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TCP連線、Socket連線、Http連線的區別、三次TCP握手過程

TCP連線、Socket連線、Http連線的區別、三次TCP握手過程

轉載自:https://blog.csdn.net/ituling/article/details/52541545?utm_source=blogxgwz0

首先一定要明白:

HTTP協議:簡單物件訪問協議,對應於應用層,HTTP協議是基於TCP連線的

tcp協議: 對應於傳輸層

ip協議: 對應於網路層
TCP/IP是傳輸層協議,主要解決資料如何在網路中傳輸;而HTTP是應用層協議,主要解決如何包裝資料。

Socket是對TCP/IP協議的封裝,Socket本身並不是協議,而是一個呼叫介面(API),通過Socket,我們才能使用TCP/IP協議。

 

http連線:http連線就是所謂的短連線,即客戶端向伺服器端傳送一次請求,伺服器端響應後連線即會斷掉;

socket連線:socket連線就是所謂的長連線,理論上客戶端和伺服器端一旦建立起連線將不會主動斷掉;但是由於各種環境因素可能會是連線斷開,比如說:伺服器端或客戶端主機down了,網路故障,或者兩者之間長時間沒有資料傳輸,網路防火牆可能會斷開該連線以釋放網路資源。所以當一個socket連線中沒有資料的傳輸,那麼為了維持連線需要傳送心跳訊息~~具體心跳訊息格式是開發者自己定義的

 

1、TCP連線

要想明白Socket連線,先要明白TCP連線。手機能夠使用聯網功能是因為手機底層實現了TCP/IP協議,可以使手機終端通過無線網路建立TCP連線。TCP協議可以對上層網路提供介面,使上層網路資料的傳輸建立在“無差別”的網路之上。

建立起一個TCP連線需要經過“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戶端傳送syn包(syn=j)到伺服器,並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收到syn包,必須確認客戶的SYN(ack=j+1),同時自己也傳送一個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ACK包,向伺服器傳送確認包ACK(ack=k+1),此包傳送完畢,客戶端和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過程中傳送的包裡不包含資料,三次握手完畢後,客戶端與伺服器才正式開始傳送資料。理想狀態下,TCP連線一旦建立,在通訊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動關閉連線之前,TCP 連線都將被一直保持下去。斷開連線時伺服器和客戶端均可以主動發起斷開TCP連線的請求,斷開過程需要經過“四次握手”(過程就不細寫了,就是伺服器和客戶端互動,最終確定斷開)


2、HTTP連線

HTTP協議即超文字傳送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聯網的基礎,也是手機聯網常用的協議之一,HTTP協議是建立在TCP協議之上的一種應用。

HTTP連線最顯著的特點是客戶端傳送的每次請求都需要伺服器回送響應,在請求結束後,會主動釋放連線。從建立連線到關閉連線的過程稱為“一次連線”。

1)在HTTP 1.0中,客戶端的每次請求都要求建立一次單獨的連線,在處理完本次請求後,就自動釋放連線。

2)在HTTP 1.1中則可以在一次連線中處理多個請求,並且多個請求可以重疊進行,不需要等待一個請求結束後再發送下一個請求。

由於HTTP在每次請求結束後都會主動釋放連線,因此HTTP連線是一種“短連線”,要保持客戶端程式的線上狀態,需要不斷地向伺服器發起連線請求。通常的做法是即時不需要獲得任何資料,客戶端也保持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向伺服器傳送一次“保持連線”的請求,伺服器在收到該請求後對客戶端進行回覆,表明知道客戶端“線上”。若伺服器長時間無法收到客戶端的請求,則認為客戶端“下線”,若客戶端長時間無法收到伺服器的回覆,則認為網路已經斷開。


3、SOCKET原理

3.1套接字(socket)概念

套接字(socket)是通訊的基石,是支援TCP/IP協議的網路通訊的基本操作單元。它是網路通訊過程中端點的抽象表示,包含進行網路通訊必須的五種資訊:連線使用的協議,本地主機的IP地址,本地程序的協議埠,遠地主機的IP地址,遠地程序的協議埠。

應用層通過傳輸層進行資料通訊時,TCP會遇到同時為多個應用程式程序提供併發服務的問題。多個TCP連線或多個應用程式程序可能需要通過同一個 TCP協議埠傳輸資料。為了區別不同的應用程式程序和連線,許多計算機作業系統為應用程式與TCP/IP協議互動提供了套接字(Socket)介面。應用層可以和傳輸層通過Socket介面,區分來自不同應用程式程序或網路連線的通訊,實現資料傳輸的併發服務。


