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三體》讀書筆記4500字

《三體》讀書筆記4500字

《三體》讀書筆記4500字:
11月頭上,我在深圳機場候機的時候感到有點無聊,於是打算買本書看看,在中信書店逛著,突然看到了《三體》。
我有一個朋友,張先生,我們兩個都很不吝嗇於把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厭棄表現在對方面前,所以在別人面前表現得積極樂觀的我,很多次對張先生表達了人生沒有意義,我不喜歡這群人類的想法,而我每次這樣說,張先生都會問我,你看過三體嗎?我說我知道,但是還沒看過。我高中時候有段時間很迷戀科幻小說,家裡的書架上到現在還有十幾本,雜誌《科幻世界》也經常買,但是高中畢業以後好像就沒有正兒八經看過科幻小說了。張先生說,會改變你的宇宙觀。
好吧,於是我我決定給三體這個改變我宇宙觀的機會。我是11月4號開始從第一部看的,11月20日,17天,看完了三本。怎麼說呢,我真的很欽佩劉慈欣,不僅僅在於他塑造的那個巨集大的宇宙,嶄新的對於宇宙規律的設想,他豐富的科學知識,巨大的腦洞,並且在於他對人性的那種深刻的認識。
我去搜了下劉慈欣的背景,他是1963年生的,大學專業是水利工程,1985年開始在娘子關水利電池任計算機工程師,一直到娘子關電廠關閉。這段介紹,一來讓我覺得,他竟然不是物理專業畢業的,但是他對物理,天文的認識,真的算滿專業的,文章裡的引用,展開,和幻想都十分得合理。二是,國營企業的工作強度看來真的蠻適合寫作的,三是,那個時候寫科幻小說好像真的養活不了自己,必須有一份”正當職業“。雖然很多人說他文筆不夠細膩,但是我覺得他的文筆足夠好了,流暢清晰,科幻小說並不需要村上春樹那種敏感的觸覺,而且他所描繪的宇宙太有說服力了,反正我看完之後是很久無法平靜。

我本來打算把今年去年看過的書再寫一篇總結性的《人醜為什麼要多讀書2》,但是我覺得《三體》我要單獨寫,甚至我覺得可能一篇都寫不完,可以寫的點太多了,包括我現在正在打字,我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這篇文章到底會寫成什麼樣子。我打算分成2部分,一部分是書裡對人性的描寫,一部分是巨集觀宇宙和物理科技方面我閱讀時產生的興趣。
《三體1:地球往事》是從整件事件的發端開始寫,北京是文革後的中國,關鍵人物1,葉文潔。Judy說三體他就看了幾頁就沒看下去了,因為她不喜歡整個background(文革),我倒是覺得,在這個背景下,這個故事開始得非常有說服力,根本不需要多描寫葉文潔為什麼再接到外星和平愛好者的警告之後,毫不猶豫對未知的文明發出了邀請,甚至為了完成這個事情,懷著孕的她毫不猶豫地犧牲掉自己的丈夫。
第一部呢說的是,葉文潔的爸爸是大學物理學教授,在文革中被打死在批鬥臺上,葉文潔作為反革命份子的子女,自然也有沒什麼好的出路,但是基於她在天文學上的建樹,於是國家安排她到了紅岸基地,一個國家祕密的天文科研基地,在那邊她意外和距離地球4萬光年的文明取得了接觸,也就是三體世界。而的一個接受到她發射的訊號的三體世界的通訊員,是一個和平愛好者,ta知道當三體世界得知了距離自己這麼近的地方有一個猶如天堂般的適於生存的地方,地球人的結局就會和印第安人,和毛利人,一樣,於是ta警告葉文潔不要再試圖聯絡外星,然後葉文潔毫不猶豫地邀請他們“請到地球來”,拯救墮落的地球文明。我真的不覺得經歷過文革的人,還能對人類抱有多少好感。
