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ython全棧_008_Python3 字元編碼

python全棧_008_Python3 字元編碼

1:字元編碼

  我們已經講過了,字串也是一種資料型別,但是,字串比較特殊的是還有一個編碼問題。

  因為計算機只能處理數字,如果要處理文字,就必須先把文字轉換為數字才能處理。最早的計算機在設計時採用8個位元(bit)作為一個位元組(byte),所以,一個位元組能表示的最大的整數就是255(二進位制11111111=十進位制255),如果要表示更大的整數,就必須用更多的位元組。比如兩個位元組可以表示的最大整數是65535(2**16-1),4個位元組可以表示的最大整數是4294967295(2**32-1)

  由於計算機是美國人發明的,因此,最早只有127個字元被編碼到計算機裡,也就是大小寫英文字母、數字和一些符號,這個編碼表被稱為ASCII

編碼,比如大寫字母A的編碼是65(ord('A')),小寫字母z的編碼是122

  但是要處理中文顯然一個位元組是不夠的,至少需要兩個位元組,而且還不能和ASCII編碼衝突,所以,中國製定了GB2312編碼,用來把中文編進去。

  你可以想得到的是,全世界有上百種語言,日本把日文編到Shift_JIS裡,韓國把韓文編到Euc-kr裡,各國有各國的標準,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衝突,結果就是,在多語言混合的文字中,顯示出來會有亂碼。

  因此,Unicode應運而生。Unicode把所有語言都統一到一套編碼裡,這樣就不會再有亂碼問題了。

  Unicode標準也在不斷髮展,但最常用的是用兩個位元組表示一個字元(如果要用到非常偏僻的字元,就需要4個位元組)。現代作業系統和大多數程式語言都直接支援Unicode。

  ASCII編碼和Unicode編碼的區別:ASCII編碼是1個位元組,而Unicode編碼通常是2個位元組。

  字母A用ASCII編碼是十進位制的65,二進位制的01000001

  字元0用ASCII編碼是十進位制的48,二進位制的00110000,注意字元'0'和整數0是不同的;

  漢字已經超出了ASCII編碼的範圍,用Unicode編碼是十進位制的20013,二進位制的01001110 00101101

  你可以猜測,如果把ASCII編碼的A用Unicode編碼,只需要在前面補0就可以,因此,A的Unicode編碼是00000000 01000001

  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如果統一成Unicode編碼,亂碼問題從此消失了。但是,如果你寫的文字基本上全部是英文的話,用Unicode編碼比ASCII編碼需要多一倍的儲存空間,在儲存和傳輸上就十分不划算。

  所以,本著節約的精神,又出現了把Unicode編碼轉化為“可變長編碼”的UTF-8編碼。UTF-8編碼把一個Unicode字元根據不同的數字大小編碼成1-6個位元組,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編碼成1個位元組,漢字通常是3個位元組,只有很生僻的字元才會被編碼成4-6個位元組。如果你要傳輸的文字包含大量英文字元,用UTF-8編碼就能節省空間:

字元 ASCII Unicode UTF-8
A 01000001 00000000 01000001 01000001
x 01001110 00101101 11100100 10111000 10101101

  從上面的表格還可以發現,UTF-8編碼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ASCII編碼實際上可以被看成是UTF-8編碼的一部分,所以,大量只支援ASCII編碼的歷史遺留軟體可以在UTF-8編碼下繼續工作。

  搞清楚了ASCII、Unicode和UTF-8的關係,我們就可以總結一下現在計算機系統通用的字元編碼工作方式:

  在計算機記憶體中,統一使用Unicode編碼,當需要儲存到硬碟或者需要傳輸的時候,就轉換為UTF-8編碼。

  用記事本編輯的時候,從檔案讀取的UTF-8字元被轉換為Unicode字元到記憶體裡,編輯完成後,儲存的時候再把Unicode轉換為UTF-8儲存到檔案:

  

  瀏覽網頁的時候,伺服器會把動態生成的Unicode內容轉換為UTF-8再傳輸到瀏覽器:

  

  所以你看到很多網頁的原始碼上會有類似<meta charset="UTF-8" />的資訊,表示該網頁正是用的UTF-8編碼。

 

2:Python的字串

  在最新的Python 3版本中,字串是以Unicode編碼的,也就是說,Python的字串支援多語言,例如:

s = '123abc包含中文的str'
print(s) # 123abc包含中文的str

  對於單個字元的編碼(Unicode編碼),Python提供了ord()函式獲取字元的整數表示,chr()函式把編碼轉換為對應的字元:

print(ord('A'))   # 輸出 65
print(ord(''))  # 輸出 20013

print(chr(65))  # 輸出 A
print(chr(20013)) # 輸出 中
print(chr(20014)) # 輸出 丮
print(chr(20015)) # 輸出 丯