3.2 建立socket連線
建立Socket連線至少需要一對套接字,其中一個運行於客戶端,稱為ClientSocket ,另一個運行於伺服器端,稱為ServerSocket 。

套接字之間的連線過程分為三個步驟:伺服器監聽,客戶端請求,連線確認。

伺服器監聽:伺服器端套接字並不定位具體的客戶端套接字,而是處於等待連線的狀態,實時監控網路狀態,等待客戶端的連線請求。

客戶端請求:指客戶端的套接字提出連線請求,要連線的目標是伺服器端的套接字。為此,客戶端的套接字必須首先描述它要連線的伺服器的套接字,指出伺服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埠號,然後就向伺服器端套接字提出連線請求。

連線確認:當伺服器端套接字監聽到或者說接收到客戶端套接字的連線請求時,就響應客戶端套接字的請求,建立一個新的執行緒,把伺服器端套接字的描述發給客戶端,一旦客戶端確認了此描述,雙方就正式建立連線。而伺服器端套接字繼續處於監聽狀態,繼續接收其他客戶端套接字的連線請求。


4、SOCKET連線與TCP連線

建立Socket連線時,可以指定使用的傳輸層協議,Socket可以支援不同的傳輸層協議(TCP或UDP),當使用TCP協議進行連線時,該Socket連線就是一個TCP連線。


5、Socket連線與HTTP連線

由於通常情況下Socket連線就是TCP連線,因此Socket連線一旦建立,通訊雙方即可開始相互發送資料內容,直到雙方連線斷開。但在實際網路應用中,客戶端到伺服器之間的通訊往往需要穿越多箇中間節點,例如路由器、閘道器、防火牆等,大部分防火牆預設會關閉長時間處於非活躍狀態的連線而導致 Socket 連線斷連,因此需要通過輪詢告訴網路,該連線處於活躍狀態。

而HTTP連線使用的是“請求—響應”的方式,不僅在請求時需要先建立連線,而且需要客戶端向伺服器發出請求後,伺服器端才能回覆資料。

很多情況下,需要伺服器端主動向客戶端推送資料,保持客戶端與伺服器資料的實時與同步。此時若雙方建立的是Socket連線,伺服器就可以直接將資料傳送給客戶端;若雙方建立的是HTTP連線,則伺服器需要等到客戶端傳送一次請求後才能將資料傳回給客戶端,因此,客戶端定時向伺服器端傳送連線請求,不僅可以保持線上,同時也是在“詢問”伺服器是否有新的資料,如果有就將資料傳給客戶端。

 

 

 

TCP/IP

 

要想理解socket首先得熟悉一下TCP/IP協議族,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定義了主機如何連入因特網及資料如何再它們之間傳輸的標準,

從字面意思來看TCP/IP是TCP和IP協議的合稱,但實際上TCP/IP協議是指因特網整個TCP/IP協議族。不同於ISO模型的七個分層,TCP/IP協議參考模型把所有的TCP/IP系列協議歸類到四個抽象層中

應用層: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等等

傳輸層:TCP,UDP

網路層:IP,ICMP,OSPF,EIGRP,IGMP

資料鏈路層:SLIP,CSLIP,PPP,MTU

每一抽象層建立在低一層提供的服務上,並且為高一層提供服務,看起來大概是這樣子的

在TCP/IP協議中兩個因特網主機通過兩個路由器和對應的層連線。各主機上的應用通過一些資料通道相互執行讀取操作

socket

我們知道兩個程序如果需要進行通訊最基本的一個前提能能夠唯一的標示一個程序,在本地程序通訊中我們可以使用PID來唯一標示一個程序,但PID只在本地唯一,網路中的兩個程序PID衝突機率很大,這時候我們需要另闢它徑了,我們知道IP層的ip地址可以唯一標示主機,而TCP層協議和埠號可以唯一標示主機的一個程序,這樣我們可以利用ip地址+協議+埠號唯一標示網路中的一個程序。

