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聯席主席楊惠妍將為碧桂園帶來什麼

聯席主席楊惠妍將為碧桂園帶來什麼

改革開放40年,那些伴隨著改革開放所成長起來的企業,普遍迎來了接班人難題。

有資料稱,當前中國一代企業家平均年齡為55歲,臨近退休年齡。不可避免地,接班人成為所有企業都要面臨的問題,從實業企業華為,到網際網路企業阿里,概莫能外。

一項研究顯示,越早開始繼任管理的企業,越有可能實現企業的平穩過渡和有序發展。

比如,通用電氣的雷吉·瓊斯用7年的時間挑選了傑克·韋爾奇,韋爾奇又用7年的時間將企業交給了傑佛裡·伊梅爾特;國內,馬雲即將把阿里巴巴交給在阿里工作11年的張勇。

楊惠妍在2005年加入碧桂園,從採購部到現在的聯席主席。其能力得到了董事會高度認可。

12月7日,碧桂園公告稱,楊惠妍由公司副主席調任為聯席主席。

如今,這個因父親的股權轉讓成為“中國女首富”,卻一直神祕低調的接班人,終於從幕後走到臺前。

從“副主席”到“聯席主席”,雖然只是職位字首詞語的變化,不過這意味著楊惠妍向前一步,給內部、給外界描繪了這家企業更清晰、更明朗的未來。

26年間,從順德的碧桂園樓盤開始,同現代化、城市化帶動下的地產行業一道,這家企業一路快速發展,去年更是銷售超過5000億,成為中國最大的房企。

而現在,這家企業需要在地產之外,為自己未來的20年尋找增長新支點。

公告顯示,未來,除了協助楊國強處理集團日常工作外,楊惠妍還將負責戰略投資及新業務探索,“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楊惠妍及她所代表的“新業務”,無疑將成為碧桂園未來發展的關鍵。

01|時機已然成熟

2010-2012年間,一項針對A股上市公司管理層構成所做的統計顯示,管理層中親屬最大的比例是夫妻,第二大的是兄弟姐妹,第三就是兩代人,而且這一數字有所變化,兩代人的比例逐漸提高,顯示民營企業接班已經開始。

而到了近兩年,“接班”、“繼承人”越來越多地見諸媒體,大規模的企業接班已經開始。

其中,碧桂園似乎是較為特殊的一家。

江湖傳言中危機感很強、“整天都在擔心公司會倒閉”的楊國強,早早地已開始自己的下一代培育計劃。目標是他的二女兒楊惠妍。

早在2005年,楊國強就把碧桂園70%的股份轉給了楊惠妍。

2007年,碧桂園在香港上市,在其招股書中,楊國強明確了這一次股權轉讓的意義:“將股權轉讓給女兒楊惠妍,是希望訓練她成為碧桂園繼承人”。

楊惠妍出生於1981年,同眾多的“二代”一樣,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出生、長大的一代。她的身上,既有父親楊國強的影響,也有時代的烙印。

據《南都週刊》報道,楊國強對二女兒楊惠妍和小女兒楊子瑩的培養尤為用心,尤其對楊惠妍的要求特別嚴格。

楊惠妍十三四歲的時候就經常隨父親出席董事會。當時的楊惠妍顯得“很沉穩,基本上不做聲,只是在旁邊觀察父親是如何處理事務的”。

英國倫敦商學院在對領導力的一項研究中指出,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階段有大量跨文化經驗,那麼這將有助於提高他閱讀理解不同人群和場合的能力,進而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員工,並尋求個人和組織的發展機會。

在中國人所普遍注重的“言傳身教”外,同新時代眾多的企業管理者一樣,楊惠妍也受到了多種文化的洗禮。

正如有碧桂園前高管評價她,“懂得戰略佈局的重要性,還能完整地詮釋自己的想法;她像父親楊國強一樣有偉大抱負、偉大情懷,有國際視野、國際人脈網”。

高中二年級的時候,十幾歲的她被送往英國求學;大學時,她考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市場及物流專業。當然,同李嘉誠等眾多企業家的小孩一樣,大學期間,她也要自己打工補貼生活費。

