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區塊鏈100講:理解 Web 3-描述新一代更好的網際網路

區塊鏈100講:理解 Web 3-描述新一代更好的網際網路

image

通用標準和新工程帶來的網路效應

因特網又變了。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基於網際網路的服務朝著中心化的方向發展。今天,那少數幾個大公司,掌握著我們用於資訊搜尋、儲存個人資料、管理個人線上身份、公開或祕密交流的平臺。

同時,一些看起來不相關的邊緣科技正在發展,包括從加密資訊到數字貨幣。在鬆散的社群裡,“Web 3” 成為了一個包羅永珍的術語,描述了一個新一代更好的網際網路:一個支付和資金為數字原生的網際網路、一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與中心化應用程式競爭的網際網路、一個使用者能對自己的身份和資料有更多控制權的網際網路。

然而,我們通常難以清楚的表達這一切意味這什麼。Web 3 與之前的網際網路時代有什麼不同?什麼是“去中心化”,為什麼“去中心化”這麼重要?這些新技術如何應用到實際當中?我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構建讓區塊鏈更具擴充套件性的基礎架構,但誰會實際應用這些基礎架構,用它們來幹什麼,以及為什麼有人用?

**本文試圖用清晰簡單的語言解釋 Web 3 的願景。**我們將討論構成 Web 3 專案的核心生動的理念,並調查三個主要趨勢。

本文不是對未來的預測。未來不是固定的:我們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世界。本文的重點是描述一個可能的未來,一個足夠吸引值得建設的未來,一個足夠清晰讓我們知道第一步怎麼走的未來。

1

Web 3 變革

網際網路之前已經經歷過重大的換代,擴充套件了網路效能、功能和規模。網路已經從純文字網站變為流媒體視訊,從靜態網頁變為通過瀏覽器遠端提供服務的功能齊全的應用程式,從僅有的幾個伺服器變為能推動現代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全球社交網路。

隨著網路的成熟,我們越來越多地依賴少數幾家大公司。 谷歌打造了又快又方便的搜尋引擎,控制了 74% 以上的搜尋流量。 Facebook 打造了非常受歡迎的社交網路,獲得了 22 億人線上身份的控制權。

Web 3 與之前的網際網路換代 不同, Web 3 的核心不在於速度、效能或便利性。實際上,至少到目前為止,許多 Web 3 應用程式比現有產品更慢而且更不方便。

Web 3 關注的是所有權,是關於誰能 控制 我們天天都在使用的技術和應用程式的。它**打破了過去十年網際網路發展的動態平衡:便利與控制之間的權衡。**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這似乎不可避免的:當然,上網就意味著被監視,當然,註冊一個社交網路賬號將意味著把個人資料賣給廣告商或者會更糟。怎麼還會其他辦法呢?

Web 3 對這種說法是拒絕的。我們可以在 不 把控制權交給那幾個大公司的前提下,上網。上述動態平衡並不是網路的鐵律,它只是當時可用技術的產物,也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做出的選擇。

“Web 3”是一場構建不同技術並做出更好選擇的改革。我們不是試圖 取代 現在的網路,而是在改變基礎架構的同時保留我們喜歡的東西——是改革,而不是革命。

裡面的專案看起來毫不相干,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Web 3 是一套重組網際網路控制權的技術,從金融專案(加密貨幣),到基本通訊技術(端到端加密訊息傳遞),到大眾消費者用例(開放社交網路和P2P市場),到網際網路主要基礎設施(去中心化 DNS),Web 3都包括。

Web 3 不僅有加密貨幣,區塊鏈以及其他加密經濟產品產品,它包含任何改革集中式網際網路的技術,讓使用者重新控制他們的數字世界。但我們認為這些技術是當今 Web 3 改革的最重要貢獻者,因此本文將重點放在這些技術上。

2

Web 3 的三個趨勢

在本文中,我們調查了三種趨勢,並討論了它們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

  • 首先,貨幣將成為網際網路的一個原生功能。

  • 其次,“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將為使用者提供新功能。

  • 第三,使用者將對他們的數字身份和資料資訊有更多地控制權。

重要的是要記住,上述的趨勢都是我的猜測。不可避免地,Web 3 將包含我們無法預測到的技術和應用,而且我們下面討論的技術和應用將來可能會與我們今天能想象到的不一樣。

