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jmeter介面效能測試(2)----效能測試全過程

jmeter介面效能測試(2)----效能測試全過程

依然使用上一篇文章的介面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添加了http請求、斷言、檢視結果樹。在開始之前我們在新增聚合報告(執行緒組》新增》監聽器》聚合報告)。

除錯好介面後開始執行效能測試

1.設定執行緒組:根據實際需要設定

1. 執行緒數:虛擬使用者數。一個虛擬使用者佔用一個程序或執行緒。設定多少虛擬使用者數在這裡也就是設定多少個執行緒數。 
2. Ramp-Up Period(in seconds)準備時長:設定的虛擬使用者數需要多長時間全部啟動。如果執行緒數為10,準備時長為2,那麼需要2秒鐘啟動10個執行緒,也就是每秒鐘啟動5個執行緒。 
3. 迴圈次數:每個執行緒傳送請求的次數。如果執行緒數為10,迴圈次數為100,那麼每個執行緒傳送100次請求。總請求數為10*100=1000 。如果勾選了“永遠”,那麼所有執行緒會一直髮送請求,一到選擇停止執行指令碼。 
4. Delay Thread creation until needed:直到需要時延遲執行緒的建立。 
5. 排程器:設定執行緒組啟動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配置排程器時,需要勾選迴圈次數為永遠) 
持續時間(秒):測試持續時間,會覆蓋結束時間 
啟動延遲(秒):測試延遲啟動時間,會覆蓋啟動時間 
啟動時間:測試啟動時間,啟動延遲會覆蓋它。當啟動時間已過,手動只需測試時當前時間也會覆蓋它。 
結束時間:測試結束時間,持續時間會覆蓋它。
 

2.上一步設定完成後,點選執行。執行完成後檢視聚合報告:

聚合報告引數詳解: 
1. Label:每個 JMeter 的 element(例如 HTTP Request)都有一個 Name 屬性,這裡顯示的就是 Name 屬性的值 
2. #Samples:請求數——表示這次測試中一共發出了多少個請求,如果模擬10個使用者,每個使用者迭代10次,那麼這裡顯示100 
3. Average:平均響應時間——預設情況下是單個 Request 的平均響應時間,當使用了 Transaction Controller 時,以Transaction 為單位顯示平均響應時間 
4. Median:中位數,也就是 50% 使用者的響應時間 
5. 90% Line:90% 使用者的響應時間 
6. Min:最小響應時間 
7. Max:最大響應時間 
8. Error%:錯誤率——錯誤請求數/請求總數 
9. Throughput:吞吐量——預設情況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請求數(Request per Second),當使用了 Transaction Controller 時,也可以表示類似 LoadRunner 的 Transaction per Second 數 
10. KB/Sec:每秒從伺服器端接收到的資料量,相當於LoadRunner中的Throughput/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