能夠唯一標示網路中的程序後,它們就可以利用socket進行通訊了,什麼是socket呢?我們經常把socket翻譯為套接字,socket是在應用層和傳輸層之間的一個抽象層,它把TCP/IP層複雜的操作抽象為幾個簡單的介面供應用層呼叫已實現程序在網路中通訊。

socket起源於UNIX,在Unix一切皆檔案哲學的思想下,socket是一種"開啟—讀/寫—關閉"模式的實現,伺服器和客戶端各自維護一個"檔案",在建立連線開啟後,可以向自己檔案寫入內容供對方讀取或者讀取對方內容,通訊結束時關閉檔案。

socket通訊流程

socket是"開啟—讀/寫—關閉"模式的實現,以使用TCP協議通訊的socket為例,其互動流程大概是這樣子的

伺服器根據地址型別(ipv4,ipv6)、socket型別、協議建立socket

伺服器為socket繫結ip地址和埠號

伺服器socket監聽埠號請求,隨時準備接收客戶端發來的連線,這時候伺服器的socket並沒有被開啟

客戶端建立socket

客戶端開啟socket,根據伺服器ip地址和埠號試圖連線伺服器socket

伺服器socket接收到客戶端socket請求,被動開啟,開始接收客戶端請求,直到客戶端返回連線資訊。這時候socket進入阻塞狀態,所謂阻塞即accept()方法一直到客戶端返回連線資訊後才返回,開始接收下一個客戶端諒解請求

客戶端連線成功,向伺服器傳送連線狀態資訊

伺服器accept方法返回,連線成功

客戶端向socket寫入資訊

伺服器讀取資訊

客戶端關閉

伺服器端關閉

三次握手

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通過三次握手建立一個可靠的連線

第一次握手:客戶端嘗試連線伺服器,向伺服器傳送syn包(同步序列編號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syn=j,客戶端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接收客戶端syn包並確認(ack=j+1),同時向客戶端傳送一個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第三次握手: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ACK包,向伺服器傳送確認包ACK(ack=k+1),此包傳送完畢,客戶端和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完成三次握手

定睛一看,伺服器socket與客戶端socket建立連線的部分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次握手

下文轉載自TCP/IP SOCKET HTTP及HTTPS之間的關係

GET跟POST的區別:

get只能傳送128K的資料

而post是無限制的

post提交是不在會IE上帶上引數

就算你加密了別人也會解密

一般比較重要的資料通過post傳,因為get是別人可以改引數值的

別人亂寫引數,你的異常報個不停

網路七層由下往上分別為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其中物理層、資料鏈路層和網路層通常被稱作媒體層,是網路工程師所研究的物件;

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則被稱作主機層,是使用者所面向和關心的內容。

http協議 對應於應用層

tcp協議 對應於傳輸層

ip協議 對應於網路層

三者本質上沒有可比性。何況HTTP協議是基於TCP連線的。

TCP/IP是傳輸層協議,主要解決資料如何在網路中傳輸;而HTTP是應用層協議,主要解決如何包裝資料。

我們在傳輸資料時,可以只使用傳輸層(TCP/IP),但是那樣的話,由於沒有應用層,便無法識別資料內容,如果想要使傳輸的資料有意義,則必須使用應用層協議,應用層協議很多,有HTTP、FTP、TELNET等等,也可以自己定義應用層協議。WEB使用HTTP作傳輸層協議,以封裝HTTP文字資訊,然後使用TCP/IP做傳輸層協議將它傳送到網路上。

Socket是對TCP/IP協議的封裝,Socket本身並不是協議,而是一個呼叫介面(API),通過Socket,我們才能使用TCP/IP協議。

Http和Socket連線區別

相信不少初學手機聯網開發的朋友都想知道Http與Socket連線究竟有什麼區別,希望通過自己的淺顯理解能對初學者有所幫助。

1、TCP連線

要想明白Socket連線,先要明白TCP連線。手機能夠使用聯網功能是因為手機底層實現了TCP/IP協議,可以使手機終端通過無線網路建立TCP連線。TCP協議可以對上層網路提供介面,使上層網路資料的傳輸建立在“無差別”的網路之上。

