

// https://code.visualstudio.com/docs/editor/tasks
{
    "version": "2.0.0",
    "tasks": [
        {
            "label": "Compile", // 任務名稱,與launch.json的preLaunchTask相對應
            "command": "clang++", // 要使用的編譯器 clang++  或者g++
            "args": [
                "${file}",
                "-o", // 指定輸出檔名,不加該引數則預設輸出a.exe,Linux下預設a.out
                "${fileDirname}/${fileBasenameNoExtension}.out",
                "-g", // 生成和除錯有關的資訊
                "-Wall", // 開啟額外警告
                "-static-libgcc", // 靜態連結
                // "-fcolor-diagnostics", // 彩色的錯誤資訊?但貌似clang預設開啟而gcc不接受此引數
                // "--target=x86_64-w64-mingw", // clang的預設target為msvc,不加這一條就會找不到標頭檔案;Linux下去掉這一條
                "-std=c++11" // C語言最新標準為c11,或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修改
            ], // 編譯命令引數
            "type": "shell", // 可以為shell或process,前者相當於先開啟shell再輸入命令,後者是直接執行命令
            "group": {
                "kind": "build",
                "isDefault": true // 設為false可做到一個tasks.json配置多個編譯指令,需要自己修改本檔案,我這裡不多提
            },
            "presentation": {
                "echo": true,
                "reveal": "always", // 在“終端”中顯示編譯資訊的策略,可以為always,silent,never。具體參見VSC的文件
                "focus": false, // 設為true後可以使執行task時焦點聚集在終端,但對編譯c和c++來說,設為true沒有意義
                "panel": "shared" // 不同的檔案的編譯資訊共享一個終端面板
            }
            // "problemMatcher":"$gcc" // 如果你不使用clang,去掉前面的註釋符,並在上一條之後加個逗號。照著我的教程做的不需要改(也可以把這行刪去)
        }
    ]
}

  然後ctrl+shift+B是編譯,按F5是編譯+執行。

以上是VS Code在Linux環境下使用的基本操作,日後有什麼新的技能和發現我會更新或者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