2.1 貨幣

在 Web 3 中,貨幣將是網際網路的一個原生功能。

在過去,網際網路只是線下傳統金融系統的門戶。但加密貨幣本質上就是數字化的——傳送一筆交易不需要與某些線下系統互動,它 僅僅 需要在網上傳送一個訊息。我們很快就會習慣,”錢“就是由網路產生的:

  • 收付款現在是 任何軟體 都可以做的事情,並且通過擴充套件,任何人有一部聯網的手機就能完成。

  • 數字支付將解鎖以前無法實踐的新商業模式。它們將大大降低某些交易(例如跨境匯款)的成本,實現新的用例(例如機器支付),並可用於大型新市場(例如以前無法進入傳統金融系統的人)。

  • 一個由基本金融原語組成的生態系統——貸款、衍生品、交易所——提供了任何人都能使用的、更復雜的金融應用程式的基本構件。

  • 隨著技術人員對加密經濟設計領域的探索,我們將創造 新的貨幣型別。我們才剛開始探索新貨幣,例如協議代幣和不可替代數字資產。

加密貨幣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Satoshi發明了一種支援加密貨幣支付的網路,而且無需將控制權交給任何一家集中式的公司。比特幣是 去中心化 的,因為它是由多個參與者“控制”的,包括從大型挖礦公司到個體節點運營者,再到核心協議開發者。他們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影響著整個網路,但沒有一個個體擁有獨佔網路的權力。

“去中心化”已成為 Web 3 的核心理念。但是,通常它更多地用作口號而不是精確的技術描述。去中心化可以指代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如果一個平臺由20個實體控制,那麼它是去中心化的嗎?100個實體呢?或者1萬個? 我們考慮的是什麼樣的去中心化呢?

去中心化不是二元狀態——它是一系列可能性的方向。說一個系統應該“去中心化”就有點像告訴工程師一座橋應該建得很“大”。毫無疑問,但它本身不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訊——我們還需要知道你想要跨的河和你需要承受的負載。

**Web 3 的要點並不在於所有系統都應該儘可能地去中心化,而在於我們能夠在去中心化上探索出更多的重點。**有用或者說必要的去中心化程度取決於具體的應用程式。比特幣就是一個例子:其去中心化程度足以抵抗支付審查,且很難改變加密貨幣的基本引數,即通貨緊縮的貨幣政策:比特幣的總量是有限的。其他人嘗試過創造類似的全球加密貨幣,對其他特徵進行去中心化,例如 Dai 這樣試圖解決幣值波動問題的穩定幣。

因為比特幣是第一個出現的加密貨幣,有人認為這是加密貨幣 唯一 可行的設計。結果,“加密貨幣”已成為某些對於貨幣的特定政治觀點的同義詞,例如通貨緊縮貨幣的優點。

理解數字解密貨幣有許多可能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加密貨幣可能有不同的用途。 比特幣神教認為,加密貨幣的目的是讓人們選擇加入他們喜歡的貨幣政策,其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一個更為謙虛的解釋是,加密貨幣的創新是,人們可以選擇任何一種貨幣政策,什麼樣的政策都有可能。 他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網際網路和一部手機。

2.2 去中心化應用和服務

現如今構成網際網路的產品和服務往往由個別公司生產和控制。如果你用一個基於網際網路的應用程式,很可能有個合法的實體在某個地方控制著它。這個公司會僱員工,確定優先功能,控制託管應用程式資料的伺服器,並決定如何更新產品。

Web 3 的承諾是,可能還有其他選擇。也許我們可以構建不受任何一家公司控制的產品和服務,但仍然具有與集中式公司相當的實用性。正如比特幣一樣,這些產品將是“去中心化”的,儘管不同產品的去中心化理由及其帶來的好處可能會大有不同。

例如,想象一下,“去中心化釋出平臺”可能是什麼樣子。 這將是一個像 Twitter 或 Medium 這樣的社交平臺,允許使用者分享內容、評論,並對他們喜歡的內容“點贊”。

