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百度搜索付費廣告引流 這個假瑞波幣騙了幾十萬人

百度搜索付費廣告引流 這個假瑞波幣騙了幾十萬人

偉大的變革總伴隨著驚人的騙局。隨區塊鏈誕生的,不僅有階層躍升的傳奇故事,還有傍上區塊鏈稱號的傳銷騙局。這些騙局正在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生活,又一個傳銷式區塊鏈騙局——「瑞波聯儲」,開始讓更多普通人入坑。

該專案自稱是數字資產投資者利益最大化儲存平臺的瑞波聯儲,將自己定位為「錯失比特幣財富的投資者們僅有的挽回良機」。它採用層層拉線下、高額回報的手法和鼓吹的洗腦造富套路,屬於典型的傳銷行為。

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這一傳銷正在藉助於百度搜索付費廣告加速滲透,據區塊律動 BlockBeats 從該專案獲知,目前已有數十萬人進入這個傳銷騙局

事實上,百度搜索的虛假廣告早在 2016 年「魏則西事件」時就已引發全民討伐。而現在僅過 2 年,百度搜索的付費廣告又開始放任虛假數字加密貨幣投資資訊肆意流竄。

blob.png

幣圈從來不缺少騙子,前有打著官方旗號圈錢的的虛假門羅幣 app,現又出來被打臉仍強行抱 Ripple(瑞波)大腿的瑞波聯儲。數字加密貨幣市場詐騙方式不斷更迭,投資者還需擦亮眼睛,不要輕信短時高息的謊言。

百度搜索廣告中的詐騙組織

區塊鏈技術還在不斷完善,其產物數字加密貨幣卻以新的詐騙形式出現。輕則如寮國央行上週的警告通知,告誡民眾不要被廣告吸引而購買、銷售和使用不受監管的數字加密貨幣。重則如同假冒門羅幣的詐騙組織,圈錢跑路引發幣圈信任危機。

最近,有人在知乎上提問:百度給詐騙組織「瑞波聯儲」打廣告,要負責任麼?

區塊律動 BlockBeats 在百度搜索框內輸入「瑞波聯儲」時,出現和知乎提問同樣的情形,瑞波聯儲的推廣廣告出現在了搜尋結果中。除悟空測評的瑞波聯儲詐騙提醒外,百度搜索首頁其他網頁連結幾乎被

瑞波聯儲的推廣內容佔據。

2.png

(截圖時間 9 月 6 日)

區塊律動 BlockBeats 再嘗試用 Google 和必應搜尋瑞波聯儲搜尋相關的廣告資訊,發現二者都沒有出現百度上的數字加密貨幣廣告,只有必應的首條為京東名為「瑞波特」的藥物廣告。

3.png

國家對於虛假廣告投放早有相關規定。2015 年新《廣告法》第 34 條第 2 款規定:「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依據法律、行政法規查驗有關證明檔案,核對廣告內容。對內容不符或者證明檔案不全的廣告,廣告經營者不得提供設計、製作、代理服務,廣告發布者不得釋出。」以及《廣告法》第 56 條第 2 款規定:「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這意味著,平臺也對廣告的真實性負責任。但顯然,百度沒有盡到平臺對廣告發布應盡的「審慎審查」的義務。

而在該條知乎提問下,除了咒罵百度缺失企業底線和社會責任的譏諷式回答,更多關於主角瑞波聯儲的資訊少得可憐。區塊律動 BlockBeats 調查發現,這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傳銷組織依舊在以最初級的推廣方式擴大受騙隊伍。

真正的瑞波幣(XRP),是 Ripple 區塊鏈網路的基礎貨幣,由 Ripple Labs 運營。2018 年 1 月 1 日,因價格暴漲近 56%,XRP 市值超越以太幣成為世界第二大加密貨幣。雖然目前數字加密貨幣市場表現差勁,但憑藉其商用潛質,仍在全球前 10 大數字加密貨幣行列中,影響力巨大。

早在今年 6 月初,悟空測評曾對瑞波聯儲做過調查,該專案與 Ripple 幣完全沒有關係。Ripple 團隊在回覆悟空評測的郵件中稱,「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whatsoever. Ripple Fed or xrpf.com is using our logos and trademarks without permission. We suggest you be wary of them.(我們沒有任何聯絡。瑞波聯儲或者 XRPF.COM 未經允許使用我們的商標,我們建議你們對他們多加警惕。」Ripple 稱與瑞波聯儲毫無關係,並提醒投資者提防後者的欺詐行為。

