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絲綢之路》讀後感2800字心得體會

《絲綢之路》讀後感2800字心得體會

《絲綢之路》讀後感2800字心得體會:
週末讀的書籍,花了好長時間,大家有興趣的看看。《絲綢之路》,彼得·弗蘭科潘所著,英國作家。
一、為什麼希臘神話影響並改變了佛教
1.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就是宗教,三大宗教誕生於絲綢之路上;宗教不僅是融合的,也是競爭的;信仰的人越多,世俗裡權利的人支援的就越多,二者互相結合,各取所需;
2.佛教歷史最悠久,人數卻最少,佛教初建立以自我思考為主,後因世俗權力鬥爭,希臘神話在佛教聚集地傳播,並借鑑了雕塑,寺廟等形式。但雕塑初期問題是佛像無具體形象,於是借鑑了古印度、古希臘等藝術(犍陀羅藝術);
3.白馬寺在中國成立,要是第一個官辦寺廟,之後迅速發展;
二、阿拉伯帝國崛起前的最後一個波斯叫什麼
1.瑣羅亞斯德教(神權結合),起源於波斯,又名拜火教,宣揚二元論(一方是光明的,美好的,善良的,一方是黑暗的,醜陋的,邪惡的);
2.薩珊波斯(阿拉伯帝國崛起前最後一個波斯),薩珊波斯成立了政權但不穩定,當朝政權想到了神權結合,恰逢瑣羅亞斯德教是波斯土生土長的宗教(名正言順),後便互相結合,佛教後逐漸變弱了。