2005年,楊惠妍學成歸國後,便加入碧桂園採購部,擔任經理。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問題多發而至關重要的部門。

事實證明,她身上有極強的學習能力。

2006年12月,楊惠妍獲任碧桂園執行董事,負責整體採購監督、企業資源管理,並參與制定公司發展戰略,她同時還兼任碧桂園集團若干成員公司的董事。

6年後的2012年,她又被任命為碧桂園董事會副主席。

正如父親楊國強所評價的那樣,“她品德很好,很勤奮,具有以後作為企業領導的很好的素質”。

這個曾經目標職業是老師,在大學時給父親打電話推動他“為窮人的優秀孩子辦一個最好的免費學校”的女孩,在多年的職場歷練後,已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接觸過她的房地產業內人士曾評價稱,她幹練、機敏,且極富親和力,有大局觀和控制能力,同時,她在碧桂園完成從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始於地產初萌時代的碧桂園,當前正在蛻變,企業管理者中職業經理人比例大幅提高,地產模式從工廠模式走向個性化,走向設計與服務,同時也開始了多業態繁榮。

“這次調整是對她過往業績和能力的高度肯定和認可,是好事。”有碧桂園高管對此次職位調整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在經歷過多年的學術培養、商業浸淫和實戰歷練以後,楊惠妍早已經獨當一面。她站上臺前的時機已然成熟。

02|聯席主席

楊惠妍出任聯席主席的同時,碧桂園方面也在強調,楊國強仍然主持大局。

那麼,從此前的“副主席”到現在的“聯席主席”,楊惠妍的這一職稱變動又在說明什麼?

對於設立聯席主席的原因,碧桂園方面稱:“集團近年來業務穩健增長,並積極探索農業及機器人等新業務板塊,設定聯席主席有利於促進董事會的有效運作。”

從這則宣告來看,聯席主席的設立,除了正式對外傳達楊惠妍正式走上臺前的訊號外,也與碧桂園未來的轉型與發展密切相關。

今天的碧桂園,已經從1992年順德的一家小企業,成長為中國最大的住宅開發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

但在成功實現登頂之後,如何尋求進一步的發展和突破,成為擺在碧桂園面前必須要應對的難題。

一方面,傳統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天花板已經清晰可見,房企亟待尋求新的破局之道;另一方面,在原有的業務和盈利模式上,尋找更多支撐點,探討更多的可能性,是每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由之路。

楊惠妍聯席主席的成立,背景正是碧桂園當前正處於的特殊階段。早在2016年,碧桂園便已開始實施新業務的探索,2017年,新業務發展步伐不斷加快。

比如機器人業務,今年7月,碧桂園正式進軍機器人領域,圍繞地產主業進行高科技業務佈局。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築夢公司總經理孫軍近日表示,碧桂園未來五年將投入800億做機器人,首先將突破建築機器人,最終希望建築可以實現無人建造。

當然,還有實現獨立上市的教育、物業服務板塊,還有現代農業、文商旅等新業務。

從這些業務來看,碧桂園的“多元化”並不複雜——從地產主業出發,在與之相關的產業上尋求突破,通過這些更具發展潛力、更大想象空間的新業務,為碧桂園的可持續發展和下一次的騰飛搶佔先機,積蓄勢能。

這樣多元業務的實施,需要專人的推動。

從聯席主席及其職責來看,在楊國強主抓地產主業的同時,腦子活、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強的楊惠妍,成為推動新業務快速發展的不二人選。

父女二人合力,分工合作而又各展所長,顯然是最合理也是最優的方式。

03|碧桂園的新未來

動機和意圖已然清晰,那麼,我們更加關注,聯席主席楊惠妍將為碧桂園這艘航空鉅艦帶來什麼?