有趣的是,在發稿之前(9 月 9 日)當作者再次搜尋「瑞波聯儲評」時,這篇揭露瑞波聯儲的文章已經在百度搜索的結果中消失。只能通過瀏覽器的歷史瀏覽記錄再去訪問這篇文章。

雖然 Ripple 官方已經否認了和瑞波聯儲的關係,但是瑞波聯儲對於這種否認卻不以為然。

點進百度搜索的廣告,這是類似於傳銷和微商的手機網頁。頁面極其簡單且粗暴,瑞波兩個大字放在正中央,不時跳出的微訊號提示來訪者加微信參與賺錢機遇。除大大的「JOIN US」外,都是瑞波聯儲的虛假宣傳,其稱自己是 Ripple 基金聯合創始人發起的基金旗下的前沿儲備系統。通俗來講,就是一個有利息的數字加密貨幣錢包。

4.png

區塊律動 BlockBeats 與廣告頁面上的兩位官方人員取得聯絡後,向其諮詢加入方式和瑞波聯儲具體操作方式,受到對方的冷落對待。在追問兩天後,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終於從一位警惕性極高的工作人員聯絡到一名銷售人員。該銷售人員告訴區塊律動 BlockBeats,現在全球共有數十萬投資者,並且每天都有新人加入。

按其所說,這就相當於一個銀行的定投,根據投資者投入 Ripple 幣的多少和期限,獲取不同的利率回報。同等金額下,儲存時間越長,投資者得到的利息越高。瑞波聯儲的儲存金額按照美元計算,1000、3000、5000 美元到數萬美元不等,最低起存金額最少為 1000 美元。

5.png

但與該銷售人員給出的「半年增加 25%的幣、 一年增加 2 倍的幣、 兩年增加 6 倍的幣、 三年增加 15 倍的幣」數量回報不同,網上公開宣傳的 2 種回報方式中,還有一種是按照儲蓄金額到期進行「價值回饋」,例如投資 1000 美元,半年後得到本息 1250 美元,而選擇幣數量回報購買了價值 1000 美元的瑞波幣 1600 個,投資半年到期後,即可得到 1600x1.25 個,即 2000 個瑞波幣。

除用極度相似的名稱混淆概念、打著 Ripple 幣旗號開展的業務,區塊律動 BlockBeats 還發現,瑞波聯儲實際上是個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傳銷詐騙組織,其重要特徵就是傳銷發展下線。

根據瑞波聯儲成員在網上公開發布的銷售資訊,每個人都可以發展下線,因此得到提成。具體層級收益可分為四種:平衡獎(10%),輔導獎(三代共 60%),互惠獎(二代共 20%),感恩獎(5—40 層千分之 0.1 到 0.4 不等)。

6.png

「你把錢轉給我,我給你買,然後註冊。」在區塊律動 BlockBeats 表示沒有 Ripple 幣時,該人員讓直接打錢。「你自己註冊不可以,只能我給你註冊,才能生成賬戶。」

該銷售人員用郵箱號為區塊律動 BlockBeats「註冊」「儲存」了瑞波幣的錢包賬戶和登陸密碼。登陸後發現,該頁面沒有註冊選項,使用者需要用該銷售人員給的賬戶和密碼登陸後重新註冊。也就是說,區塊律動 BlockBeats 作為該銷售人員的下線,通過其給定的賬號得到了錢包的使用權,但是錢包所用的私鑰和公鑰等資訊都在上線手中。

這種典型的傳銷式層層拉人的推廣方法,在區塊律動 BlockBeats 向其詢問時,遭到對方無視。

套路簡單到可以騙倒幾十萬人

瑞波聯儲的銷售(上線)告訴區塊律動 BlockBeats,目前錢包只能儲存瑞波幣,且一旦放入錢包,只能等到期後本息一塊提取,不管發生什麼,不能提早提幣。

事實上,瑞波聯儲所說的儲存本質上是鎖倉,但面臨的風險確比普通私募鎖倉更高。除鎖倉時期隨幣價漲跌造成的盈虧、儲存的錢包是否安全外,瑞波聯儲這樣一個靠謊言存在的平臺是否會卷幣跑路是最大的威脅。