《絲綢之路》讀後感2800字心得體會

三、君士坦丁大帝為什麼要當基督教徒的保護傘
1.基督教起源於中東,起初遭遇各種迫害(耶穌被釘死、被各種權勢打壓),但因符合窮苦百姓的心理需求,受眾後期也是越來越大。
2.後因君士坦丁大帝歸入基督教,基督教開始合法存在,後面基督教也成為羅馬的國教【1.打仗過程中看到神技,恰逢參與了基督教的活動,陰差陽錯預言被證實;2.君士坦丁大帝底下軍隊很多基督教信徒,為了鼓舞士氣,順水推舟宣佈基督教合法】。
3.羅馬帝國皇帝也是基督教徒的保護傘,恰逢瑣羅亞斯德教裡面有不少迫害的基督教徒,羅馬帝國開始出征討伐。雙方緊張關係直到遊牧民族和蠻族入侵歐洲,兩者只能互相合作抵觸入侵者,關係得到緩和,並逐漸發展起來了。
四、伊斯蘭教擴張與阿拉伯帝國成立
1.伊斯蘭教,誕生於公元七世紀,發展最快,創始人是穆罕默德,並有《古蘭經》。阿拉伯半島是戰爭最多的地方,戰亂是伊斯蘭教的催化劑(戰亂生活使得難民遭受各種壓迫,希望寄託成為活著的人內心支撐的信念關鍵,宗教得以大規模快速發展)。金屬探測門安檢門(http://www.weiheshidai.com/)金屬探測器伊斯蘭教的《古蘭經》撰寫初始於阿拉伯語音,卻不侷限於使用阿拉伯語。2.穆罕默德推行伊斯蘭教的阻力:權貴。穆罕默德被權貴迫害,被迫逃亡。3.西吉拉(禧治),在麥地那創立了新的宗教和群眾認同,在與權貴雙方鬥爭過程中,穆罕默德以小勝多,最後雙方被迫停戰十年,且聖地更替為麥加,實現了統一。
4.穆罕默德進攻薩珊波斯,因善於鼓舞士氣,在穆罕默德去世時,基本阿拉伯帝國初具規模了。
5.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互成同盟,阿拉伯軍隊得到了猶太人人力、物力支援。
五、阿拉伯與中國
1.阿拉伯帝國繼續東拓,與中國唐朝發生怛羅斯戰役。
2.中國軍隊七萬人,高仙芝為主帥。阿拉伯約有10萬人。
3.中國戰敗,阿拉伯成為中亞霸主,故此伊斯蘭成為中亞的重要集聚地。
六、阿拉伯帝國的崩潰與十字軍的東征
1.阿拉伯帝國內部爭權奪利,後面便名存實亡了。
2.中亞的突厥人(塞爾柱人)後面成阿拉伯的統治者,伊斯蘭教徒的保護者。
3.拜占庭看著突厥人統治阿拉伯,拜占庭害怕他們持續擴張,皇帝便御駕親征,結果依舊戰敗成為階下囚,後被迫向西方求救,其中2方都有基督教徒,雙方利用此橋樑溝通,羅馬教皇一口答應出兵,十字軍橫空出世。
4.第一次東征,十字軍攻下耶路撒冷,進行了駭人聽聞的大屠殺。
七、藉著十字軍第二次東征,義大利城邦開始崛起
1.東征需要海域,縮短距離,義大利開始投入船舶業,威尼斯光榮在競爭中勝出。
2.十字軍初期是為了拯救拜占庭,但後期卻變形了。威尼斯和拜占庭因為商業原因,成為最大的競爭對手。
八、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薩拉丁,埃及的第一任蘇丹,中世紀最偉大的騎士,建立了強大的穆斯林帝國。
2.法軍和英軍抵達前線,但兩者又內鬥,最後只剩下英軍。雙方互相爭鬥,英國理查因為強大的戰鬥而名留青史,薩拉丁因寬闊的胸襟而知名,最後,英軍因後端出事,被迫回國。
九、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十字軍再次邀請威尼斯建造船隻,但無法償還債務,威尼斯要求十字軍去攻打匈牙利人。
2.威尼斯再次邀請十字軍攻打拜占庭,此後威尼斯成為該國曆史的巔峰和地中海的霸主。
十、十三世紀蒙古人崛起,歐洲大難臨頭
1.鐵木真、安達、札木合,三巨頭。
2.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國,然後向外拓展。首先是花剌子模國家,其次是阿富汗和伊朗。
3.繼承成吉思汗的可汗位置窩闊臺,繼續向西,橫掃俄羅斯,其次一路打波蘭,一路打匈牙利。
4.窩闊臺可汗去世,蒙古大軍會蒙古選舉,歐洲得以保留。
5.大可汗,猛哥,主打南宋,大可汗第二年死去;忽必烈繼承,卻也導致了內部的進一步鬥爭,為蒙古國的分崩離析埋下了伏筆。
6.在絲綢之路上,學習了很多技術(如迫擊炮的武器),經濟(海港的稅率遠低於其他港口,經濟更加繁榮),思想(尊重各個宗教)
7.蒙古國對絲綢之路的統一,重建了整個絲綢之路的經濟體系(對歐洲的穿著產生衝擊,歐洲開始崇拜蒙古服飾;四大發明進入歐洲,改變了世界格局;海上貿易得到更新,以前繁盛主要是在地中海,後面增加了太平洋地區、中國的廣州、泉州。蒙古也給歐洲帶來了黑死病,黑死病讓絲綢之路變成了死亡之路,歐洲有三分之一死於黑死病)。
8.黑死病讓歐洲人數少了,社會結構被迫徹底重組,勞動力開始變得值錢,較低社會階層的人有了改善生活的機會,財富的集中化程序被打破了,分配又往平均化的均衡發展了。人們富有了,對奢侈品的消耗增加,間接增加了絲綢和紡織業的需求(為工業革命埋下了種子)。
十一、十五世紀的全球金融危機
1.黑死病改變了社會結構,社會得到極大解放,對奢侈品需求增加,歐洲需求大幅度增加,中國出口大幅度增加,歐洲金銀貨幣流失嚴重,中國則是出現信貸危機,金融危機發生在歐洲和亞洲。
2.《馬可波羅遊記》,使得歐洲人對中國趨之若蟻,但陸路開始逐漸走不通了,於是出現了海上絲綢之路(也就是海上地理大發現)。
3.西班牙率先出去,結果發現了美洲,建立了龐大的美洲帝國。葡萄牙繞過了非洲的好望角,發現了印度,販賣奴隸,大發橫財。英國人起來了,主要依靠海上搶劫。英國打敗了西班牙,荷蘭,成為了海上霸主。最後,英國征服了印度,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4.俄國的崛起,打破了絲綢之路的寧靜。18-19世紀,絲綢之路一派蕭條,英國一片繁榮。19世紀,英俄大國博弈。德國崛起,英德俄成為三者競爭,並在後期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