建立起一個TCP連線需要經過“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戶端傳送syn包(syn=j)到伺服器,並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收到syn包,必須確認客戶的SYN(ack=j+1),同時自己也傳送一個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ACK包,向伺服器傳送確認包ACK(ack=k+1),此包傳送完畢,客戶端和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過程中傳送的包裡不包含資料,三次握手完畢後,客戶端與伺服器才正式開始傳送資料。理想狀態下,TCP連線一旦建立,在通訊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動關閉連線之前,TCP 連線都將被一直保持下去。斷開連線時伺服器和客戶端均可以主動發起斷開TCP連線的請求,斷開過程需要經過“四次握手”(過程就不細寫了,就是伺服器和客戶端互動,最終確定斷開)

2、HTTP連線

HTTP協議即超文字傳送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聯網的基礎,也是手機聯網常用的協議之一,HTTP協議是建立在TCP協議之上的一種應用。

HTTP連線最顯著的特點是客戶端傳送的每次請求都需要伺服器回送響應,在請求結束後,會主動釋放連線。從建立連線到關閉連線的過程稱為“一次連線”。

由於HTTP在每次請求結束後都會主動釋放連線,因此HTTP連線是一種“短連線”,要保持客戶端程式的線上狀態,需要不斷地向伺服器發起連線請求。通常的做法是即時不需要獲得任何資料,客戶端也保持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向伺服器傳送一次“保持連線”的請求,伺服器在收到該請求後對客戶端進行回覆,表明知道客戶端“線上”。若伺服器長時間無法收到客戶端的請求,則認為客戶端“下線”,若客戶端長時間無法收到伺服器的回覆,則認為網路已經斷開。

3、SOCKET原理

3.1套接字(socket)概念

套接字(socket)是通訊的基石,是支援TCP/IP協議的網路通訊的基本操作單元。它是網路通訊過程中端點的抽象表示,包含進行網路通訊必須的五種資訊:連線使用的協議,本地主機的IP地址,本地程序的協議埠,遠地主機的IP地址,遠地程序的協議埠。

應用層通過傳輸層進行資料通訊時,TCP會遇到同時為多個應用程式程序提供併發服務的問題。多個TCP連線或多個應用程式程序可能需要通過同一個 TCP協議埠傳輸資料。為了區別不同的應用程式程序和連線,許多計算機作業系統為應用程式與TCP/IP協議互動提供了套接字(Socket)介面。應用層可以和傳輸層通過Socket介面,區分來自不同應用程式程序或網路連線的通訊,實現資料傳輸的併發服務。

3.2 建立socket連線

建立Socket連線至少需要一對套接字,其中一個運行於客戶端,稱為ClientSocket ,另一個運行於伺服器端,稱為ServerSocket 。

套接字之間的連線過程分為三個步驟:伺服器監聽,客戶端請求,連線確認。

伺服器監聽:伺服器端套接字並不定位具體的客戶端套接字,而是處於等待連線的狀態,實時監控網路狀態,等待客戶端的連線請求。

客戶端請求:指客戶端的套接字提出連線請求,要連線的目標是伺服器端的套接字。為此,客戶端的套接字必須首先描述它要連線的伺服器的套接字,指出伺服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埠號,然後就向伺服器端套接字提出連線請求。

連線確認:當伺服器端套接字監聽到或者說接收到客戶端套接字的連線請求時,就響應客戶端套接字的請求,建立一個新的執行緒,把伺服器端套接字的描述發給客戶端,一旦客戶端確認了此描述,雙方就正式建立連線。而伺服器端套接字繼續處於監聽狀態,繼續接收其他客戶端套接字的連線請求。

4、SOCKET連線與TCP連線

建立Socket連線時,可以指定使用的傳輸層協議,Socket可以支援不同的傳輸層協議(TCP或UDP),當使用TCP協議進行連線時,該Socket連線就是一個TCP連線。

5、Socket連線與HTTP連線

由於通常情況下Socket連線就是TCP連線,因此Socket連線一旦建立,通訊雙方即可開始相互發送資料內容,直到雙方連線斷開。但在實際網路應用中,客戶端到伺服器之間的通訊往往需要穿越多箇中間節點,例如路由器、閘道器、防火牆等,大部分防火牆預設會關閉長時間處於非活躍狀態的連線而導致 Socket 連線斷連,因此需要通過輪詢告訴網路,該連線處於活躍狀態。