瑞波聯儲銷售人員也對外宣稱,其團隊屬於瑞波旗下。「儲存瑞波聯儲的錢包和瑞波錢包一樣是官方的,但不將幣定存在瑞波聯儲的錢包中,是沒有利息的。因為瑞波官網負責技術內容,瑞波聯儲負責運營,也就是瑞波幣的市值管理團隊。」即使這一說法早已被拆穿為謊言,但根據銷售人員所說,每天都有新人加入,因此對不瞭解情況的投資者來說,這一招瞞天過海屢試不爽。

除了強蹭瑞波品牌,瑞波聯儲還格外注意對外宣傳的投入。除在百度搜索首頁投放廣告,其還努力營造品牌形象,在相關網頁附上毫不相干的企業新聞,並在貼吧等地與反對者進行爭論。

在百度貼吧「瑞波聯儲是資金盤嗎?買 10000 個 3 年後給 15 萬個,真是有效嗎?」問答下,瑞波聯儲的傳銷參與者為了維護社群利益,與持異見者進行了讓人匪夷所思的低階辯論。

7.png

有使用者建議給瑞波公司發個郵件問問瑞波聯儲與瑞波的關係,其他使用者回覆稱瑞波已經回覆,是瑞波聯儲非法使用瑞波商標,官方並沒有授權。一名「桃子紋繡培訓」使用者附言回答稱,「如果真的是非法使用為何不去阻止或者告他們呢?有些東西需要自己去悟的,就好比一個家裡有老婆的人在外面找小三他會承認嗎?」

可以看出,區塊鏈傳銷組織的人員構成與普通傳銷並無兩樣,大都是知識儲備低、缺乏獨立思考意識且非常渴望通過財富改變現狀的成年人。

或許是傳銷組織對金錢太過賦予想象力,因此朝夕間搖身變大佬的白日夢,在傳銷成員中總顯得觸手可及。區塊律動 BlockBeats 聯絡那位銷售人員,其朋友圈也是美食加雞湯的日常畫風。有趣的是,除了蛋糕,其晒出的食物幾乎都要加一點韭菜點綴,其稱之為「健康」。

傍大腿式詐騙,屢試不爽

強行與知名幣種扯上關係,假冒知名身份獲客,三個月穩賺 1 倍無風險等,以高息為誘餌的老套路在幣圈並不是第一次出現。

2 個月前,一個保證收益只漲不跌,自稱是門羅幣官方出品的門羅幣 APP 騰空出世,其宣稱投資人把手裡的門羅幣存入 APP 中即可獲得收益,存入的時間相當於對門羅幣進行鎖倉,鎖定的時間越長,產生的日收益就越高。

但鎖倉幾天後,聲稱要打造交易所的門羅幣 APP 擅自將使用者的門羅幣全部替換成了還未上線的 OK123 交易所的平臺幣 OB。最終,投資者沒等來承諾按照高比例返還使用者的 OB 幣,只等到門羅幣 APP 打不來,連追債的物件都不知道是誰的投資慘劇。

時間再往前追溯至 2017 年 9 月底,一個叫 Zcash Plan 的專案也用這種蹭名氣+傳銷+鎖倉的方式套牢一眾投資人。依靠大零幣(Zcash)在圈內的知名度,該專案成員在微信、QQ 群和微博中不斷散發虛假訊息,同時報以高額利潤回報,甚至宣稱每天簽到可獲得 0.001 個 Zcash 幣。

Zcash Plan 規定,如果想要投資,就必須在五種鎖倉方式中選擇一種,且鎖倉期內,不能進行提幣等相關操作。鎖倉最少為 1 天,日收益 1%,最多鎖 90 天,日收益 1.8%。最重要的是,使用者推廣 1-4 級的線下,可享受對應的推廣提成,收益 20%-40% 不等。

高額回報和附加紅利的誘惑下,Zcash Plan APP 在短短 2 個月時間騙取到上萬投資者。至 12 月初 Zcash Plan APP 無法登陸,幣被捲走,投資者才意識到陷入傳銷騙局。

高回報的投資騙局千篇一律,有價值的專案萬里挑一。投資一定程度上是堵上身家和人品的雙重賭博,而投資者想要短時暴富的心態,無異於垃圾堆裡找金子。

在行業共識未建立,法律法規仍空白的情況下,勿貪心成為投資者的必修課,也是規避損失的必要心理。

擁抱道德,還是擁抱利益?

