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的CSDN部落格十年

我的CSDN部落格十年

一不留神,已經在CSDN寫了十年的部落格(http://blog.csdn.net/wireless_com)。2008年10月18日,自己在CSDN落下文字,本想在今年10月18日梳理一下十年的足跡,但備戰雙十一太忙了,只留下一張截圖,文字一直拖到現在。

 

 

最早寫部落格是在2004年左右,所謂的web2.0時代,部落格開始興起,自己在woku網開始寫一些東西,後來woku網消亡了,所有文字不知所終,還有就是CSDN對技術文字更合脾胃,於是立了一個flag。

那時自己正在高通工作,見證了BREW生態系統從誕生到衰退的全部過程,有感而發,寫下了很多關於BREW的文字,最後在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幫助下,出版了一本書《BREW進階與精通》。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BREW%E8%BF%9B%E9%98%B6%E4%B8%8E%E7%B2%BE%E9%80%9A/8611345

 

這本書更多是寫給自己的,是自己對BREW相關技術的總結,隨著Android 和iOS等智慧手機的興起,feature phone的時代過去了,BREW 也逐漸成為遺忘的角落。後來,自己將這些文字在CSDN形成了一個專欄,叫做“消失的技術”。

 

在08年的時候,曾經寫過《對當前虛擬貨幣問題的思考》,沒想到十年後,區塊鏈大熱,又學習了區塊鏈的一些內容《老碼農眼中的區塊鏈》,以及《物聯網安全與區塊鏈》和《IoT與區塊鏈的機遇與挑戰》,並轉載了公眾號“補天遺石”的《區塊鏈、貨幣和社交擴充套件性》,《區塊鏈效能提升:鏈上設計之道》,《區塊鏈之比特幣的潛在激勵》和《比特幣的學術譜系》。

 

在高通工作了九年之後,後來自己離開了舒適區,從事並關注Android和iOS的應用開發,例如《Android 新手常見的10個誤區》,並拾起了一些前端的技術《Javascript寶座:7大框架論劍》,《AngularJS的開發工具-yeoman》等。一個產品而言,無論是軟體和硬體,設計都是關鍵,為什麼呢?《設計的商業價值》,如何設計呢?對業務和使用者的理解很重要,《移動應用的可用性設計有感》,《移動應用UI設計模式摘錄彙總》,《你是產品經理麼》記錄了關於移動應用設計的一點感觸。

 

產品和服務做出來了,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效能和可擴充套件性也是個問題,運維從來不應該是一個被忽略的職能,《讓我們的服務更安全一點》,《Linux 運維分析中的常用命令一點通》,《觀察Linux 的效能》等都是日常實踐的筆記。

 

業務需要持續增長,運營同樣需要對業務和使用者的理解,尤其是面向移動網際網路的應用,《對移動網際網路服務運營的思考 》,《移動網際網路的垂直化與面向組織的社交關係》,《從數學的視角看社交網路》,《對移動社交類產品的追問》等是自己對業務場景的摸索。

 

運營不是想當然的,要以資料為支撐,所謂的大資料分析不可或缺, 《大資料技能修煉的個人道場》,Pig的用法以及關於Scala的筆記為《大資料時代的企業管理》可以打下一些基礎,具體地,有《關於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的指標分析初探》,《如何評估社交網路中資訊內容的價值呢?》等實踐感觸。

 

對於企業而言,效率和成本往往更關鍵的因素,還要深入後臺,而云服務給小團隊做大事情帶來了可能性。虛擬化是雲服務基礎,學習和使用雲服務是從《關於虛擬機器的複製與遷移》開始的,然後翻譯了AWS網站上大部分關於應用架構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最後形成了一個部落格專欄《雲服務之旅》。

 

然而,對不同業務場景,附加上各種約束條件之後,不同開發語言的選擇同樣決定了效率。Erlang系列筆記就是因為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有著高可用和高併發的需求,關於Java 和python 的相關文字也是如此。

 

越是有成長性的產品或者服務,對系統架構的要求也越高。對架構粗淺理解有《人人都是架構師》系列,《迴歸bob大叔的簡潔架構》,《微服務架構基礎——解讀六邊形架構》等等。快取和訊息佇列是網際網路的兩大利器,承蒙技術同道們的厚愛,參與了《深入分散式快取——從原理到實踐》一書的撰寫,並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了。

 

在徵得各位作者的同意後,選取了書中的部分章節形成了一個部落格專欄《深入分散式快取》。

 

對於團隊作戰,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三個月就是一年——程式設計師的時間觀念》,開發者編寫程式碼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如何下命令,員工才會行動》,《也談以人為本》,《員工如何面對客戶呢》,《老曹眼中的“團隊管理”》,《老曹眼中的研發管理二三事》以及敏捷系列的幾篇文字。十年之間幾經風雨,當然也有《當公司裁員的時候》。

 

在當年離開高通的時候,自己狂妄地認為下一代網際網路有三個方向:可信的網路,安全的網路和無所不在的網路。去年的時候,重新涉足硬體領域,只是已經是現在智慧硬體——智慧音箱,參見《令人激動的語音UI背後》一文,同時開始研究物聯網IoT, 學習筆記形成了另一個部落格專欄《IoT與智慧硬體》,持續更新中。

 

十年之間,自己也有一些梳理,主要是在SDCC2016上分享的《全棧必備的技術棧設想》以及在中生代技術沙龍上分享的《面向全棧的技術管理》。

全棧或許是個偽命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但是,全棧實際上可能是一種系統思維,就像《再談<全棧必備的技術棧設想>一文》中的反思。自己還對技術棧中部分技術環節進行了梳理,形成了《全棧之路》的部落格專欄,並且還在更新中,《全棧之路》也是自己目前在CSDN上被關注和閱讀最多的一個部落格專欄。

 

學習是一場終生的旅行,隨著年齡的增長,責任越來越多,學習的時間在壓縮,最固定的時間莫過於地鐵上的閱讀時光了。在車廂的一個角落看上,或者用evernote 記筆記,還可以將自己覺得有趣的文字或者書翻譯一下,例如《spark for python developers》一書,一不小心差不多翻譯完了,於是斗膽釋出在CSDN的部落格上,又形成了一個專欄《Python 開發者的Spark》。但是,真正的圖書翻譯其實是很難的,今年應楊主編的邀請真正參與翻譯了一本書——

真有些苦不堪言,誠惶誠恐,800多頁的原文,加上工作的忙碌和加班,持續了快一年了才算完成初稿,還要面對接下來的三審三校。希望可以順利一些,明年初大概可以上市了,由於水平所限,自己做好了挨磚拍的準備。

 

在CSDN的部落格十年,大概寫了400多篇文字,還在增長中。沒有堅持什麼,都是因為真的喜歡。做一個有初心的普通老碼農,走向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