這個平臺有內建的激勵機制,鼓勵使用者做出貢獻。除了點贊,使用者還可以互相傳送小額支付,或者為他們想要支援的作者設定定期付款。最好的 Twitter 和 Medium 賬戶可以直接從平臺中獲得報酬,而不必通過其他方式來兌現其巨大的關注量。即使每點一個贊只值幾美分,這仍然是對像 YouTube 這樣的中心化平臺的改進,在中心化平臺中,每百萬次瀏覽作者只能賺幾千美元。在我們去中心化的平臺上,沒有任何一箇中心實體能竊取使用者交易的錢。平臺甚至可以用通脹資金創造一個獎勵池,獎勵最高推送。

管理我們的去中心化服務的核心規則是在開源協議中定義的。使用者使用他們選擇的客戶端軟體與協議進行 互動。換句話說,會有各種各樣的APP,雖然這些APP是由不同的人開發的,但都連到同一個社交網路中。這些客戶端軟體可能會提供互不相同的功能,但都符合相同的協議,類似於電子郵件客戶端使用相同標準收發郵件的方式。

使用者可以選擇任何一種客戶端,不同客戶端可以實現不同的功能或三方服務。因為我們建立在去中心化協議的基礎上,所以客戶端開發者不需要尋求任何中心實體的同意,他們可以安心的構建他們的產品,而不必擔心有一天他們的 API 訪問會被撤銷。使用者無需等待 Twitter 公司新增新的反垃圾郵件或反騷擾功能,他們只需要選一個有這種功能的客戶端即可。一個服務的生態系統正逐漸在開放協議的基礎上發展,讓使用者可以做在 Twitter 上能做的一切,甚至比 Twitter 能做的更多。

**這說明了去中心化平臺的一個被低估的好處:可持續的三方服務生態系統。**應用程式開發者可以在去中心化協議的基礎 之上 構建有用的產品,而不用擔心有一天他們的 API 訪問將被關掉,因為沒有人 可以 關了它。平臺保持中立,這意味著會有更多的開發者在它上面將投入時間和金錢,開發屬於自己的服務。Chris Dixon 的《為什麼分散式重要》深入探討了這一論點。

當然,我們仍將使用中心化公司建立的產品和服務。但這些公司也有可能減少他們對產品的控制 型別,將更多的控制權交給使用者。

這在加密的訊息通訊 APP 中已經存在,其中像 Signal(由 Open Whisper Systems 打造的)這樣的應用,這些應用看不到、也不保留任何客戶通訊。通過使用端到端加密方式設計他們的應用程式,他們有意 限制 了自己對使用者的控制。

相比致力於“不作惡”的早期網際網路初創公司,Web 3 公司有更高的目標,嘗試並確保它們無法作惡——至少在特定的方面。Web 3包含一些技術,通過事先拒絕開發者的一些權力來限制他們對客戶控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必在某種程度上信任中心化公司,但這意味著我們對他們的信任無需那麼多。

2.3 使用者對身份和資料的控制

在 Web 3 中,使用者對他們的身份和資料有更多的控制權。

今天,我們的大多數線上身份屬於其他人,比如 Gmail 地址或 Facebook 帳戶。 Web 3 正在為個人控制線上身份奠定基礎。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加密貨幣基礎架構構建的結果。持有加密貨幣要求持有私鑰,數百萬人會使用允許他們這樣做的應用程式。**但是同樣的技術可以讓人管理任何基於區塊鏈的資料,包括個人身份資訊。**我們把這種 APP 叫做 “錢包” 並不是巧合,將來他們存的不僅僅是你的錢,還有你的 ID。

同時,Web 3 使得使用者可以保留對自己資料的控制。首先,因為使用者有選擇使用自己身份而不是由第三方提供的權力,這樣就限制了像 Facebook 這樣的三方提供者捕獲使用者資料的機會。其次,由於去中心化服務的出現,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當你用社交媒體、租房或者打車回家時,沒有一家中心化公司能收集、儲存、售賣你的資訊。一般來說,我們將要用的大部分的系統平臺收集不到我們的資料。

最後,Web 3 技術提供的新能力,即控制我們的身份和資料資訊、以及全球可用的支付網路,將使得個人使用者更容易獲取內容的價值,使社交媒體公司成為10億美元企業的價值。

