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心情隨筆:樊登讀書會《活出生命的意義》讓我醍醐灌頂

心情隨筆:樊登讀書會《活出生命的意義》讓我醍醐灌頂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核心是生命的意義,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我在不同的年齡段,不止一次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都無疾而終。讀了這本書以後才幡然醒悟,幾乎無人可以用概括性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
心情隨筆:樊登讀書會《活出生命的意義》讓我醍醐灌頂
  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 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
  作者打了一個非常生動的比方:好比問一個棋手,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麼?離開特定的棋局和 對手,壓根兒就不存在什麼最佳招法。人的存在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是他人無法 替代的,並且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 是特定的。
  這些任務——也就是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身上、在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對生命的 意義作一般的定義。對生命意義的質疑沒有唯一答案。“生命”的意義不是某種含糊的東西,而是非 常實在和具體的。它構成人的命運,而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獨特的。
  如此來說,生命的意義就在我們經歷的不同時刻,完成的不同任務中。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使命 ,每次遭遇都有不同的價值,每次經歷都帶來成長,每個生命都值得珍惜。
  生命的意義到底如何體現?從×××尋?
  生命的意義總是在變化,但作為意義永遠不會消失。找尋生命的意義有三條途徑:工作(做有意 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第一種途徑是工作。


  記得曾經有人說過不是工作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工作。工作給予人的不僅僅是生存的報酬,更重 要的是體現個人價值。工作賦予每個人相應的職責,而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就是人類存在的本質。工作 中總會有任務要完成,有問題要解決,有困難要克服,這個過程會給人帶來焦慮,更會帶來學習和成 長,其意義不言而喻。晗同學目前的狀態就有力地證明了這個觀點:晗參加了一個突擊專案,連續三 周了,每天跑完客戶後再開會,常常回到家是晚九點。以為他對這種披星戴月的奔波會疲憊、煩躁, 但人家樂呵呵的,還會跟你聊今天跑了多少客戶,多少達成合作,多少有意向,遇到了什麼問題,怎 麼解決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自信,表情中藏不住的是愉悅,渾身散發的是活力。必須承認,這是工 作帶給他的成長,也是責任帶給他的意義。
  第二種途徑是學會愛。

  去體驗某種事情——如真善美,通過體驗自然或者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去愛某個人。去愛一個 人並通過愛幫他實現其全部潛能時,你的意義就得以體現。
  母親在愛孩子帶孩子的過程中,最能體現這種意義了。不管一個女孩子多麼優秀,在青春期都會 有些自卑。而一個做了母親的女人,都會變得非常勇敢而自信,這個變化很大程度上是母親的角色帶 來的。新生兒能否生存依賴的就是父母的呵護,特別是母親!一個人必須依賴你而存在,這種被依賴 和被需要的感覺,就會成就了一個人的價值感和意義感。
  有人會質疑,我能夠工作時,生命會有意義,能夠愛人時,生命也有意義,如果我垂垂老矣,身 患疾病,還有什麼意義呢?作者告訴我們,在任何情況下,人的生命都不會沒有意義,而且生命的無 限意義就包含著苦難、剝奪和死亡。
  這就是第三種途徑——經歷苦難。

  遭受苦難不是尋找意義的必要方式。如果苦難是可以避免的,那麼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去消除苦難 的根源。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客觀現實時,忍受苦難就是生命的意義。如果你發現經受苦難是命中註定的, 那你就應當把經受苦難作為自己獨特的任務。苦難本身毫無意義,但我們可以通過自身對苦難的反應 賦予其意義。
  每個人的獨特性千差萬別,因此讓每個人意識到生命的意義也就使他有可能完成其創造性的作品 ,享受到人類之愛。一旦他意識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他就會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己 對所愛的人或者未竟的事業的責任,也就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的生命。
  我們不應該再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而應該去思考自身。我們的回答不是說與想,而是採取正確 的行動。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
  就每個人而言,在不同場合會擔當不同角色,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責任——作為一名母親,通過言 傳身教培養孩子,愛護TA,尊重TA,給TA關愛,讓TA成長,學會放手,這就是母親的意義;作為一名 教師,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教育和指導,成為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這就是 一個老師角色的意義;作為一名丈夫或妻子,關愛對方的生活,支援對方的事業,尊重對方的獨立, 相愛相敬,相濡以沫,這就是愛人的意義。
  就我們目前的人生階段,有順境也有逆境,順境時要好好工作,幹出一番業績,收穫成功,這是意義;逆境時無畏無懼,忍受痛苦,保持尊嚴,這也是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