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讓哲學照亮我們的人生——讀《醫務工作者需要學點哲學》有感2600字

讓哲學照亮我們的人生——讀《醫務工作者需要學點哲學》有感2600字

讓哲學照亮我們的人生——讀《醫務工作者需要學點哲學》有感2600字:
作者:孫冬梅;以前讀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的著作《絕望鍛鍊了我》時,裡面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她說“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心中為之一震,原來哲學有這麼強大的作用。再後來,在微信上聽到復旦大學哲學博士陳果的課,聽到她“關於自信”“關於優雅”“關於幸福”的論述,言談中充滿思辨的味道,精闢的見解,讓我對這三個概念有了全新的認識,哲學薰陶出來的思維能力使外表出眾的陳果老師更加魅力四射,哲學讓她洞悉人生,沒有困惑,同時可以為他人指點迷津,我想這就是“哲學打底”的陳果受大家喜愛的原因。
直到最近認真學習了成院長的《醫務工作者需要學點哲學》後,才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學習哲學的迫切性。就像曾經有位老師問我“你的志向是什麼?你有沒有遠大的志向?”,是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更是一種警醒,是人生中最寶貴的禮物!成院長十幾頁的手稿變成一整版的內容,這也是《院長每月一薦》欄目自推出以來,第一次用整版篇幅介紹哲學,足見成院長的良苦用心,就是讓我們充分“重視哲學、學哲學、用哲學”。

讓哲學照亮我們的人生——讀《醫務工作者需要學點哲學》有感2600字

哲學是智慧之學,是思想之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哲學家就是“愛智慧”的人,就是思想家,熱愛思考的人會自然而然被哲學吸引。當我去了解東西方哲學史時,發現哲學誕生和發展了兩千多年,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哲學發展體系,有很多世界名人都是哲學的受益者、傳承者,還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明代大儒王陽明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這些都讓我更加喜歡哲學。
成院長在文中首先強調了學習哲學的重要性,再闡述了哲學與醫學、臨床思維與哲學思維的關係,最後論證了唯物辯證法基本原理在醫療工作中的實際運用。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哲學始於醫學,醫學歸隱於哲學。”許多醫學大家都很重視哲學的學習和運用,婦產科專家郎景和院士“把哲學當成思維訓練”,心血管專家胡大一說“醫學是最需要學點哲學的學科”,口腔科專家邱蔚六院士說“好醫生,應該是個哲學家”。
哲學對醫務人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對其他行業同樣具有指導作用。結合我做宣傳工作的幾點體會,分析學習唯物辯證法的重要性。關於整體與普遍聯絡。宣傳辦需要與全院各科室打交道,幫我很好地認識和樹立了整體觀和全域性觀。我院現在建立了十幾個學科中心,這些學科中心常常涉及多個科室,需要大家通力配合。茶館讀後感(http://www.simayi.net/dushubiji/789.html)比如說胸痛中心今年取得全國年度質量控制第六名的好成績,這是急救中心、心內科、介入科、呼吸科、超聲科等眾多科室,大家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工作換來的榮譽。
“獨行者快,眾行者遠”,要實現我們的最高目標和長期目標,需要有“醫院命運共同體”的合作共贏觀念,每個職工、每個科室都是“醫院命運共同體”的組成部分,當我們不再拘泥於“小我”的得失和榮譽,而為了一個共同的更高的目標奮鬥時,反而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出個人才能。當我們以整體為重、跳出自己的科室來看待醫院的發展時,就會發現每一個科室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每個科室之間都存在或近或遠的聯絡,沒有一個科室是孤立的。沒有哪一個科室更有用,當我們有所作為或者無所作為時,都會對醫院這個整體產生影響。
關於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做任何工作都有規律可循,如果我們只是埋頭苦幹,而不定期做工作總結,提升我們對於工作的認識,那我們的進步就會很慢,甚至會犯相同的錯誤。寫工作總結的過程,就是我們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譬如作為宣傳工作者,需要寫文章、拍照片、推送微信、剪輯視訊等,怎樣能夠讓大家更喜歡看,是我們必須經常思考的問題。我的結論是自己交出去的作品必須“有情、有心、有用”,才能打動人,感染人,影響人。而要做到這些,更多的是要修煉自己,不論是專業方面也好,還是為人處世也好,當自身成長了,更賦思想和內涵時,呈現出來的作品才能越來越受人歡迎,也越能經得起時間的洗禮。這是我目前的工作感悟,再過兩年,我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這個思考總結的過程,開始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對工作方向和意義是迷茫的,慢慢地就會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覺,通過深度思考,提升認識,慢慢認清工作的方向和意義,從而對工作產生更大的興趣。
關於抓主要矛盾和彈鋼琴,則要求我們規劃好每一天、每一階段的工作,既做好重點工作,又能協調做好全盤工作;關於經驗和經驗主義,告訴我們既要重視經驗的指導作用,又要避免經驗主義設定的陷阱;關於量變到質變,則是我們攻克新技術的法寶。孰能生巧,反覆練習就會越做越好,就像從沒摸過相機的我,在拍了幾千張照片之後,也懂得了一些拍攝技巧;關於運動和發展,則要求我們對工作有預判性,這個難度很高,需要大量經驗知識的積累才能做到。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時候,預見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美景,是因為熟知荷花的生長特性。唯有認知全面、準確,才能做出科學的預見。
唯物辯證法對於我們工作的指導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但具體效果,只有在反覆實踐應用中才能實現。哲學是實踐的學問,學以致用,真行方是真知,當我們不斷在工作中運用哲學思維時,才是真正的掌握了哲學這個武器。
最後想分享我對於中國古代哲學的一點感悟。《道德經》又稱《老子》,被人們稱為“哲理詩”,是除了《聖經》以外被翻譯發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第一次讀《道德經》時,就極其喜歡,裡面充滿哲語、哲思。譬如理解了“反者,道之動”,就會知道物極必反,過猶不及,好壞會互相轉化。人要懂得剋制慾望,曾國藩把他的書齋命名為“求缺齋”,就是此意;“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非以其無私也,故能成其私”則說明一個願意為他人服務、為社會無私奉獻的人,才能被大家銘記、感戴,利他終利己;“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說明放低自己、柔弱如水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弱能勝強,柔能勝剛”,像水滴石穿一樣,看似柔弱的事物反而能戰勝強硬的事物。諸如此類,這些哲學思想充滿了人生智慧,是先哲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可以作為我們的處世哲學。
哲學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我們都自覺不自覺地信奉著某種哲學。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哲學理論,比如“自然哲學與歷史哲學”,“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等等,既能訓煉我們的思維,豐富我們的思想,使我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又能探索出我們各自的人生意義。這個探索人生意義的過程,就像穿過一條長長的陰暗的隧道,終究會看到陽光一樣,哲學就像這束陽光,會照亮並指引我們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