相比國內數字加密貨幣市場已逐漸沉澱進入漫漫熊市,數字加密貨幣廣告在空氣幣氾濫時期,仍毫無禁忌地多渠道傳播,成為區塊鏈傳銷詐騙的推手。

《每日新華電訊》訊息,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負責人李旭陽透露了一個數據:打著區塊鏈概念的傳銷平臺超 3000 家。不難想象,被熱炒的數字加密貨幣是其中的重災區。原本就藉助社交、搜尋工具進行擴張和資訊傳遞的傳銷,利用區塊鏈時代的資訊不對稱便利,在全球蔓延開來。

今年 3 月份,搜尋巨擎 Google 就開始禁止相關 ICO 和數字加密貨幣廣告。Google 宣佈,從 2018 年 6 月起,旗下廣告線產品 Google Adwords 將全面禁止虛擬貨幣廣告,包括禁止谷歌搜尋和廣告展示網路及 YouTube 平臺上,投放的所有廣告的釋出和顯示。

而在谷歌加入圍剿虛擬貨幣廣告陣營前的 1 月底,美國社交巨頭 Facebook 也宣佈將遮蔽平臺上所有關於數字加密貨幣以及相關的廣告。Google 認為「一些廣告主推廣的廣告,是經常與誤導和欺騙推廣行為相聯絡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2018 年 6 月,Facebook 重新開放數字加密貨幣相關的廣告。但根據新的規定,這類廣告的投放者需要提前提出申請,投放方需要先填寫一份申請表,註明相關的資質資訊以及其數字貨幣是否公開交易等,由 Facebook 對其進行稽核評估,在獲得批准後才予以展示該廣告。並且,ICO 相關廣告依然處於禁區內。

隨著市場逐漸冷靜,投資者熱度下降,國外數字加密貨幣廣告的禁令也有所鬆動。但相比時刻保持警惕的國外社交巨頭和搜尋引擎巨擎,國內頭部企業似乎還未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據官方資料,僅 2018 年上半年,國內查處各類虛假違法網際網路廣告超 8100 件,罰沒資金近 1.2 億元。其中搜索引擎和社交軟體為主的網際網路廣告成為虛假資訊滋生的溫床。

至 8 月,國外針對數字加密貨幣廣告限制條約已實行近半年,國內 BAT 三巨頭才開始對相關行為進行限制。阿里和騰訊相繼對支付通道進行「圍追堵截」, 百度緊隨其後封了「幣圈吧」、 「數字貨幣吧」、「虛擬貨幣吧」等相關百度貼吧。

但當談到錢的時候,部分企業就會失去理性。早在 2016 年,「魏則西事件」調查組已認定,「百度搜索相關關鍵詞競價排名結果客觀上對魏則西選擇就醫產生了影響,百度競價排名機制存在付費競價權重過高、商業推廣標識不清等問題,影響了搜尋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人民日報 8 月撰文稱,「網路平臺不是價值中立的真空區域,而應是守土有責的責任主體。」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斌提出加強對網際網路廣告監管的辦法,「比如在朋友圈裡大量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廣告應納入監管範圍」。

在資訊傳播擔綱重要一環的社交平臺和搜尋引擎平臺,仍未像國外一樣做出應有的監管措施。以百度為例,百度貼吧經過整治封吧之後仍是「拉客招攬」的源地,百度搜索甚至又將付費的虛假數字加密貨幣廣告放在搜尋結果中。

截至發稿,國內未有一家企業明確禁止數字加密貨幣廣告。相關平臺應該負起責任,對相關廣告內容進行核實,並承擔因為釋出虛假廣告而引發的連帶責任,不能被金錢迷惑了雙眼而喪失道德底線。

當投資者在點選廣告後進行投資,最後資金被騙受損,會發現投訴無門。國家互金專委會指出,假數字加密貨幣主要風險不僅在於涉嫌非法集資等違規行為,存在高度跑路風險,最重要的是,受害者維權困難。這些沒有經營場所和工商資訊,且伺服器多部署在境外,使得受害者很難進行維權。

行業處於無法可依的法律空白地帶,監管只用曖昧的提醒原地踏步。投資者作為一個健全的成年人,更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理性思考,慎重投資。而負責釋出資訊和傳播資訊的平臺方,不能成為傳銷犯罪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