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HTTP協議中POST、GET、HEAD、PUT等請求方法以及一些常見錯誤

HTTP協議中POST、GET、HEAD、PUT等請求方法以及一些常見錯誤

HTTP請求方法:

常用方法: Get\Post\Head

(1)Get方法. 取回請求URL標誌的任何資訊,在瀏覽器的位址列中輸入網址的方式訪問網頁時,瀏覽器採用GET方法向伺服器獲取資源。

(2)Post方法.為請求報文準備資料,即要求被請求伺服器接受附在請求訊息後面的資料,常用於提交表單。

(3)Head方法. 類GET方法,不響應頁面Body部分,用於獲取資源的基本資訊,即檢查連結的可訪問性及資源是否修改

 

請求方法是請求一定的Web頁面的程式或用於特定的URL。可選用下列幾種:

GET: 請求指定的頁面資訊,並返回實體主體。

HEAD: 只請求頁面的首部。

POST: 請求伺服器接受所指定的文件作為對所標識的URI的新的從屬實體。

PUT: 從客戶端向伺服器傳送的資料取代指定的文件的內容。

DELETE: 請求伺服器刪除指定的頁面。

OPTIONS: 允許客戶端檢視伺服器的效能。

TRACE: 請求伺服器在響應中的實體主體部分返回所得到的內容。

PATCH: 實體中包含一個表,表中說明與該URI所表示的原內容的區別。

MOVE: 請求伺服器將指定的頁面移至另一個網路地址。

COPY: 請求伺服器將指定的頁面拷貝至另一個網路地址。

LINK: 請求伺服器建立連結關係。

UNLINK: 斷開連結關係。

WRAPPED: 允許客戶端傳送經過封裝的請求。

Extension-mothed:在不改動協議的前提下,可增加另外的方法。

當伺服器響應時,其狀態行的資訊為HTTP的版本號,狀態碼,及解釋狀態碼的簡單說明。現將5類狀態碼詳細列出:

① 客戶方錯誤

100  繼續

101  交換協議

② 成功

200  OK

201  已建立

202  接收

203  非認證資訊

204  無內容

205  重置內容

206  部分內容

③ 重定向

300  多路選擇

301  永久轉移

302  暫時轉移

303  參見其它

304  未修改(Not Modified)

305  使用代理

④ 客戶方錯誤

400  錯誤請求(Bad Request)

401  未認證

402  需要付費

403  禁止(Forbidden)

404  未找到(Not Found)

405  方法不允許

406  不接受

407  需要代理認證

408  請求超時

409  衝突

410  失敗

411  需要長度

412  條件失敗

413  請求實體太大

414  請求URI太長

415  不支援媒體型別

⑤ 伺服器錯誤

500  伺服器內部錯誤

501  未實現(Not Implemented)

502  閘道器失敗

504  閘道器超時

505 HTTP版本不支援

關於實體頭部的內容還可以有:

Last Modified :請求文件的最近修改時間。

Expires :請求文件的過期時間。

Connect-length:文件資料的長度。

WWW-authenricate:通知客戶端需要的認證資訊。

Connect-encoding :說明有無使用壓縮技術。

Transfer-encoding :說明採用的編碼變換型別。

標準Http協議支援六種請求方法,即:

0,GET

1,HEAD

2,PUT

3,DELETE

4,POST

5,OPTIONS

但其實我們大部分情況下只用到了GET和POST。如果想設計一個符合RESTful規範的web應用程式,則這六種方法都會用到。不過即使暫時不想涉及REST,瞭解這六種方法的本質仍然是很有作用的。大家將會發現,原來web也是很簡潔明瞭的。下面依次說明這六種方法。

0,GET:GET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了,它本質就是傳送一個請求來取得伺服器上的某一資源。資源通過一組HTTP頭和呈現資料(如HTML文字,或者圖片或者視訊等)返回給客戶端。GET請求中,永遠不會包含呈現資料。

