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區塊鏈技術如何解決馬蜂窩資料作假之殤?

區塊鏈技術如何解決馬蜂窩資料作假之殤?

       10月20日,微信公眾號上釋出了一篇題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文章,直指旅遊社交分享網站馬蜂窩上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中,有1800萬條都是“通過機器人和從點評和攜程等競爭對手那裡抄襲過來的”。

       作者在文中表示,馬蜂窩點評的增長趨勢在某段時間裡非常詭異。比如,點評的數量,會在特定時間節點呈“指數級上升,隨後斷崖式回落”。並且出現了很多點評賬號自我身份矛盾、時間錯位的現象。

       作者抓取了馬蜂窩上116萬家餐廳,並抽取了其中三分之一作為樣本,同時又抓取了大眾點評、藝龍、攜程等其競品網站的內容進行對比,同時強調,自己定的“抄襲標準”為“一字不差”,也就是說,和來自其他網站的內容一字不差的點評才會被定性為抄襲,“哪怕十句話中有一句不同,就不算抄襲”。

       在餐飲方面,發現了7454個抄襲賬號,平均每個人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抄襲搬運了數千條點評,合計抄襲572萬條餐飲點評,1221萬條酒店點評,佔到他們官網聲稱總點評數的85%。

       10月21日中午,馬蜂窩一位市場經理表示,“我們現在正在核實相關情況。我們正在等結果,然後將對媒體反饋。”她表示,暫時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出結果,不過今天應該是可以的,具體釋出渠道在討論中。不過截至筆者撰稿的10月21日晚間,馬蜂窩還沒有給出回覆。

       實際上,網際網路業內的資料造假或者灰色資料交易案例,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其本質樣原因是目前網際網路的流量紅利已經消失,絕大部分使用者流量已經掌握在BAT/FB等大型組織手上。比如Facebook單次洩漏使用者隱私資料8700萬。在使用者流量中心化的情況下,絕大部分App應用都面臨高額的CAC(Customer Aquisition Cost),比如目前P2P理財的CAC成本已經達到5000-10000元;普通電商的CAC成本大約300元。即使是小米生態,其獲客成本也達到100元以上。這些CAC成本,基本上流入了BAT等流量中心化機構。

       創業公司一方面臨投資公司的高壓業績驅動,一方面面臨不斷的CAC獲客成本的高漲,在兩面夾必之下,採取灰色手段,去購買甚至“偷竊”一些資料,是現在網際網路產業界比較常見的做法。雖然這樣的做法,商業道德或者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存在很大的疑慮。

       作為一項新的創業技術,區塊鏈的出現,給予大資料行業提供了全新的借鑑思路。區塊鏈底層技術為不可篡改,永久存證的賬本。GDOC基金會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了一條資料資產通證化的一條公鏈。在GDOC這個公鏈生態內,使用者可以完成兩個重要的事情。其一是個人使用者的資料所有權歸屬,以及收益權和分紅權的事實。也就是說,GDOC確保使用者能夠掌握自己的個人資料,並且可以以此賺錢。據GDOC基金會預測,個人資料的價值將可以達到100萬元!!這個資料是經過反覆推演得出的。其二,網際網路應用App可以在GDOC生態內,免費的獲取和使用使用者資料--這個獎解決目前網際網路行業CAC獲客成本高企導致大量App無法生存的局面。

       當然要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並非易事。第一,現在大量的個人使用者實際上還不明白自己的資料被巧取豪奪或者盜賣。第二,我國的法律環境還沒有針對資料所有權的法律條款。歐盟已經在今年五月份推出GDPR資料法令,明確歐盟境內所有組織包括公司甚至政府機構,都必須經過使用者的授權認同才可以使用個人資料。第三,大資料的盈利模型不成熟。這一點,GDOC已經具有明確的分紅和獎勵機制,通過區塊鏈的技術和機制,讓生態參與者都能夠得到自己的收益和好處。

       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GDOC將會為個體使用者資料權益,為網際網路App應用的持續發展,提供均衡發展的,社群式的商業發展模式,以實現公平公開公正(Fair, Equal,Open)的商業發展和利益分配。

參考文章:

《黑市壟斷下的資料交易市場》-http://news.ifeng.com/a/20180120/55315739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