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Android 如何從應用深入到Framework (二)

Android 如何從應用深入到Framework (二)

image

分享轉發,舉手之勞,手有餘香。

Android 如何從應用深入到Framework (一)

上節講到了孵化器,講到了system server程序,同時說了system server的一堆執行緒,比如我們熟悉的AMS WMS PMS ,這幾個服務執行緒,完成應用的請求任務,將結果返回給應用。比如檢視當前執行的所有Activity,就是應用發起請求,從作業系統那裡,先找到server manager,這個手裡拿到一堆服務的控制代碼,也可以說令牌,你只能通過這個找到它。

當server manager一看你有許可權,就幫你把對應的AMS的控制代碼給你,這個控制代碼作業系統也認識,對應到system server的AMS引用上,也就是你通過這個控制代碼,呼叫它的方法,作業系統就會將你的請求,傳遞到system server中去,同時作業系統知道這個控制代碼是AMS的第20號(這個20號代表查詢當前執行的所有Activity的方法),然後就喚醒system server,同時從binder執行緒池,這個執行緒跟AMS一樣,是個執行緒,從執行緒池拿出一個,呼叫AMS的20號方法。

呼叫完成後,從作業系統層面,把資料交給呼叫的應用,實現資料傳輸。這裡面定義的傳遞資料格式是包裹,也就是序列化資料。

好了,這塊就說這麼多,主要是說下程序通訊,以及binder這種通訊的簡單邏輯。這裡說下,為什麼要通訊。

因為作業系統設計,管理的軟體單元是程序,程序間本身不聯絡,彼此看不見。一個程序想跟另一個說話,他兩都認識的人是作業系統。因為他們是由作業系統管理的。作業系統通過從硬碟將程式裝載進入記憶體,同時給每一個分配了程序號,於是他們就都在系統裡面有了標記,同時每個都起了名字,一個叫我就喜歡吃,一個叫我就喜歡喝。喜歡喝的一個人孤單,他不認識喜歡吃的,他就問作業系統,有沒有人喜歡吃的,作業系統一查,說有啊,然後把喜歡吃的的程序號給他,他就可以找到喜歡吃的了。

然後作業系統給他了一輛車,讓他把想給喜歡吃的的東西,裝在車上寄過去。這個車子是作業系統提供的,這個車子就是通訊方式。比如汽車,飛機,步行。

於是程序間的通訊方式就是,從作業系統找到目標,然後拿到通訊方式,用作業系統給的通訊工具,進行通訊。

這塊完成了,我們再來講一個內容:

檔案=檔案頭+檔案內容

我們發現,這裡MP3格式,OGG格式,都屬於一個檔案的格式宣告,這個我們可以用HEX工具開啟MP3檔案,可以看到剛開始的位置,這塊屬於描述後面的內容該如何解析,比如檔名字,檔案大小,檔案格式,系統根據這個描述,嘗試用對應的解碼器解碼,解碼完成後進行播放。

這裡解碼器如何解碼,就是演算法。而檔案頭,就是描述這個檔案的資料結構。

於是,我們就知道

程式=資料結構+演算法

比如我要寫個貪吃蛇,如何描述蛇的狀態,長度,當前軌跡,這些都是需要表徵出來,然後圍繞著這個描述內容,進行操作,這塊就屬於演算法。

完成的程式,執行起來,就是程序。所以程序是一個存在於記憶體的東西,作業系統用一個表格記錄程序資料,比如程序號,父類程序,程序開啟的檔案控制代碼,程序當前狀態,程序的上下文(上下文是儲存當前CPU的暫存器,儲存現場用的,因為暫存器是隻有一份,當一個程序被打斷時候,另個程序執行,那麼之前的就要把它當前的暫存器存下來,防止被別人蓋掉,等到下次自己執行的時候,再恢復回來,保證自己執行正常),程式是存在硬碟或者其他儲存裝置,掉電不會丟失,而程序是記憶體的,所以掉電就不再了。

程式如何載入,系統如何識別的呢?這就又回到開頭的地方,資料結構加演算法,也叫檔案頭和檔案內容。原始碼經過編譯連結,變成一個檔案,我們親切的叫它可執行檔案。那麼我們來說說它。

我們常見的兩種可執行檔案,windows上面稱為PE格式,linux稱為ELF,兩者都是從COFF格式演化來的,這塊參考《連結器與載入器》,喜歡感興趣,可以下載閱讀此書。

那麼有了格式描述,作業系統就知道如何解析它了,然後把對應的程式碼段,資料段,堆疊區域配置好,將程式碼裝載進入記憶體中,然後將下一條執行位置,也就是PC暫存器,指向這個可執行檔案配置的text 入口,這個就是程式的入口點,這個我們去寫的main方法,可以簡單理解成入口,實際情況是在這個前面,系統加入了一些程式碼,為執行此程式做準備,準備OK才會真正呼叫到main方法,這段程式碼叫建立此程序的環境,比如引數,堆疊初始化。

聊到這裡,我們從別的緯度,再來看看。

數位電路的與或非邏輯電路,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們用斷點,通電,表示兩個狀態。我們不能說,好像有電,好像沒電,所以,計算機的世界,定義了二進位制,因為是非可以界定,孰是孰非不好界定。

於是,在我們的電路板上,規定了0-0.6V,代表了沒電,4.4-5V,代表了有電,中間的數值,代表了器件的錯誤,不穩定性。

於是沒電用0表示,有電用1表示,實際世界就是兩個區間電壓。

CPU在石英晶振的推動下,執行一條條指令。指令是什麼呢?就是一串串數字,每一串代表一個具體含義。

所以,CPU能夠執行多少條指令,是考量它是否強大的一個重要引數,另一個是它執行一天指令的時間,也叫指令週期,越短越好。也就是兩個CPU同時做一個加法,誰用時短誰就強。

CPU拿到一條指令,就會在石英晶振的推動下,將這條指令執行完,然後將PC暫存器加1,讀取下一條指令。

我們經常遇到的非法指令,就是因為CPU拿到了一個不認識的資料串,導致異常。比如它的指令集裡面,有加法,有減法,你給他說你給我翻個跟頭(非法指令),他罵了一句去你的吧,老子不會(異常報錯)。一般這種情況是指令不識別,比如你用了新的arm指令,又在舊的arm板子執行這個程式,就會掛掉,提示非法指令。

剛開始的作業系統,嵌入式的作業系統,是沒有做記憶體保護,就是程式段可以跳到資料段執行,當然現在加入了記憶體管理單元,會將資料段記憶體描述成可讀可寫不可執行,如果PC(程式暫存器)指向了這個地方,去讀取執行的時候,就會報非法訪問。

如果沒有保護,你去讀取資料段的資料,作為指令執行,出現指令異常就太正常了。

既然到了這裡,我們下節就來說說,程式語言的發展史,它們是怎麼出現的。

具體內容為:

機器語言

組合語言

C語言

C++語言

Java虛擬機器,Java語言

perl,shell,python指令碼語言

推薦一個視訊,可以去學習《計算機微機原理與組合語言》

想理解清楚電子裝置,學習《數位電路與模電》,ADC DAC取樣,理解計算機世界的邏輯閘和現實世界的模擬轉換。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