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開源是民族科技突破口,晶片、區塊鏈發展空間可期

開源是民族科技突破口,晶片、區塊鏈發展空間可期

中國開源技術的未來,晶片、區塊鏈皆有可為。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院士到訪微眾銀行,與微眾銀行 CIO 馬智濤就開源技術、區塊鏈技術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交談,為民族科技的技術突破提供了新的視角。

在參觀時,倪光南院士也很認可微眾銀行自主研發的分散式銀行架構與開源態度。他提到,“無論是RISC-V的開源晶片,還是 FISCO BCOS 開源區塊鏈技術平臺,雖定位不同,但做的都是開源的事情,都面向中小企業,能大幅降低應用和生態構建的門檻。”

在技術壟斷和生態封鎖的環境中,開源成為一個可行的方向。倪光南在出席高交會“顛覆性創新技術”論壇時發表了《開源 RISC-V 晶片的發展探討》主題演講。

可見,在晶片、區塊鏈等核心前沿領域,可以通過探索和實踐開源的方式,解決技術受制於人的發展瓶頸。開源有望接過民族科技大旗,有機會在晶片、區塊鏈技術上找到突破口。

民族科技的“拐點”已出現,

領跑新一代資訊科技板塊

前段時間的中興危機事件再一次將核心技術缺位的危機擺到了桌面上,讓任何一個產業都無法漠視,同時也助推了又一波技術創新聲音的高漲。

就此,倪光南院士表示,這再次證明: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建構在資訊科技基礎設施上的應用安全。

民族科技都正迎來最關鍵的發展拐點,我國在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科技領域,展現了國際先進的姿態,因此在這些技術領域,中國擁有發展優勢和超越機會。倪光南院士也表示,政府和市場要對民族科技有信心、有信念,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援,抓住發展契機實現民族科技彎道超車。

區塊鏈技術要落實到場景中,建立自主可控體系

 

標題

無論是從政策環境、技術發展路徑還是市場孵化體系的角度,民族科技都正迎來最關鍵的發展拐點。其中,從概念誕生、數字代幣轉向應用實踐的區塊鏈技術,被時代推到了技術創新的潮頭浪尖,受到了科技界的廣泛關注。

區塊鏈技術不僅在國內有良好的發展土壤,更以核心技術的角色,走在世界前沿,野蠻生長的背後,也不可避免地出現短期的行業隱憂,但無論如何,落地服務社會才是區塊鏈技術的歸宿。

隨著加密貨幣泡沫的破裂,像騰訊、阿里、微眾銀行等一批企業,開始真正探索和實踐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成為浮華落盡後的務實轉變之舉。

同時,國內也出現了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由深圳市金融科技協會、微眾銀行等機構和企業共同發起的金鍊盟開源工作組,協作打造了區塊鏈底層技術開源平臺 FISCO BCOS,從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出發,設計自主可控的技術平臺,為區塊鏈技術在各個行業場景中的應用提供了支撐。

對此,倪光南院士表示:“通過開源的區塊鏈技術平臺,可以逐步把軟體、硬體、晶片融合進來,可以融入 RISC-V 方案,把它變成一個區塊鏈專用的晶片,這不僅帶來了自主可控的優勢,更大大降低了技術應用和實踐的門檻。”

發展晶片、區塊鏈等開源技術,

這就要求區塊鏈技術不能受制於人,只有發展自主可控的技術平臺,才能真正實現民族科技的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