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30歲學前端晚不晚?別被年齡定義你的人生!

30歲學前端晚不晚?別被年齡定義你的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類似這樣的聲音:
我今年都30了,還能學前端嗎?

很多人都有或者有過這樣的疑問,只不過只有小部分人把疑問變成了設想,又把設想變成了現實。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日本有位叫若宮雅子(MasakoWakamiya)的老奶奶。這個閒不住的老奶奶平時也沒在澆花散步,或者是和別的同齡老頭老太出去樂呵,倒是蒙起頭來幹起了人們想不到的事兒——學程式設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怎麼學?麻省理工學院開發了一個簡易程式設計工具叫Scratch,本來是給青少年學習程式設計用的。靠著這工具,這老太太就開始了碼農之路。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本以為也就是玩玩程式碼,消磨消磨時間而已,但這位老太太做的事兒你也想不到:她用盡了平生所學,獨自一人開發,最後在蘋果商店上架了一款遊戲——“雛壇”(Hinadan,日本玩偶的陳列架)。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這款遊戲靈感來自日本傳統節日——女兒節,具體遊戲規則和節日傳統很相似,通過系統發出的提示音來按順序擺放人偶。

但是故事還遠沒有結束,2014年她還被邀請到TED上,給全世界的觀眾演講。演講的內容很簡單——活到老學到老,我要鼓勵全世界向我這樣的人,跟我一樣趁著“年老”一起幹吧!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三十而立,放在幾千年前人均壽命40+的時代還算合理,畢竟按照當時的平均壽命已經“黃土埋半截了”,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釋出的最新的2018年版的《WorldHealth Statisitcs》中提到的各國人口預期壽命資料中,中國以76.4歲位於全球排名第52位。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條條框框早就不適應今天這種瞬息萬變的時代了,想開點,三十隻是一個很普通的年齡,沒必要給他這樣那樣特殊的,甚至是沉重的定義。

不到30歲,代表人生才過了不到1/3,這時候完全有可能從零開始,通過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IT人。

在任何年紀都有開始的可能,只要你想,只要你選擇去做。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學程式設計不比學其他任何一門技藝難,也不比學其他任何一門技藝容易。至於30歲退休之類的,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有人說在抉擇的時候選擇拋硬幣,不是因為這樣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而是因為當它拋上天空的一瞬間,你會知道自己期待的結果。
同樣,其實你心裡早就有認定了的想法,提問,只是想聽更多的聲音,去肯定內心的聲音。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如果你還不夠篤定,再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數學不太好、程式設計零基礎的30歲男青年,原本的職業是客服,卻厭倦了從23歲起幹了7年的這份工作——“我不能忍受餘生一直這樣重複下去,我想要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儘管這位青年表示自己並不知道“如此冒險”的理由,但他說:“我就是覺得程式設計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讓我想要創造些什麼。”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2014年,他開始參加了一個質量並不太高的程式設計訓練營,所在班級同學水平參次不齊、課程內容不斷調整變化,整個學習過程並沒有讓他受益,隨著更多令人失望的訊息傳來,比如已經從訓練營中結業的學生中仍有人找不到工作……一種失望的焦慮感油然而生——“我花費了不少錢來到這裡學習,真的能成為一名軟體工程師麼?”

很快他離開了訓練營,儘管他開始研究各種IT公司的面試題目,希望能憑藉自己獲得的程式設計知識得到實習的機會,就此轉行。然而,在這期間他發現自己的能力遠沒有打到能夠工作的水準。

六個月下來,他的處境愈發艱難:財務狀況緊張,家庭關係並不融洽,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程式設計初學者卻輟學了……於是,他做出了一個艱難而現實的決定:放棄程式設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到這裡,也許你們會感慨,這不過又是一個loser的故事……而且在旁人看來,或許這位青年轉行的初衷實在幼稚、甚至可笑,他不像深思熟慮後才做出決定,更像是因為頭腦發熱而自食苦果。

事情的發展的確在大家意料之中:他決定和家人坦白,承認自己是一時衝動,並認真反省、找到了一份和之前職業相關的新工作。

正常情況下,這個平凡並且真實的故事就該完結了——然而接下來,這才是這位青年人生真正的轉折點:

“只有當你放棄的時候,你才是真的失敗了!而我居然已經放棄了。”他回憶起重操舊業的日子,他坦言自己很快就後悔了,儘管時光飛逝、一年過去之後他依然無法釋懷,尤其是程式設計對他的那種神祕而獨特的吸引力。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他不忍放棄這項興趣,利用空閒時間繼續學習、充電,儘管結果仍舊令人沮喪,自己也沒有取得什麼實質的成果。但他卻總結出了自己之前失敗的經驗——

“首先,我放棄了!”——因為並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其次,我不知道方向,也無法獲得高質量的工作經驗、反饋。”——因為對自己的能力評估不夠;

“還有,我不夠理性。”——因為熱情過剩,思考不足。

既然已經明確了原因,那就對症下藥吧……青年很快確定了好自己的計劃——拒絕中途放棄、找一個靠譜的導師、不計報酬找一個好的實習機會。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我知道自己失敗了,但我還要再做一次!”

