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五個方面解說:數字技術對就業的有怎樣的影響,你知道嗎?

從五個方面解說:數字技術對就業的有怎樣的影響,你知道嗎?

    一直以來人們對技術進步又愛又恨,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糾結在歷史上不勝列舉。

    公元一世紀,羅馬皇帝韋巴薌拒絕採用新機器運輸神廟石柱,因為這會搶了工人的飯碗。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英國工人為奪回被機器代替的工作崗位,開始搗毀機器,發洩憤怒,掀起“盧德運動”。

    1930年,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在《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中指出:“一種新的疾病在折磨我們,某些讀者也許還沒有聽說過它的名稱,不過在今後幾年內將聽得不想再聽,這種病叫作‘技術進步導致的失業’。”

    凱恩斯認為,到2030年人類每週只需工作15個小時,如何利用大量的空閒時間將成為人類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最大挑戰。

    儘管過往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技術進步帶來的新增就業機會要遠多於其替代的就業機會,但人們對技術進步對就業影響的“兩難”問題的爭論一直存在,尤其是遇到新的技術革命的時候。

    當前,數字技術正在引發新一輪的技術革命,由於數字技術本身具有一系列不同於以往技術的特點,如能夠替代智力勞動,這使得數字技術對就業影響的內部機制更加複雜。總的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數字技術影響就業的新特點

    歷次技術變革對就業的影響大致如下,技術進步會節約勞動力,最初可能會對就業產生消極影響;隨著技術加速增長產生的乘數效應,最終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與歷次技術革命相比,數字技術對就業的影響具有如下三個新的特點,使得人們對其更加擔憂:

一是數字技術的就業門檻較高。數字化過程中失業的工人,在不經重新培訓和學習的情況下,難以勝任新產生的崗位。現存的許多工作崗位都很可能被自動化、軟體、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取代,被取代的工人不一定能滿足新興就業崗位的需求。

  2016年一項對42000名僱主進行的調查中,4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很難填補那些需要有技能的貿易、IT、銷售、工程和技術崗位的空缺。

二是數字技術的發展速度更快,技術的快速發展變革加劇了技能不匹配的風險。

三是數字技術革命不僅會嚴重影響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還將影響傳統意義上的高技能服務業,如法律、金融服務、教育和醫療等行業。多個經濟部門都將受到影響,這會使得吸收失業人員變得更加困難。

2、數字技術促進就業和包容發展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無疑會創造出新的就業崗位和職業型別,尤其是在資料分析、軟體和應用程式開發、網路和人工智慧、智慧機器生產、機器人和3D列印等領域。

    例如,隨著物聯網的使用越來越多,公司需要僱傭更多的產品經理、軟體開發人員、硬體設計師、資料科學家、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和銷售經理。採用新技術有助於節約勞動力,但也會以新的方式擴大工作範圍。

    例如,降低醫療成本會增加對更復雜醫療服務的需求,銀行服務的自動化會導致對更個性化的“定製銀行”服務相關崗位的需求。

    數字技術拉動就業作用十分顯著。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的測算表明,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人,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為22.1%,同比提升2.5個百分點。數字經濟新增就業人數由2012年的215萬人增加至2017年的552萬人,佔當年新增就業比例由17.0%提高至40.9%。數字經濟每100就業人口中,72個為升級原有就業,28個為新增就業崗位。

    從就業方式來說,就業者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束縛,獲得更大自由。就業場所可能不再是工廠企業,而是虛擬網路組織;就業組織形式也可能不再是專案制團隊、合夥人制,而是自由職業的形式,人的個體價值被更自由地激發、流動和共享。

3、數字技術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

    作為一種先進生產力,數字技術的賦能效應、倍增效應十分顯著。數字技術領域從業人員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

    2016年,美國數字經濟領域每位僱員的平均年薪高達11.4萬美元,是全美平均薪酬的1.7倍。英國數字技術部門就業人數在2014年至2017年增長了13.2%。數字技術越密集的工作崗位,其薪水水平就越高。