三體星球是一個有三個太陽的,三個太陽在相互作用下做著無法預測的運動,生活環境極其惡劣,有時候太陽不升起,生命全部被凍死,或者2個太陽一起升起,熱到蒸發,3個太陽一起升起,整個文明毀滅,他們在毀滅發展再毀滅再發展中,科技竟然還領先了地球一大截。(說明:他們也有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的日子,叫做恆紀元,其他亂來的日子叫亂紀元,他們就在恆紀元發展文明),所以地球這樣的一直處於恆紀元的星球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堂,於是他們的星際艦隊向地球出發了,預計450年後到達地球,於此同時為了防止地球在這段時間內的技術爆炸,他們派出了質子,來封鎖地球科技。
我不知道質子封鎖這個概念是不是劉慈欣原創,真的,太有創意了。什麼叫做質子封鎖,質子是經過二維展開改造後的智慧微觀粒子,很多技術發展的都需要依賴基礎科學,而基礎科學的發展現在依賴於量子理論的進一步完善,量子理論的發展離不開高能加速器對於微觀世界的探索,而書中可以無處不在的質子,可以改變試驗粒子的運動軌跡或者速度,使加速器觀察到的試驗結果產生錯誤。所以質子封鎖後的地球,只能技術發展,更快更大更強,但是本質上不會產生任何突破了。這樣保證了200年後三體艦隊到達地球的時候人類的科技依然無法與之抗衡。
葉文潔後來成了地球上ETO組織的領袖,ETO是個什麼組織呢,就是三體世界在地球上的人類信徒,他們稱三體為“主”,在地球為三體世界招納信徒,引導人類對於地球文明的厭惡,清除三體到達地球時候可能產生的障礙,有2個關鍵人物,一個葉文潔,一個叫伊文思,是個外國富二代,因為對於人類為了經濟發展造成的環境破壞和物種滅絕十分憤怒,跑到中國的深山老林種樹,遇到葉文潔,後來他在荒地種起來的樹,被當地的“愚昧政府”說砍就都砍完了,然後從葉文潔那邊得到了啟示,正式組織起了ETO。
書裡有一段葉文潔對汪淼(納米技術的工程師)的話
我和張先生說,這是我這麼多年以來一直一直的矛盾,在我的無神論外婆告訴我人死後就是灰飛煙滅變成塵埃,什麼都無法留下之後,才讀小學的我,有很多年生活在對於死亡,或許不能說是死亡,而是死後虛無的恐懼中,很多很多個夜晚,我睡在床上看著星空,想象自己死後變成了一顆宇宙中的塵埃,什麼什麼都沒有留下。

讀書筆記,後來我克服了這種恐懼,不是不怕死了,是突然覺得沒關係了,沒有意義,任何一個單個的人,在宇宙中,可能還不如細菌的一根汗毛那麼大,甚至那些所謂能夠改變世界的人,也沒有什麼意義,地球都有一天不復存在,你所改變的世界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但是作為一個人類的本能,我又時常很執著於一時的得失,患得患失,這種矛盾時而還會引發我的自我厭棄。
在第一部裡,還描寫了三個中年男子,作為普通人的代表。我覺得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是,當人類世界知道三體在200年後的入侵,人類的滅絕基本是很難逃脫的情況下,“為某某家留下血脈”這個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觀念,竟然還是那麼根深蒂固,張援朝花了40萬,買了個“宇宙逃亡保險”(當然是騙局),以保證三體入侵地球后,他的幾十代後的子孫可以坐宇宙飛船逃亡太空。先不要說,40萬能不能有資格逃向太空,如果真的有一批人可以做到,那也是極少數,那那群極少數的人可能就是延續地球文明最後的希望,那為什麼會需要那些極其普通的人活下去(我一直就是個政治不正確的人,這個觀點你可以不同意),這對資源是不是一種浪費。第二,永遠離開地球,飄蕩在漆黑的宇宙中,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找到另外一個移居的星球,這種生活有意義嗎,所以延續血脈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不能更好的生活的話?