很快,他通過自己的人脈,聯絡到以前的大學同學,找到了第一份真正意義的程式設計實習工作,

“這件事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他說。 他開始將自己此前的客服工作經驗應用到實習當中:

迅速反饋資訊,儘量五分鐘內獲取、確認資訊;

不要輕易拒絕,儘可能回答“yes”;

保持積極狀態,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導師將會看到工作強度;

問問題時也要保持思考,不要碰到不懂的就問,而是要努力研究後,才有可能提出更有建設意義的問題。

當然,青年坦言最重要的一點是,沉浸。

“沉浸,意味著100%集中精神。沉浸於工作,你將學得很快,這是快速學習的祕訣。如果可能的話,不喝酒、不看電視……你的生活只剩下看程式碼和寫程式碼。花 5 分鐘來閱讀新聞,便是正在打破沉浸狀態。如果不是做夢都在寫程式碼,那就還沒成功進入沉浸的狀態。”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這種看似有點“瘋狂”的狀態,恰恰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分水嶺。他認為需要在程式設計過程中保持專注和耐心,讓心靈自然而然適應這種沉浸的狀態,消除所有的分心。

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他對程式設計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自己的計算機知識體系也越發完善,他開始建立程式設計作品集,重點突出React程式設計和Node程式設計。很快,他獲得了新的面試機會,而這次是全職工作。

如今,這位青年已經成為了美國線上教育平臺的高階工程師,領導著一個由10名計算機工程師組成的團隊,負責公司多個核心繫統的開發。他的名字叫做布拉德·克里斯平(BradCrispin)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這一路,我犯了很多錯誤,也收穫了很多經驗,比如失業的一年多,我學會了謙遜、堅持不懈和專注。我很幸運,最終能與很棒的同事一起工作,為一家我喜歡的公司服務,做我喜歡的工作。我能給大家的建議就是:沉浸、找一個好老師、不要回頭。當然,這些真的都不是什麼容易的事兒!”

也許你在追尋程式設計的路上也遇到過許多道坎,也有過徘徊躊躇,我們都懂的,克里斯平也懂的,這是每個人面臨選擇的必經之路。

但是要你想就沒有不可能,年齡更不是限制,更何況如今國內網際網路行業早已日新月異,在這個更加講求知識經濟、學習能力的時代,30歲以後學習能力下降的說法顯得更加沒有科學依據。

兩個北卡羅納州立大學計算機系的牛人(PatrickMorrison和EmersonMurphy-Hill)做的統計分析《Is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研究了年齡與程式設計能力的關係,結果足以讓人驚訝: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圖中橫座標是年齡,縱座標是每個月每個人的Reputation,從而表示其能力。研究顯示,程式設計師的能力從25歲左右開始上升,一直到50歲後才會緩慢地下降。只要方法得當,從業久的程式設計師在獲取新技術的能力上甚至會優於年輕程式設計師。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所以各位在前端門口徘徊的年輕人們,如果你符合以下幾條,那麼你完全有優勢學習程式設計:
1.強大的學習能力 學歷不代表能力,但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對30歲想學前端的人來說,強大的學習能力意味著更高的學習效率;

2.擅長理工類 雖然說學習前端不一定是科班出身,但是擅長數學、物理的小夥伴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3.對前端感興趣或者之前接觸過程式設計 如果你30歲了,但是之前甚至大學時就對程式設計感興趣,可能還有一定的程式設計基礎,出於種種原因沒有從事IT行業,現在想回頭走這條路再試試,如果實在不喜歡現在的行業,那不妨可以一試,畢竟有過基礎入門也很快,學起來相對來說也比較輕鬆。

4.有挑戰的決心和準備 這個很重要,因為學習前端真的需要付出很大的時間,投入很大的精力才能學好,堅持你的興趣,不要被外界的紛繁複雜左右,很多事情,貴在堅持,勝者為王,其實更多的是因為“剩者為王”。
很多人都會問,離開校園環境多年了,怕接受不了現在學習的節奏和知識怎麼辦?那找個靠譜的老師幫你就再好不過了,即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又能給你答疑解惑,讓你事半功倍。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