1,HEAD:HEAD和GET本質是一樣的,區別在於HEAD不含有呈現資料,而僅僅是HTTP頭資訊。有的人可能覺得這個方法沒什麼用,其實不是這樣的。想象一個業務情景:欲判斷某個資源是否存在,我們通常使用GET,但這裡用HEAD則意義更加明確。

2,PUT:這個方法比較少見。HTML表單也不支援這個。本質上來講, PUT和POST極為相似,都是向伺服器傳送資料,但它們之間有一個重要區別,PUT通常指定了資源的存放位置,而POST則沒有,POST的資料存放位置由伺服器自己決定。舉個例子:如一個用於提交博文的URL,/addBlog。如果用PUT,則提交的URL會是像這樣的”/addBlog/abc123”,其中abc123就是這個博文的地址。而如果用POST,則這個地址會在提交後由伺服器告知客戶端。目前大部分部落格都是這樣的。顯然,PUT和POST用途是不一樣的。具體用哪個還取決於當前的業務場景。

3,DELETE:刪除某一個資源。基本上這個也很少見,不過還是有一些地方比如amazon的S3雲服務裡面就用的這個方法來刪除資源。

4,POST:向伺服器提交資料。這個方法用途廣泛,幾乎目前所有的提交操作都是靠這個完成。

5,OPTIONS:這個方法很有趣,但極少使用。它用於獲取當前URL所支援的方法。若請求成功,則它會在HTTP頭中包含一個名為“Allow”的頭,值是所支援的方法,如“GET, POST”。

其實還有一個TRACE方法,不過這個基本上不會用到,這裡就不介紹了。以上的六種方法,我們可以跟資料庫的CRUD增刪改查操作對應起來:

CREATE :PUT

READ:GET

UPDATE:POST

DELETE:DELETE

這樣一來就實現了HTTP和資料庫操作(其實不光是資料庫,任何資料如檔案圖表都是這樣)的完美統一,這也是REST的精髓之一。

http://blog.csdn.net/alextiger0/article/details/5836572

http://chlotte.blog.51cto.com/318402/55475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ba2850100ftsy.html

http://www.hulifeng.com/article/jishu/23.htm

http://wenku.baidu.com/view/8f8f2025ccbff121dd36832e.html

常用方法: Get\Post\Head

(1)Get方法. 取回請求URL標誌的任何資訊,在瀏覽器的位址列中輸入網址的方式訪問網頁時,瀏覽器採用GET方法向伺服器獲取資源。

(2)Post方法.為請求報文準備資料,即要求被請求伺服器接受附在請求訊息後面的資料,常用於提交表單。

(3)Head方法. 類GET方法,不響應頁面Body部分,用於獲取資源的基本資訊,即檢查連結的可訪問性及資源是否修改

 

請求方法是請求一定的Web頁面的程式或用於特定的URL。可選用下列幾種:

GET: 請求指定的頁面資訊,並返回實體主體。

HEAD: 只請求頁面的首部。

POST: 請求伺服器接受所指定的文件作為對所標識的URI的新的從屬實體。

PUT: 從客戶端向伺服器傳送的資料取代指定的文件的內容。

DELETE: 請求伺服器刪除指定的頁面。

OPTIONS: 允許客戶端檢視伺服器的效能。

TRACE: 請求伺服器在響應中的實體主體部分返回所得到的內容。

PATCH: 實體中包含一個表,表中說明與該URI所表示的原內容的區別。

MOVE: 請求伺服器將指定的頁面移至另一個網路地址。

COPY: 請求伺服器將指定的頁面拷貝至另一個網路地址。

LINK: 請求伺服器建立連結關係。

UNLINK: 斷開連結關係。

WRAPPED: 允許客戶端傳送經過封裝的請求。

Extension-mothed:在不改動協議的前提下,可增加另外的方法。

當伺服器響應時,其狀態行的資訊為HTTP的版本號,狀態碼,及解釋狀態碼的簡單說明。現將5類狀態碼詳細列出:

① 客戶方錯誤

100  繼續

101  交換協議

② 成功

200  OK

201  已建立

202  接收

203  非認證資訊

204  無內容

205  重置內容

206  部分內容

③ 重定向

300  多路選擇

301  永久轉移

302  暫時轉移

303  參見其它

304  未修改(Not Modified)