2014年,楊惠妍與碧桂園一位前高管一起去拜訪香港高盛公司高層。當時,她直接用英語介紹自己和同事,並提出可嘗試打造全生命週期產業鏈的觀點。

▲|碧桂園創始人、董事局主席 楊國強

2015年,在年度業績釋出會上,楊國強表示,“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是客戶主導”,“碧桂園希望能在社群領域更好地服務,從中獲得更長遠的利益”。

當年,碧桂園正式提出了以客戶為核心,打造“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體系。

對碧桂園這項關乎未來的“全生命週期”產業鏈的戰略中,楊惠妍以及她所負責的“新業務”無疑在其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教育、物業服務、機器人、新零售等新業務,實際上正是圍繞構建一個全生命週期產業鏈所展開的,核心是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服務客戶的“全生命週期”。

碧桂園年報顯示,碧桂園擁有18萬名員工,在全球超1000個城鎮,開發超2000專案,同時服務業主超300萬。

這樣龐大的客戶群和資料沉澱,註定了碧桂園天然便具備圍繞客戶發展和延伸產業鏈的基礎和優勢。對於推動教育、物業板塊獨立上市的楊惠妍來說,其中同樣孕育著無限的可能性。

比如新零售業務。碧桂園在公告中稱,經調任後,楊惠妍將負責協助公司主席楊國強處理集團日常工作,並負責集團的戰略投資及基於現有業務的新業務探索(例如新零售業務)。

碧桂園的鳳凰優選成立於2016年,截至2018年上半年,已在全國的碧桂園社群中開了500家店,銷售由碧桂園團隊甄選過的農副產品。

按照規劃,鳳凰優選的目標是在全國開出上萬家社群門店,出售超過600種農副產品。

當前,中國社群零售正迎來爆發期,這個市場規模達到了萬億元。

對於覆蓋300多萬業主的碧桂園來說,以樓盤和業主為核心,其新零售業務的銷售體量也將十分龐大。

物業服務、教育、機器人這些產業也同樣如此,或者是長青的產業,或者是朝陽產業,其中都蘊含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可能,甚至再造一個碧桂園。

2017年5月,原碧桂園教育集團改名博實樂教育集團赴美成功上市,市值一度超過百億元人民幣。

2018年3月,碧桂園宣佈分拆物業板塊在香港上市的計劃。三個月後,碧桂園服務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上市首日市值高至281.5億港元,登上港股物業板塊市值的頭把交椅。截至12月7日收盤,碧桂園服務市值已達316.5億港元。

而這兩家公司的成功上市,背後都是楊惠妍在推動及主導。同她的父輩相比,有著留學背景的楊惠妍,無疑更適應資本,在敏銳的商業眼光之外,也有更為靈巧的商業運作方式。

當更有大局觀,更靈活,更懂市場與資本的楊惠妍,站上碧桂園的船頭,這家隨著改革與行業一路發展壯大的企業,似乎有了更明朗的未來。

04|結語

改革開放40年,那些20代、30代開始的創業者們,紛紛到了50歲、60歲的年紀,早已到了需要考慮接班人的時候。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曾在近日的一場論壇上援引資料稱,有40%或50%的企業面臨傳承困難。

與他口中所說的諸多民營企業相比,碧桂園顯然是幸運的。其早早開始的接班人規劃,讓它能夠上下一心地獲得持續發展,能夠像眾多存活已有百年的家族企業那樣,能夠追求長期利益。

曾有專家分析,以企業為中心的繼任管理需要做的首先是判斷企業未來5-10年的核心業務需求,是守成還是創新。

顯然,通過此次聯席主席的設立可以發現,碧桂園對自己的判斷是在“守成”的同時持續“創新”。

來源:一點財經(yidiancaijing)

作者:王   鑫

編輯:邱   韻

封面:陸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