而HTTP連線使用的是“請求—響應”的方式,不僅在請求時需要先建立連線,而且需要客戶端向伺服器發出請求後,伺服器端才能回覆資料。

很多情況下,需要伺服器端主動向客戶端推送資料,保持客戶端與伺服器資料的實時與同步。此時若雙方建立的是Socket連線,伺服器就可以直接將資料傳送給客戶端;若雙方建立的是HTTP連線,則伺服器需要等到客戶端傳送一次請求後才能將資料傳回給客戶端,因此,客戶端定時向伺服器端傳送連線請求,不僅可以保持線上,同時也是在“詢問”伺服器是否有新的資料,如果有就將資料傳給客戶端。

HTTPS和HTTP的區別

一、https協議需要到ca申請證書,一般免費證書很少,需要交費。

二、http是超文字傳輸協議,資訊是明文傳輸,https 則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傳輸協議。

三、h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連線方式,用的埠也不一樣,前者是80,後者是443。

四、http的連線很簡單,是無狀態的;HTTPS協議是由SSL+HTTP協議構建的可進行加密傳輸、身份認證的網路協議,比http協議安全。

TCP和UDP的區別

1、TCP是面向連結的,雖然說網路的不安全不穩定特性決定了多少次握手都不能保證連線的可靠性,但TCP的三次握手在最低限度上(實際上也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保證了連線的可靠性;

而UDP不是面向連線的,UDP傳送資料前並不與對方建立連線,對接收到的資料也不傳送確認訊號,傳送端不知道資料是否會正確接收,當然也不用重發,所以說UDP是無連線的、不可靠的一種資料傳輸協議。

2、也正由於1所說的特點,使得UDP的開銷更小資料傳輸速率更高,因為不必進行收發資料的確認,所以UDP的實時性更好。

知道了TCP和UDP的區別,就不難理解為何採用TCP傳輸協議的MSN比採用UDP的QQ傳輸檔案慢了,但並不能說QQ的通訊是不安全的,

因為程式設計師可以手動對UDP的資料收發進行驗證,比如傳送方對每個資料包進行編號然後由接收方進行驗證啊什麼的,

即使是這樣,UDP因為在底層協議的封裝上沒有采用類似TCP的“三次握手”而實現了TCP所無法達到的傳輸效率。

 

下文轉載自HTTP長連線和短連結

 

1、什麼是長連線、短連線

在HTTP/1.0中,預設使用的是短連線。也就是說,瀏覽器和伺服器每進行一次HTTP操作,就建立一次連線,但任務結束就中斷連線。如果客戶端瀏覽器訪問的某個HTML或其他型別的 Web頁中包含有其他的 Web資源,如JavaScript檔案、影象檔案、CSS檔案等;當瀏覽器每遇到這樣一個Web資源,就會建立一個HTTP會話。
但從 HTTP/1.1起,預設使用長連線,用以保持連線特性。資料傳輸完成了保持TCP連線不斷開(不發RST包、不四次握手)。使用長連線的HTTP協議,會在響應頭有加入這行程式碼:
Connection:keep-alive

在使用長連線的情況下,當一個網頁開啟完成後,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用於傳輸HTTP資料的 TCP連線不會關閉,如果客戶端再次訪問這個伺服器上的網頁,會繼續使用這一條已經建立的連線。Keep-Alive不會永久保持連線,它有一個保持時間,可以在不同的伺服器軟體(如Apache)中設定這個時間。實現長連線要客戶端和服務端都支援長連線。

HTTP協議的長連線和短連線,實質上是TCP協議的長連線和短連線。

在實際使用中,HTTP頭部有了Keep-Alive這個值並不代表一定會使用長連線,客戶端和伺服器端都可以無視這個值,也就是不按標準來,譬如我自己寫的HTTP客戶端多執行緒去下載檔案,就可以不遵循這個標準,併發的或者連續的多次GET請求,都分開在多個TCP通道中,每一條TCP通道,只有一次GET,GET完之後,立即有TCP關閉的四次握手,這樣寫程式碼更簡單,這時候雖然HTTP頭有Connection: Keep-alive,但不能說是長連線。正常情況下客戶端瀏覽器、web服務端都有實現這個標準,因為它們的檔案又小又多,保持長連線減少重新開TCP連線的開銷很有價值

2、HTTP協議與TCP/IP協議的關係

**HTTP的長連線和短連線本質上是TCP長連線和短連線。**HTTP屬於應用層協議,在傳輸層使用TCP協議,在網路層使用IP協議。IP協議主要解決網路路由和定址問題,TCP協議主要解決如何在IP層之上可靠的傳遞資料包,使在網路上的另一端收到發端發出的所有包,並且順序與發出順序一致。TCP有可靠,面向連線的特點。