305  使用代理

④ 客戶方錯誤

400  錯誤請求(Bad Request)

401  未認證

402  需要付費

403  禁止(Forbidden)

404  未找到(Not Found)

405  方法不允許

406  不接受

407  需要代理認證

408  請求超時

409  衝突

410  失敗

411  需要長度

412  條件失敗

413  請求實體太大

414  請求URI太長

415  不支援媒體型別

⑤ 伺服器錯誤

500  伺服器內部錯誤

501  未實現(Not Implemented)

502  閘道器失敗

504  閘道器超時

505 HTTP版本不支援

關於實體頭部的內容還可以有:

Last Modified :請求文件的最近修改時間。

Expires :請求文件的過期時間。

Connect-length:文件資料的長度。

WWW-authenricate:通知客戶端需要的認證資訊。

Connect-encoding :說明有無使用壓縮技術。

Transfer-encoding :說明採用的編碼變換型別。

標準Http協議支援六種請求方法,即:

0,GET

1,HEAD

2,PUT

3,DELETE

4,POST

5,OPTIONS

但其實我們大部分情況下只用到了GET和POST。如果想設計一個符合RESTful規範的web應用程式,則這六種方法都會用到。不過即使暫時不想涉及REST,瞭解這六種方法的本質仍然是很有作用的。大家將會發現,原來web也是很簡潔明瞭的。下面依次說明這六種方法。

0,GET:GET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了,它本質就是傳送一個請求來取得伺服器上的某一資源。資源通過一組HTTP頭和呈現資料(如HTML文字,或者圖片或者視訊等)返回給客戶端。GET請求中,永遠不會包含呈現資料。

1,HEAD:HEAD和GET本質是一樣的,區別在於HEAD不含有呈現資料,而僅僅是HTTP頭資訊。有的人可能覺得這個方法沒什麼用,其實不是這樣的。想象一個業務情景:欲判斷某個資源是否存在,我們通常使用GET,但這裡用HEAD則意義更加明確。

2,PUT:這個方法比較少見。HTML表單也不支援這個。本質上來講, PUT和POST極為相似,都是向伺服器傳送資料,但它們之間有一個重要區別,PUT通常指定了資源的存放位置,而POST則沒有,POST的資料存放位置由伺服器自己決定。舉個例子:如一個用於提交博文的URL,/addBlog。如果用PUT,則提交的URL會是像這樣的”/addBlog/abc123”,其中abc123就是這個博文的地址。而如果用POST,則這個地址會在提交後由伺服器告知客戶端。目前大部分部落格都是這樣的。顯然,PUT和POST用途是不一樣的。具體用哪個還取決於當前的業務場景。

3,DELETE:刪除某一個資源。基本上這個也很少見,不過還是有一些地方比如amazon的S3雲服務裡面就用的這個方法來刪除資源。

4,POST:向伺服器提交資料。這個方法用途廣泛,幾乎目前所有的提交操作都是靠這個完成。

5,OPTIONS:這個方法很有趣,但極少使用。它用於獲取當前URL所支援的方法。若請求成功,則它會在HTTP頭中包含一個名為“Allow”的頭,值是所支援的方法,如“GET, POST”。

其實還有一個TRACE方法,不過這個基本上不會用到,這裡就不介紹了。以上的六種方法,我們可以跟資料庫的CRUD增刪改查操作對應起來:

CREATE :PUT

READ:GET

UPDATE:POST

DELETE:DELETE

這樣一來就實現了HTTP和資料庫操作(其實不光是資料庫,任何資料如檔案圖表都是這樣)的完美統一,這也是REST的精髓之一。

http://blog.csdn.net/alextiger0/article/details/5836572

http://chlotte.blog.51cto.com/318402/55475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ba2850100ftsy.html

http://www.hulifeng.com/article/jishu/23.htm

http://wenku.baidu.com/view/8f8f2025ccbff121dd3683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