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重劍無鋒 大巧不工

重劍無鋒 大巧不工

[1] 由來 是把 aid 江湖 data 培養 com 卻又

入園

幾年前註冊過一次博客園,但是後續用戶名忘記了,為了記錄一些問題,

所以今日又重新註冊博客園,個人也是比較喜歡博客園的氛圍的。

這次用黃曉明扮演的楊過的一張照片作為頭像,緣於前幾天因為金庸老爺子過世,翻出以前的小說,金庸小說裏充滿很多哲學思想。

比如這句"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來源於金庸的小說《神雕俠侶》中,

楊過得到一件神兵,是把厚重的鐵劍,上鑄八個字:“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意思是說真正的劍技不是要依靠劍鋒,而是個人的修行。

涉及到的思想,老子思想。

技術分享圖片

原文

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敵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第一柄劍長四尺,鋒利無比,劍下石片下寫著:「淩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第二片石片上沒有劍,下面寫著:「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谷。」 劍魔獨孤求敗的第三把武器:「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外表黑黝,劍身深黑之中隱隱透出紅光,三尺多長,共重八八六十四斤,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圓圓的似是個半球。 第四個階段才是漸入化境,第四柄木劍,石片上文字道:「四十歲之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進,漸入無劍勝有劍之境。」

釋義

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重劍無鋒是劍走偏鋒的對立面。也是劍走偏鋒的下一個階段。劍走偏鋒說的是在與對手實力有差距的時候,更多註重的是技巧。而重劍指的是相對的絕對實力,在與對手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無需任何技巧。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其實這是一種我國古代由來已久的哲學思想,有老子等的道家精神的遺風。就好像“大智若愚”,“大象希形”,“大音希聲”之類的。 “重劍無鋒”指的是笨重的、沒有鋒刃、很重的劍,即使它沒有開刃,並不鋒利,但是使用它的人有極大的力量,也是可以有極大的殺傷力。不管是金庸還是古龍都會經常說,這一劍出手的時間方位快慢都恰到好處。這就是劍法的精詣。和刀法的淩厲是不一樣的。而重劍難以把速度和準確提高到那種程度,因為它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技巧,一種力量的體現,一劍重劍過去,雖然沒什麽精妙的速度,但是卻有著不能不擋卻又擋無可擋的力量。這就是大巧,超乎了準確速度等小技巧的高級劍法,更多的也是一種劍道。 “大巧不工”指的是沒有經過精心打造,讓其自然。比喻:大智慧實際上並不是我們平時所理解的靈巧的設計,計算。其實其所指的道理就是順其自然。 其實這句話就跟返璞歸真的意思差不多,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註重基本功夫的培養,不要光註重表面上的文章。

歷史相關

語自《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這裏老子以“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思想,分析了巧與拙的辯證關系。認為真正的巧不在於違背自然的規律去賣弄自己的聰明,而在於處處順應自然的規律,在這種順應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老子提出的“大巧若拙”雖本意不在審美,而在說明“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但它卻恰恰說出了一切高度成功的藝術創作所具有的特征。任何傑出的藝術作品都是合目的與合規律的高度統一。

重劍無鋒 大巧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