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新網銀行數字普惠新路徑:“數字化+智慧風控+開放平臺”效果初顯

新網銀行數字普惠新路徑:“數字化+智慧風控+開放平臺”效果初顯

成立才15個月的四川新網銀行,正在用“數字普惠萬能連線”的特色化經營模式,積極探索新一代網際網路銀行的創新發展之路。

秉持“使用者導向、技術驅動”的理念,以及“單點突破、快速迭代”的打法,四川新網銀行把金融科技大資料風控視為自身的核心能力來建設和創新,運用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為“二八定律”中那80%沒有享受到完善金融服務的小微群體,提供更安全、更便捷和更高效的金融服務,用技術的力量做好普惠金融的補位者和探索者。

截至2018年3月底,四川新網銀行的服務使用者超過1200萬,在管資產251億元,累計放款超過500億元,在沒有強場景、大流量的背景支撐之下,四川新網銀行依託領先的

金融科技能力、穩健的大資料風控技術和高效的網際網路開放平臺運營模式,服務小微群體、支援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本文擬以四川新網銀行為例,剖析新一代網際網路銀行的數字普惠金融實踐。

數字化是踐行普惠金融的有力途徑

長期以來,小微群體金融服務可獲得性低,獲得成本高,導致“融資難、融資貴”成為普遍現象。為了滿足普惠金融需求,增強對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群等經濟發展薄弱環節和領域的金融支援力度,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民營銀行帶著時代賦予的使命正式起航,期待為普惠金融深入落地、為銀行業創新發展探索出嶄新路徑。

解決“融資難”首先要解決融資渠道問題,要讓沒有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務的小微群體有便捷高效、門檻較低的融資渠道,需要打破傳統的線下網點申請、紙質進件、人工審批等複雜流程,用全數字化手段進行流程再造,並建立一套全數字化的線上風控系統,完善貸款全週期的數字化監控手段,依託金融科技的力量,切實降低使用者的申貸門檻,提升線上金融服務的審批效率。可以說,只有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並藉助手機等移動互聯工具,才可能讓金融服務快速觸及更廣泛的人群。

要解決“融資貴”則要解決融資成本問題。長期以來,金融機構推進普惠金融意願強烈,但進展緩慢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傳統金融機構推進普惠金融作業成本高昂,以貸款服務為例,線下盡調、人工審批、線下作業,一般一個客戶的作業成本在千元左右,如此高昂的成本導致傳統金融機構難以為使用者提供金額小至幾千元、期限短至一兩個月的貸款產品,無法滿足使用者碎片化、高頻次的金融需求。

四川新網銀行作為全國三家網際網路銀行之一,自成立之初即開始自主搭建全線上執行的銀行系統,並採用電子進件、自動審批、全線上作業的模式,降低金融業務的邊際成本,不斷滿足了客單價低(低至幾百元)、期限短(短至1天)、頻次高、風險識別難的碎片化金融需求。截至2017年年底,四川新網銀行人均借款金額3300元,筆均借款週期75天,探索出了具有經濟可行性和技術可行性的業務模式,為踐行數字普惠金融提供了一條可參考、借鑑、複製的嶄新道路。

智慧風控是踐行數字普惠金融的核心

金融的核心在於風控。作為純線上化作業的網際網路銀行,如何防控欺詐風險,從而保障普惠金融事業持續穩定推進?此外,“二八定律”中那80%沒有享受到完善金融服務的小微群體,很多是從未與金融機構產生借貸記錄的人群,其徵信記錄就如同一張“白紙”,又如何評估其風險並給予合適的額度?

首先,反欺詐系統為踐行數字普惠金融保駕護航。以四川新網銀行為例,純線上申請貸款,和傳統銀行金融機構面對面盡調、質押擔保不同,無法直接看到在手機另一端進行操作的到底是人還是機器,又是否是本人。

為此,四川新網銀行自主搭建了反欺詐引擎,利用人臉識別、生物探針、裝置指紋、關聯網路等技術和手段進行分析判斷。目前已能完成當前業務量下數百條規則的並行執行,可以做到欺詐分析毫秒級響應,為了適應複雜的網際網路環境規則,系統在更新後可以實時生效。

裝置指紋作為新網銀行申請的一項專利技術,通過獲取使用者裝置軟硬體的基本屬性資訊,綜合計算得出每一個裝置的唯一標識,據此可以從裝置維度進行線上身份識別。而關聯網路技術主要是對使用者的各個維度進行關聯分析,從一個人發現一夥人,區別於個體維度識別,從關聯維度可以更清晰地發現團伙聚集的特徵,另外,關聯網路還應用於四川新網銀行的案件跟蹤和貸後跟蹤,一旦案件發生,能夠從一個欺詐使用者衍生髮現其他可能的“壞使用者”等。截至2017年年末,四川新網銀行反欺詐系統有效阻斷了60萬次風險欺詐攻擊,確保業務安全、平穩推進。

其次,用“大資料+機器學習”進行智慧決策。四川新網銀行嚴格採用合法合規資料來源,依託與眾多平臺機構合作獲得多元化的流量和多維度的大資料支撐,建立了基於資料交換平臺、實時處理平臺、資料整合平臺、資料開發和管理平臺、即席查詢平臺的大資料平臺,實時挖掘、分析資料。