你的資料因為它是有價值的。**而在 Web 3 中,是使用者收集了這些價值。**如果你想賣掉你個人的瀏覽習慣資料,你可以直接賣掉,是你拿到這些資料資訊的報酬,而不是像 Facebook 這樣的公司。而且隨著我們對數字資產所有權新機制的實驗,個人使用者會得到實際擁有他們每天用的技術的新方法——目前只有企業家、風險資本家和授權投資者才有機會。

3

結論

Web 3 不是不可避免的。上述對潛在未來的描述還面臨許多障礙,其中一些可能永遠無法克服。Web 3 中的一些要解決的問題:

  • 企業家是否真的有動力去構建去中心化應用?誰給他們資金支援?現在,這些應用的盈利和風險回報的途徑尚不明確,而傳統的“中心化”商業模式更可靠。

  • 去中心化 APP 會比中心化的差嗎?由單個公司控制的 APP 可能具有更加一致的產品願景,並且能快速的迭代更新。中心化 APP 可能會有更好的使用者體驗,更易於安裝。

  • 去中心化應用的加密元件對大多數使用者來說是否太具有挑戰性?使用者如何以一種安全可恢復的方式管理私鑰?如果不回到中心化的服務,這有可能嗎?

  • 去中心化應用的使用成本會更高嗎?低層次的去中心化系統(如檔案儲存、計算、可信資料餵養)是有許多冗餘的。這些層會使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過於昂貴嗎?

  • 用“智慧合約”構建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有意義嗎?是否有可能編寫永久性滿足程式需求的“不可變”程式碼?如果我們要升級智慧合約,那麼誰來決定這些升級,它又與中心化應用程式有什麼不同?

  • 如何“管理”去中心化系統?由擁有完全控制權的中心化公司進行決策,要比在一群擁有不同利益和優先順序的參與者之間達成共識容易得多。基礎層的治理將如何在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和文化下發揮作用?

  • 是否有足夠的使用者真正關心隱私、個人資料的控制或開放金融服務的訪問?還是說Web 3 的目標總是一個小眾的關注點?

  • 政府和監管機構將對 Web 3 做出怎樣的反應?實現新功能的技術不可避免的給人們帶來緊張。Web 3 裡包含避免審查和監管的技術,並且能用來逃避金融監管和執法。

  • Web 3應用程式所使用的底層區塊鏈能夠擴充套件到為數百萬或數十億使用者服務嗎?

即使有這些不確定之處,Web 3 也是一個有價值的未來願景。**對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愛好者的批評正中要害,我們不應該短視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術上,而應該放在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上。**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本身不會自己結束:它們只有在解決問題時才是有價值的。Web 3 的願景很有幫助,因為它使我們重新定位到這個問題:網際網路已經變得過於中心化,需要開放。

關注 Web 3 的願景而不是任何特定的技術也能幫助我們走出僅限於加密貨幣領域裡的黨派政治。Web 3 並不知道最終使用的是誰的平臺,Web 3 的重點在於這種技術 在現實中能做什麼,為人們解決了什麼問題。

**以太坊和比特幣可能會失敗,但即使失敗了,web 3 的願景也不會消亡。**我們將使用過去 8 年來我們開發的應用知識體系——加密經濟學——來構建新這些系統的新的更好的版本,這將持續下去。

Web 3 不會是一個烏托邦,我們不應該自我幻滅,認為它將會是烏托邦。如果非說有什麼,那麼過去 20 年應該已經教會了我們,技術不是什麼靈丹妙藥,人類面臨的問題在網際網路上同樣也到處都存在。政治、權力與控制並沒有隨著網路的發明而消失,它們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網路中。

**Web 3 的承諾是,至少在這一次,對權力和控制權的限制是設計上的要求,而不是事後的補救。**我們有第二次機會來構建網際網路,可能,不會有第三次機會了,所以讓我們充分利用這次機會。

內容來源:公眾號-以太坊愛好者

原文連結:

https://medium.com/l4-media/making-sense-of-web-3-c1a9e74dcae

作者: Josh Stark、Pannshe Mahachi 和 Liam Horne

翻譯&校對: 劉豔安 & Elisa

以下是我們的社群介紹,歡迎各種合作、交流、學習:)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