我和張先生說我不太喜歡人類,張先生沒有明確說過他喜歡不喜歡,但是我覺得他也不是特別喜歡。在文革中,葉文潔目睹母親揭發父親,妹妹是幫凶,目睹父親被紅小兵用皮帶活活打死,我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我都不喜歡人類了,更何況她呢,在她眼裡,人類骨肉相殘,彼此陷害,沒有道德,為了利益滅絕其他物種,所以她寧願犧牲丈夫,也要邀請更高階的文明來地球,來拯救不自省的人類。那麼問題來,難道更高階的科技一定伴隨著更高階的道德麼?現在人類的道德,比200年前的人類更高階麼?外星文明和地球發展友誼,共同前進的機率是多少?以前有些科幻片描述了友好的外星人,幫助地球人進步,甚至有些毀滅掉的文明遺留下的東西證實了比現代社會更高的科技水平,就有人猜測是得到了外星人的幫助,那麼外星人為什麼要幫助地球人呢??在三體2裡面,劉慈欣提出了黑暗森林理論,我覺得這個理論才更能讓我信服,生存才是宇宙的本質,更高階的文明不代表更高階的道德,在這個黑暗森林裡面,誰都可能是獵手誰都是可能獵物,為了生存的目的不擇手段,什麼文明什麼物種都不會更高尚。
我在剛開始看的時候問張先生你是葉文潔,你會給外星人發射資訊麼,他說以前會,看完三體不會了。我說我現在覺得會,我打算看完了看看自己是不是會改變想法。是的,我現在應該也不會了。但是我以前會也沒有抱著外星人來給人類改造道德的想法的,我是覺得”高階的“人類,在踐踏了那麼多生命和物種之後,嘗試下被踐踏的感覺挺好的,難道只有拯救人類才稱得上救世主,拯救別的物種就是一件小事,是誰給了人類這樣尊貴的地位?但是一個非常容易真情實感的我,在書中最後地球被毀滅的時候,感到了非常非常的不愉快,非常非常的失落。
ETO成為三體在地球的叛軍組織(地球的奸細,簡稱球奸,哈哈),內部分成了降臨派(伊文思),拯救派(葉文潔),拯救派是以拯救三體和人類2個文明,最後在太陽系裡和諧相處為目的,而降臨派是抱著滅絕人類文明的信念的,三體文明也很震驚這麼多的人對人類文明徹底絕望,憎恨和背叛自己的物種,甚至將消滅包括自己和子孫在內的人類作為最高理想,我其實挺好奇的,我覺得現在仍然有一部分人是這樣的,不知道能占人類社會的幾分之幾?
順便提一句,三體人是沒有發音的器官的,就是沒有講話這個概念,他們的交流完全是思維透明,思維產生,對方就能知道,所以人類的欺騙,權謀之類的招數他們完全不會,他們無法理解思維和語言不一致是個什麼概念,這也導致了他們知道了人類的這一”特長“之後,對ETO組織都產生了不信任,當然在第三部裡面我發現三體人好像在和人類打了幾百年交代之後已經學會了撒謊這個技術活兒。如果人類的交流方式和三體一樣,完全透明無法遮掩,那我們現在的世界是不是很大不同?三體因為環境惡劣,生存是唯一目的,所以權謀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不是安定的生活和人類玩弄陰謀的數量成正比?
三體還有一個厲害的地方,三部全部看完,都沒有一個三體人出現過,和人類戰鬥了幾百年的敵人,連面都沒見上,網上有很多討三體人到底長什麼樣子的帖子,有人說像章魚(便於脫水),哈哈哈。看了像劉慈欣這樣厲害的作家,我更加堅信,我在寫作上真的是沒有才能的。
第一部是科技最薄的一本,裡面可能比較能引起興趣的是納米那段,為了殺死伊文思而能順利取得三體星人的通訊內容不被毀滅,政府在碼頭拉了十幾根納米細線(古箏行動,多麼形象!),把五萬噸級的“審判日”號 郵輪輕易切割了,後面2部裡面,建造太空電梯的材料也是納米,但是Elon Musk在twitter上說“you have 'nano’ in your bio. That is 100% synonumous with BS(bullshit)",於是我好奇地搜了下,這個我們已經聽了和多年的詞,有的說”納米“技術在工業界早就涼透了,可以得到真正工業化應用的納米技術不到1%.有的說納米尺度技術已經在工業界大量應用,但是這些技術通常不會給自己掛nano的名字,比如英特爾的晶片都是納米級別的。所以,納米能用來實現太空電梯麼?
我寫了半天,最薄的第一部才馬馬虎虎地寫完,我本想按照人性and科技兩個點分開寫,我現在決定按照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分開寫。
我估計沒看過三體的同學根本沒興趣看這篇,I don't care,我是寫給自己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