一旦使用者進行線上申請,在其同意並授權的情況下,將多個渠道採集而來的脫敏資料匯入智慧決策引擎系統,從身份、關係、職業、資產、黑名單、操守、意願、教育八個維度對借款人進行還款能力與意願判定。同時,四川新網銀行還構建了包括信用評分模型、履約能力指數模型、惡意透支指數模型、消費傾向模型、資金需求指數模型、個人穩定性指數模型、社交活躍度模型、網路使用傾向模型、遊戲沉迷指數模型共九大模型在內的風控系統。這九大主要模型又各自有三百多個子模型,每個子模型又有數千個風險計量、風險判斷因子,能實時評估風險,為風險畫像。

整個決策系統不但擁有傳統銀行類風險模型,也在國內領先上線使用機器學習模型,如GBDT(梯度提升決策樹)模型。通過借鑑美國科技企業廣泛使用的AB測試框架,同時線上對比多組授信策略的表現,根據實際表現自動切換流量,達到授信策略快速迭代和不斷地自我糾偏和更新。

在“大資料+機器學習”的智慧決策系統之下,四川新網銀行的線上審批速度和效率得到飛速提升,目前平均每筆信貸審批時長40秒,最快7秒即可完成一筆信貸審批,單日批核貸款量超過27萬筆,信貸業務已全面實現批量化處理和自動化審批,99.6%的信貸業務全流程實現機器審批,只有0.4%的大額信貸和可疑交易需要人工干預。

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控制風險,四川新網銀行也實施全流程的風險管理機制,並建立了實時風控系統及零售消費信貸系統,實現了貸前稽核、貸中管理、貸後預警、催收執行四維一體的全生命週期型風險管理,確保使用者資訊和客戶資金能夠得到多維度防護。

開放平臺是數字普惠深入推進的助力

擁有了線上實時智慧風控系統,使得使用者得以擺脫時間、地域等限制,獲得7×24小時的便捷金融服務,以四川新網銀行“好人貸”為例,該產品隨借隨還,利率“千人千面”,就像一筆手機裡的大額備用金,不使用不產生任何費用,讓使用者隨時隨地都可以應急。申請流程上,該產品高效便捷,只需要在四川新網銀行微信公眾號主介面點選選單欄“好人貸”,在填寫相關個人資訊之後,簡單3步操作就可以獲得無抵押純信用貸款的授信,最快1分鐘放款,當天到賬。沒有時間限制,也不需要到銀行去,客戶甚至可以躺在被窩裡申請貸款。“好人貸”極大地改善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借貸流程,為使用者節省了傳統銀行排隊、等待貸款下發的時間成本,以及資金的冗餘成本,提升了使用者體驗。

而這樣便捷、高效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要讓更廣泛的人群受益,需要開放連線,讓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流、資金流、使用者、產品進行連線和適配,減少資金流、資訊流在傳遞過程中的摩擦阻力,真正提高資金融通效率。

四川新網銀行金融開放平臺在這一環境下應運而生。通過開放平臺打造面向移動網際網路的生態圈。該金融開放平臺針對各種合作伙伴,提供靈活便捷的SDK、API以及即插即用的H5等接入方式,既能滿足需求獨特的第三方開發者靈活開發需求,也能讓第三方開發者簡單便捷地直連線入。

目前開放平臺分為外部應用接入層、開放平臺核心層和業務功能層。值得一提的是應用接入層,主要分為面向開發者的開發者門戶,面向平臺運營支撐人員的管理監控平臺。開發者門戶可實現服務介面和服務資源的釋出共享,並提供系統接入的安全可靠SDK包和開發樣例,並建立起開發者申請、釋出應用稽核的一套流程。

基於開放平臺所提供介面,開發者將根據客戶個性化需求自行定製相關應用併發布,全力打造包括賬戶管理、金融諮詢、投資理財、貸款服務、移動支付、民生繳費、生活服務等金融和非金融功能的“混血”服務,最終實現“技術、產品、服務、合作”的全面開放。四川新網銀行金融開放平臺如同一個大型金融“百寶工具箱”,合作機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快速進行金融模組服務個性化組裝。

截至目前,四川新網銀行依託金融開放平臺,已經與出行交通、電子商務、移動通訊、二手車等多個場景平臺進行了深入合作,滿足場景閉環內的碎片化金融需求,進一步拓展了輻射半徑,將數字普惠金融深入推進。

如今,新的金融科技手段不斷湧現,新的風控技術、大資料應用技術、人工智慧技術也在日益精進,為金融機構提升風控精準度、優化金融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一家“活在手機裡”的網際網路銀行,四川新網銀行將逐漸覆蓋使用者的各類生活場景,只要使用者需要,即可“一鍵式”“秒速化”獲得定製化的金融服務。

可以說,作為新一代網際網路銀行,四川新網銀行在踐行數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仍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間,以及更深遠的可想象空間。未來已來,新一代網際網路銀行的數字普惠金融探索仍在繼續,未來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