    英國純數字技術工作崗位的平均年薪為42,578英鎊,不需要數字技術的崗位平均為32,477英鎊,需要一部分數字技術的工作崗位為35,277英鎊。

4、數字技術淘汰落後就業崗位

    數字技術對各行業就業的影響大小也不同,與行業特點有關。據Frey 和Osborne估算(2017),美國將有47%的工作受到影響;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將有超過85%的零售工人被自動化銷售替代;東南亞的紡織、服裝和鞋類行業中,受失業威脅的工人比例也非常高。

    麥肯錫在2017年釋出的研究報告《未來的工作——自動化、就業和生產力》中提出,中國、印度、日本和美國這四大經濟體將有2/3的僱員會被自動化取代,技術可行性、開發和部署解決方案的成本、勞動力市場動態、經濟效益、監管和社會接受度等五個關鍵因素將影響自動化普及速度和程度。

5、莫拉維克悖論:數字技術之所短”

    幾十年來,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雖然在專項智慧上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看似簡單的與真實物理世界互動的能力依然非常差。在新一代的智慧裝置出現的時候,股票分析師、石油工程師和假釋委員會成員的工作機會將最有可能被機器代替。但園藝師、接待員和廚師在未來幾十年內絲毫不用為自己的工作機會操心。

    與機器相比,人類擁有巨大的靈活性優勢。人們很難製造出在技能方面能與笨拙的工人相提並論的機器。美國著名出版家和作家阿爾伯·哈伯德曾指出:“一臺機器可以做50個普通工人的工作,卻沒有任何機器可以做一個擁有特殊技能的人的工作。”

    因此,未來不是“機器換人”,而是“人機協作”,機器作為人類的工作夥伴、工作助手,共同協作把工作完成。

    總之,儘管數字技術對就業影響的內部機制非常複雜,但事實證明,歷史上技術進步對就業的淨增長效應並沒有失效,多數人都會有工作,人們也比以往過得更好。

    今天,FMI人工智慧與大資料高峰論壇以接續和創新的精神,旨在幫助更多的人站上市場的風口,走向成功。通過不斷結合課程教學和知識分享,努力提供理論支援;洞察企業核心需求,推動企業競爭力重塑;聚焦人才培養與轉型發展,讓人才與機遇相逢。FMI以一個節點的姿態,攜手企業、人才,攜手全球合作伙伴,期待共同引領行業的新風向,開創一個值得憧憬的未來。

活動名稱:FMI人工智慧與大資料高峰論壇-北京站(報名進入倒計時)

活動費用:免費

活動時間:9.15 本週六 8:30-17:00 (僅剩2天)

活動地點: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軟體園(具體地點稽核通過後通知)

地鐵路線:13號線西二旗站A出口

活動要求:應屆生,IT技術工程師以及想轉IT行業工作者...

活動議程:

鄧雄

    360智慧工程總經理。師從帝國理工世界知名大資料AI科學家。10餘年專注大資料及人工智慧行業,行業影響力專家,相關發明專利及論文10餘篇。擅長業務創新,在推薦系統、搜尋廣告、社交廣告、社交圖譜、使用者全週期行為預測、銷售預測等方面有優秀的成功落地經驗。

戴丹

    網易雲網流計算平臺團隊總監。多年從事分散式資料傳輸、計算平臺的設計與研發工作經驗。現負責網易流計算平臺團隊建設,架構設計與產品研發,開源元件功能擴充套件與整合並回饋社群,網易大資料產品商業化。

李晶陽

    中科院博士。一直從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方面的研究,對相關演算法的結構原理研究透徹,對深度學習在自然語言,影象,機器人控制方面的應用有豐富經驗,並在頂級會議和頂級期刊發表過多篇文章,擔任過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Magazine等頂級期刊評委。

單藝

    擔任獵聘網首席資料官,負責AI技術和應用研發,大資料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料科學的商業應用。關注於AI、資料探勘和商業分析。具有17年資料探勘和系統研發經驗,入選“影響中國大資料產業程序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