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經濟學原理》——讀書筆記(一)

《經濟學原理》——讀書筆記(一)

一、關於人們如何做出決策

一個經濟體的行為是有多個個人行為組成的,所以,個人如何做出決策是整個經濟運轉的基礎。

1、人們總是面臨不同選擇之間的權衡取捨

例如,一個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就是一個權衡取捨;父母決定如何分配家庭財產是一種權衡取捨;社會在國防安全上支出更多時,那麼用於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支出就會減少。

個體面臨任何一個決策時,其實質都是權衡取捨。

2、某種東西(或選擇)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在經濟學中,經常用機會成本來分析問題。

機會成本: 為了得到某種東西所必須放棄的東西。

以是否上大學這一問題為例,決定上大學這個決策的收益是:豐富了知識,擁有了更好的工作機會等等;那麼這個決策的機會成本是什麼呢?它並不是上大學所需要支出的住宿、飲食、學費等各類費用,因為即使不上大學,也需要住宿,需要飲食。它最大的機會成本是,你為了上大學而放棄的時間,或者說這段時間內為了上學不得不放棄的收入。

3、理性人通過比較邊際成本與邊際利益做出決策

首先應該明白幾個概念:

理性人: 會盡最大努力實現目標的人。比如,企業會努力實現收益最大化。

邊際成本: 對於生產者而言,邊際成本是指多生產一個單位的產品所帶來的成本增量。

邊際收益: 指多生產一個單位的產品所帶來的收益增量。

例如,一個麵包店,生產100個麵包的成本是1000塊錢,如果再生產1個,只需要多投入5塊錢,這個5塊錢,就是這個麵包的邊際成本。相反,前100個麵包可能能賣1200塊錢,但隨著麵包生產數量的增多,麵包的價格會降低,第101個麵包只能賣10塊錢,這個10塊錢就是其邊際收益。理論上來講,當邊際成本=邊際收益時,是最佳生產數量。因為到達這個資料以後,既是生產再多,也無利可圖了。

實際生活中考慮邊際量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航空公司的特價機票。飛機飛一趟的固定成本是不變的,臨飛前如果還有空座位,多加一位旅客的邊際成本僅僅是旅客的飲食費用,而邊際收益是打折後的機票價,考慮到增量收益>增量成本,所以,航空公司在機票賣不出去時是願意打折出售的。同理,還有超市晚上會對蔬菜、水果等商品低價出售。

4、人們根據激勵改變自己的行為

這裡所說的激勵,是指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叫做“刺激”似乎更加合適。

例如,蘋果價格上升,這就是一種激勵,消費者對其做出的反應為:少吃蘋果;而蘋果園主對其做出的反應為:僱傭更多的人摘蘋果。

政府的很多決策都是激勵型的,比如,汽油稅的實質是在激勵人們開節能型的汽車或者使用公共交通。

二、關於人們如何進行交易

個人做出的決策都會對市場中的其他人產生影響,這就涉及到了人們相互交易的原則。

5、貿易是互利的,可以使每個人的狀況變得更好

因為貿易可以使每個人或每個國家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交易按較低的成本獲得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因此,貿易的本質是提高效率,互惠互利。

6、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市場經濟是與計劃經濟相對一種經濟形式。

計劃經濟: 由政府來安排生產消費的各個環節,包括,生產什麼物品,生產多少,由多少人生產,誰來消費,等等。

市場經濟: 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消費者的決策所替代。企業決定僱傭誰,生產什麼,而家庭決定從事什麼工作,用收入購買什麼。個人與企業在市場上進行交易,通過這些分散的決策來配置資源。

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在現在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雖然每個企業都是自負盈虧的經濟個體,但實質上,每個企業內部都是“完成命令,獲得報酬”的計劃體制。從國家層面而言,計劃經濟的弊端在於,由於組織規模太大,任務的計劃和安排變得越來越困難。政府的很難獲取關於生產的真實資料。而對於公司而言,如果每個人都獨立決策,對公司整體是很不利的,公司生產一款產品需要多部門協調配合。

7、政府可以潛在地改善市場結果

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兩個重要作用。

第一個作用是:實施規則,維持市場經濟相關的制度,尤其是產權制度。農民只有知道自己的穀物不會被偷走才會放心的種植;餐館只有知道顧客在離店前會付費才願意提供服務。

另一個作用是:通過糾正市場失靈或者提高經濟中的平等程度,潛在的改善市場結果。

市場失靈是指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情況。造成市場失靈的兩個主要原因是:
1)外部性,是指某種經濟活動給這項活動無關的主體帶來的影響,比如說,汙染。
2)市場勢力,指賣方或買方不適當地影響價格的能力,比如說,壟斷。

提高平等,比如市場並不能保證每個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這時候就需要政府幹預。許多公共政策,比如所得稅和福利制度就是要實現更加公平的經濟福利分配。

三、整體經濟如何執行

人們的決策和交易共同組成了經濟,最後三個原理設計整體經濟如何執行。

8、生產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終根源

**生產率:**每一單位勞動投入所生產的物品或勞務數量。

各國之間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別幾乎都可以歸因於生產率的差別。一個國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源於生產率的提高。

9、貨幣量的增長會導致通貨膨脹

當國家發行了過多的貨幣時,物價會上漲,貨幣會貶值。

關於貨幣的發行,還存在一些疑問,包括:
國家是如何發行貨幣的?什麼時候需要發行貨幣?
維持物價穩定的貨幣發行量是多少?
為什麼需要發行過多的貨幣?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與取捨

原理九中已經提及,長期來看貨幣量增加會導致通貨膨脹;但短期來看,貨幣量增加也能帶來益處——提高就業率。貨幣的短期效應為:
經濟中貨幣量增加會刺激社會總體支出水平提高,增加大家對物品與勞務的需求,增加購買力;
物品需求增加隨著時間推移會引起企業會提高物價,同時僱傭更多工人生產更多的物品與勞務;
僱傭更多工人意味著失業率降低。

所以,發行過多的貨幣短期來看可以促進就業,但長期來看,會引起通貨膨脹,政府必須在此之間進行權衡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