  如果知道字元的整數編碼(Unicode編碼),還可以用十六進位制這麼寫str

s =  '\u4e2d\u6587'  #  Unicode編碼
print(s,type(s))  # 輸出 中文  <class 'str'>

  由於Python的字串型別是str,在記憶體中以Unicode表示,一個字元對應若干個位元組。如果要在網路上傳輸,或者儲存到磁碟上,就需要把str變為以位元組為單位的bytes

  Python對bytes型別的資料用帶b字首的單引號或雙引號表示:

  x = b'ABC'

  要注意區分'ABC'b'ABC',前者是str,後者雖然內容顯示得和前者一樣,但bytes的每個字元都只佔用一個位元組。

  以Unicode表示的str通過encode()方法可以編碼為指定的bytes,例如:

print('ABC'.encode('ascii')) # b'ABC'
print('中文'.encode('utf-8')) # b'\xe4\xb8\xad\xe6\x96\x87123abc'
print('中文'.encode('ascii')) # 報錯 'ascii' codec can't encode characters in position 0-1: ordinal not in range(128)

  純英文的str可以用ASCII編碼為bytes,內容是一樣的,含有中文的str可以用UTF-8編碼為bytes。含有中文的str無法用ASCII編碼,因為中文編碼的範圍超過了ASCII編碼的範圍,Python會報錯。

  在bytes中,無法顯示為ASCII字元的位元組,用\x##顯示。

反過來,如果我們從網路或磁碟上讀取了位元組流,那麼讀到的資料就是bytes。要把bytes變為str,就需要用decode()方法:

print(b'abc'.decode('ascii'))  # abc
print(b'abc'.decode('utf-8'))  # abc
print(b'\xe4\xb8\xad\xe6\x96\x87123abc'.decode('utf-8')) # 中文123abc

  如果bytes中包含無法解碼的位元組,decode()方法會報錯:

print(b'\xe4\xb8\xad\xff'.decode('utf-8'))  
# UnicodeDecodeError: 'utf-8' codec can't decode byte 0xff in position 3: invalid start byte

  如果bytes中只有一小部分無效的位元組,可以傳入errors='ignore'忽略錯誤的位元組

print(b'\xe4\xb8\xad\xff'.decode('utf-8',errors='ignore')) #

  要計算str包含多少個字元,可以用len()函式,len()函式計算的是str的字元數,如果換成byteslen()函式就計算位元組數:

# 計算包含多少個字元
print(len('ABC')) # 3
print(len('中文')) # 2

# 計算包含多少個位元組
print(len(b'ABC')) #3
print(len(b'\xe4\xb8\xad\xe6\x96\x87'))  # 6
print(len('中文'.encode('utf-8')))        # 6

  可見,1箇中文字元經過UTF-8編碼後通常會佔用3個位元組,而1個英文字元只佔用1個位元組

  在操作字串時,我們經常遇到strbytes的互相轉換。為了避免亂碼問題,應當始終堅持使用UTF-8編碼對strbytes進行轉換。

  由於Python原始碼也是一個文字檔案,所以,當你的原始碼中包含中文的時候,在儲存原始碼時,就需要務必指定儲存為UTF-8編碼。當Python直譯器讀取原始碼時,為了讓它按UTF-8編碼讀取,我們通常在檔案開頭寫上如下程式碼行:

# -*- coding: utf-8 -*-

 -*- coding: utf-8 -*-   表示在儲存原始碼時按照utf-8編碼(unicode.encode('utf-8'))儲存到硬碟上去,在讀起原始碼時按照utf-8來讀(str.decode('utf-8') )

3:Python中編碼的轉換

Python3中字串在記憶體中是以unicode編碼存在的,

從網上下載,或者讀檔案,都是位元組流,需要decode進行轉換:
utf-8 -> unicode      str.decode('utf-8')
gbk -> unicode       str.decode('gbk')


儲存檔案(把內容寫到檔案中)或者向網上傳送資料,需要轉換為位元組流,即encode一下:
unicode -> utf-8     unicode.encode('utf-8')
unicode -> gbk       unicode.encode('gbk')

 

utf-8 -> gbk  :首先把   utf-8 -> unicode ,再把unicode -> gbk:str.decode('utf-8','ignore').encode('gbk')

gbk  -> utf-8 :              gbk -> unicode,unicode -> utf-8  : str.decode('gbk','ignore').encode('utf-8')

def gbk2unicode(s):
    return s.decode('gbk', 'ignore')

def utf82unicode(s):
    return s.decode('utf-8', 'ignore')

# 帶u的字串為unicode
def unicode2gbk(s):
    return s.encode('gbk')

# 帶u的字串為unicode
def unicode2utf8(s):
    return s.encode('utf-8')

def gbk2utf8(s):
    return s.decode('gbk', 'ignore').encode('utf-8')

def utf82gbk(s):
    return s.decode('utf-8', 'ignore').encode('g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