3、如何理解HTTP協議是無狀態的

HTTP協議是無狀態的,指的是協議對於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伺服器不知道客戶端是什麼狀態。也就是說,開啟一個伺服器上的網頁和你之前開啟這個伺服器上的網頁之間沒有任何聯絡。HTTP是一個無狀態的面向連線的協議,無狀態不代表HTTP不能保持TCP連線,更不能代表HTTP使用的是UDP協議(無連線)。

4.1、TCP短連線

我們模擬一下TCP短連線的情況,client向server發起連線請求,server接到請求,然後雙方建立連線。client向server 傳送訊息,server迴應client,然後一次讀寫就完成了,這時候雙方任何一個都可以發起close操作,不過一般都是client先發起 close操作。為什麼呢,一般的server不會回覆完client後立即關閉連線的,當然不排除有特殊的情況。從上面的描述看,短連線一般只會在 client/server間傳遞一次讀寫操作

短連線的優點是:管理起來比較簡單,存在的連線都是有用的連線,不需要額外的控制手段

4.2、TCP長連線

接下來我們再模擬一下長連線的情況,client向server發起連線,server接受client連線,雙方建立連線。Client與server完成一次讀寫之後,它們之間的連線並不會主動關閉,後續的讀寫操作會繼續使用這個連線。

首先說一下TCP/IP詳解上講到的TCP保活功能,保活功能主要為伺服器應用提供,伺服器應用希望知道客戶主機是否崩潰,從而可以代表客戶使用資源。如果客戶已經消失,使得伺服器上保留一個半開放的連線,而伺服器又在等待來自客戶端的資料,則伺服器將應遠等待客戶端的資料,保活功能就是試圖在服務 器端檢測到這種半開放的連線。

如果一個給定的連線在兩小時內沒有任何的動作,則伺服器就向客戶發一個探測報文段,客戶主機必須處於以下4個狀態之一:

1.客戶主機依然正常執行,並從伺服器可達。客戶的TCP響應正常,而伺服器也知道對方是正常的,伺服器在兩小時後將保活定時器復位。
2.客戶主機已經崩潰,並且關閉或者正在重新啟動。在任何一種情況下,客戶的TCP都沒有響應。服務端將不能收到對探測的響應,並在75秒後超時。伺服器總共傳送10個這樣的探測 ,每個間隔75秒。如果伺服器沒有收到一個響應,它就認為客戶主機已經關閉並終止連線。
3.客戶主機崩潰並已經重新啟動。伺服器將收到一個對其保活探測的響應,這個響應是一個復位,使得伺服器終止這個連線。
4.客戶機正常執行,但是伺服器不可達,這種情況與2類似,TCP能發現的就是沒有收到探查的響應。

4.3、長連線短連線操作過程

短連線的操作步驟是:
建立連線——資料傳輸——關閉連線…建立連線——資料傳輸——關閉連線
長連線
的操作步驟是:
建立連線——資料傳輸…(保持連線)…資料傳輸——關閉連線

4.4、長連線的過期時間

客戶端的長連線不可能無限期的拿著,會有一個超時時間,伺服器有時候會告訴客戶端超時時間,譬如:

資料庫的連線用長連線, 如果用短連線頻繁的通訊會造成socket錯誤,而且頻繁的socket 建立也是對資源的浪費。   
像WEB網站的http服務一般都用短連結,因為長連線對於服務端來說會耗費一定的資源,而像WEB網站這麼頻繁的成千上萬甚至上億客戶端的連線用短連線會更省一些資源,如果用長連線,而且同時有成千上萬的使用者,如果每個使用者都佔用一個連線的話,那可想而知吧。所以併發量大,但每個使用者無需頻繁操作情況下需用短連好。

7、容易混淆的概念——TCP的keep alive和HTTP的Keep-alive

TCP的keep alive是檢查當前TCP連線是否活著
HTTP的Keep-alive是要讓一個TCP連線活久點

它們是不同層次的概念。
TCP keep alive的表現:
當一個連線“一段時間”沒有資料通訊時,一方會發出一個心跳包(Keep Alive包),如果對方有回包則表明當前連線有效,繼續監控。
這個“一段時間”可以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