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抵制基因編輯技術,人類到底在恐懼什麼?

抵制基因編輯技術,人類到底在恐懼什麼?

 

文|佘凱文

來源|智慧相對論(aixdlun)

 

不久前,霍金在其遺作《對大問題的簡明回答》中有提到過,未來將出現被改動基因的“超級人類”,他們對疾病的抵抗力都會增強,甚至將提高智力和壽命。

 

而霍金恐怕也沒想到,他所想的未來竟然在其離世後不到1年就來了,11月26日,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宣佈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健康誕生。

 

恐懼多餘欣喜,是在害怕什麼?

 

對於這項基因編輯技術的成功,針對的還是人類5大絕症之一的艾滋病,可人們的反映並不像想象中美好。

 

 

 

翻看幾個新聞下的評論,可以看見點贊最多的幾條評論都是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調侃和反對,那麼他們為什麼會反對呢?

 

霍金在其遺作中有說過,如果一部分人變成了“超人”,另一部分人還是普通人類,將會打破現有人類之間的平衡,作為普通人將只有兩條出路,一是隨著基因改造技術的普及“普通人類”會逐漸消失,都變成經過基因改造的“超人”;二是技術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無法通過基因改造技術進行提升的普通人類將變得“可有可無”,一旦真的到了這種時刻,普通人類將會被“奴役”或是面臨清洗。

 

對於基因編輯技術,在其實際效果之外還存在十分嚴重的倫理道德問題,有學者認為出於以非治療為目的的“基因改造”,以任意手段,暫時或永久增加人體機能是十分“可怕”的,不光有學者對其擔憂,前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也做過相應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民眾也對基因編輯技術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以往都是在電影中看見的東西,突然出現在了現實生活,確實會讓人難以接受,無論是對於接受基因編輯孩子的擔憂,還是對未來人類自身的擔憂都屬正常。

 

對人不作惡,正成為基因技術發展的第一要義

 

國際社會對於基因編輯技術其實有著嚴格的法律規定,就是為了防止這類事件的發生,人類基因編輯委員會提出了10條嚴苛的標準,規範對人的基因編輯。

 

從目前獲得的資訊來看,此次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完全是一次違規操作。

 

首先,從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官網獲悉,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他們也正在調查;並且南方科技大學也在其官網釋出了《學校宣告》迴應稱,“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其次,在人類基因編輯委員會提出了10條嚴苛的標準中,就有一條是:需在公眾的廣泛參與和建議下,持續和反覆核查其健康與社會效益以及風險,而此次事件顯然沒能做到。

 

最後,有46名律師聯合宣告稱,此次試驗不僅違反生物醫學的倫理,更違反了法律價值所保護的“公平正義”,如果允許此“定製嬰兒”的行為實施,勢必造成人們之間的公平競爭處在極為不平等的狀態。

 

倒不是說真的在擔心人類會被消滅、會淪為奴隸之類的,只是基因科學還不完善,很多問題都未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實驗很容易造成科學脫靶。電影中很多“科學怪物”就是如此而來。

 

並且關於改變基因來避免某種疾病的做法,是否能夠取得效果也存在很大的爭議,一旦基因編輯不完全,那麼等於沒有編輯,無法預防疾病,甚至會帶來很多副作用。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曾就基因編輯發表過觀點稱“我們並不清楚一個基因突變到底會引發哪些疾病,又帶來什麼好處。以鐮刀型細胞貧血病為例,這是一種遺傳型貧血症,主要發生在非洲和美洲黑人身上,但其患者對瘧疾的抵抗力遠高於正常人水平。而且,無論是從歷史的角度還是醫學的角度,抑或哲學的角度,饒毅說,疾病或缺陷的定義是在改變的,今天大家覺得不好叫疾病,但再過兩百年可能又覺得是好事情。”

 

像此次對CCR5基因進行編輯以預防艾滋病,接受美聯社採訪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穆斯努魯也提出“沒有正常的CCR5基因的人也會面臨感染其他病毒的高風險,比如西尼羅河病毒,死於流感的風險也會增加。”

 

基因技術的發展無論如何初衷都應是以人為本,而此次實驗無異於將嬰兒當成了小白鼠,基因編輯後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未來又會誘發什麼,都是未知之數,甚至他們一輩子可能都將成為實驗品。

 

科學需要大膽嘗試,卻不是在一切都未知的情況下,連最基本的保障都不具備,這樣的科學不僅不嚴謹,甚至都不能稱為科學。

 

追名還是逐利,是什麼讓他如此大膽

 

此次事件的主角無疑是賀建奎,但我們翻看他的資料時發現,去年2月他在科學網部落格上釋出了題為《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安全性尚待解決》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提出了5大安全性問題,並說“沒有解決這些重要的安全問題之前,任何執行生殖細胞系編輯或製造基因編輯的人類的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那麼為何他這麼快就打自己臉了?還是他所說的問題都解決了嗎?

 

那些問題顯然還是存在,但在各種資料中我們發現了他另一個身份,他除了是南方科技大學海歸教授之外,更是一個商人,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賀建奎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有6家、作為股東的企業有7家、作為高管的企業有4家,有兩家與基因檢測相關的公司。

 

賀建奎是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第一大股東,賀建奎直接持有瀚海基因27.41%的股份,又通過珠海瀚海創夢科技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間接持有瀚海基因5.83%的股份,而瀚海基因曾獲2.18億元A輪融資。

 

這就說得通了,既然是商人就肯定是在逐利,在名和利的驅動下他終於打開了那個潘多拉的盒子。

 

26日,賀建奎通過優酷賬號釋出了多個視訊,來講述兩個嬰兒的情況並回應了各種質疑,其中“為什麼選擇艾滋病?是否是為了出名或吸引眼球?”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選擇HIV,也是基於現實世界的醫學價值”,不過,這也算是承認選擇艾滋病是為了名氣。

 

基因編輯技術早就可以做,並不是一個什麼新技術,但是全球沒有一個學者去嘗試,甚至是一位參與了此次專案的美國學者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自己也說“這種基因編輯在美國是被禁止的,因為DNA的改變會傳遞給後代,有可能危害其他基因”。

 

這使我們不得不質疑他的初衷,造福人類這種話就沒必要提了,即便是未來基因編輯被證明是安全的,但他現在以新生兒當試驗品的行為,就無論如何都無法被認可,只能當成是一個商人在追求名利。

 

我們不知道他此刻是否會後悔開啟這個專案,也不知道他最終的結局會是怎樣,更不知道那對雙胞胎為未來會是如何,可畢竟這些事情已經發生,改變不了,但我想說的是,潘多拉的盒子雖然被打開了一條縫,可決不能越開越大。

 

霍金先生的一個預言算是已經成真,但另外一個“法律可能會禁止對人類做基因改造,但是一些人可能抵擋不住改善記憶、抗病力、壽命等人類特徵的誘惑”,我期望至少能晚點到來。

 

參考文獻:

1、《美聯社獨家採訪賀建奎:如果引發了意外的副作用或傷害,我會像他們一樣痛苦》

2、《是技術至上,還是堅守初心?基因編輯技術引發倫理大戰》

 

【完】

智慧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慧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慧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晶片、演算法、人機互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