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地理資訊系統概論——第一講--第一節

地理資訊系統概論——第一講--第一節

**

第一節 地理資訊系統的概念:

**

1) 資訊與地理資訊:

資訊:用文字、數字、符號、語言、影象等介質來表示事件、事物、現象的內容,是對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特徵的反映。 ▲媒介:文字、數字、符號、語言、影象 ▲目的:反映事物與現象等內容的基本特徵 ▲作用:作為生產、建設、經營、管理、分析和決策的依據 資訊的特徵: ①客觀性-反映客觀事物的運動狀態和方式 ②適用性-可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進行調整 ③可傳輸性-採用多種方式進行傳播 ④共享性-資訊具擴散的特徵,因此可共享 ▲地理資訊:表徵地理系統諸要素的數量、質量、分佈特徵、相互聯絡和變化規律的數字、文字、影象和圖形等的總稱。


         抽象描述                               解釋
地理現象 ————————→ 空間特徵、屬性特徵 、時域特徵 ——————→ 時空演變規律、分佈特徵 
        

地理資訊的特點

①資料量大-地理資訊具空間特徵、屬性特徵以及不同時間的版本,因此資料量大 ②資料分佈不均勻——區域性資料相當密集,描述密集分佈的地理現象;部分割槽域資料稀疏,描述稀疏分佈的地理現象。 ③拓撲關係複雜-需要表示建築物緊貼街道分佈,城市立交橋的表達,兩條道路在城市匯聚等複雜的空間關係 ④多重屬性結構-同一現象具多方面的屬性特徵。地理現象在空間分佈上的重疊和部分重疊 ⑤多尺度特徵-地理資料及所表示的空間範圍的相對大小和時間範圍的相對長短 ⑥資料來源多元化-紙質地圖、實測資料、實驗資料、遙感與GIS資料 ⑦地圖表現形象化-通過圖形的形狀、方向、顏色、紋理的差異等直觀地反映地理特徵

2) 地理資訊系統的定義:

基本定義:地理資訊系統(GIS)以空間資料庫為基礎,採用地理模型分析,實現地理資訊的採集、儲存、檢索、分析、顯示、預測和更新。 ▲基礎地理資訊系統----系統功能: ①資料採集與加工 ②資料檢查與入庫 ③資料更新與維護 ④資料查詢與瀏覽 ⑤資料輸出與轉換 ⑥資料釋出與共享 ⑦元資料管理

3) 地理資訊系統的基本特徵:

①橫跨多個學科 ②資料型別多樣 ③資料結構複雜 ④以應用為主,型別多樣 ⑤以空間分析為主

4) 地理資訊系統的成功要素:

▲決策支援、長期規劃、人才隊伍、服務體系 ▲機遇:城市化、資訊化、市場化 挑戰:觀念、基礎、技術、經濟、法規 ◆1986年我國第一個(實驗性)地理資訊系統(黃土高原資訊系統)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