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assive的作用和原理

passive的作用和原理

passived到底有什麼用?

passived主要用於優化瀏覽器頁面滾動的效能,讓頁面滾動更順滑~~

passived產生的歷史時間線

addEventListener():大家都是認識的,為dom新增觸發事件,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在早期addEventListener是這樣的:


addEventListener(type, listener, useCapture)

useCapture:是否允許事件捕捉,但是很少會傳true,然後就變成可選項了:


addEventListener(type, listener[, useCapture ])

到現在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addEventListener(type, listener, {
    capture: false, //捕獲
    passive: false, 
    once: false    //只觸發一次
})

我們的主角passive就出現了

passive為什麼能優化頁面的滾動效能?

簡述chrome的執行緒化渲染框架

chrome的執行緒化渲染框架的兩個執行緒:

  • 核心執行緒(Main/Render Thread):負責DOM樹構建、元素的佈局、圖層繪製記錄部分(main-thread side)、JavaScript的執行
  • 合成執行緒(Compositor Thread):圖層繪製實現部分(impl-side)、圖層影象合成


上圖可知,頁面Frame#1在核心執行緒中完成js執行、佈局和繪製後,經過一個週期合成執行緒去執行Frame#1頁面影象的合成。

使用者輸入事件分類:

  • 在核心執行緒處理的事件
  • 直接由合成執行緒處理的事件

那麼有什麼區別呢?

在核心執行緒處理的事件:需要經過核心執行緒處理的輸入事件要在核心執行緒執行邏輯,遇到核心執行緒在忙,無法立即響應。如使用者的大部分輸入事件都跟頁面元素有關係,一旦頁面元素註冊了對應事件的監聽器,監聽器的邏輯程式碼(JavaScript)必須在核心執行緒中執行(V8引擎執行在核心執行緒),因此這種輸入事件經常無法立即得到響應。
直接由合成執行緒處理的事件:不經過核心執行緒就能快速處理的輸入事件為手勢輸入事件(滑動、捏合)

劃重點:最騷的來了,雖然手勢事件可以不在核心執行緒處理,但是手勢事件的產生還是離不開核心執行緒。

頁面卡頓的原因

手勢事件有個屬性 cancelable,作用是告訴瀏覽器該事件是否允許監聽器通過 preventDefault() 方法阻止,預設為true。如果在touch事件內部呼叫preventDefault(),事件預設行為被取消,頁面也就靜止不動了。但是瀏覽器並不知道touch事件內部是否呼叫了preventDefault(),瀏覽器只有等核心執行緒執行到事件監聽器對應的JavaScript程式碼時,才能知道內部是否會呼叫preventDefault函式來阻止事件的預設行為,所以瀏覽器本身無法優化這種場景。手勢輸入事件是由連續的普通輸入事件組成的,在這種場景下,無法快速產生,會導致頁面無法快速執行滑動邏輯,從而讓使用者感覺到頁面卡頓。

而Chrome團隊從統計資料中分析得出,註冊了mousewheel/touch相關事件監聽器的頁面中,80%的頁面內部都不會呼叫preventDefault函式來阻止事件的預設行為。對於這80%的頁面,即使監聽器內部什麼都沒有做,相對沒有註冊mousewheel/touch事件監聽器的頁面,在滑動流暢度上,有10%的頁面增加至少100ms的延遲,1%的頁面甚至增加500ms以上的延遲。Chrome團隊認為對於統計中的這80%的頁面來說,他們都是不希望因為註冊mousewheel/touch相關事件監聽器而導致滑動延遲增加的。

passive的誕生

所以,passive 監聽器誕生了,passive 的意思是“順從的”,表示它不會對事件的預設行為說 no,瀏覽器知道了一個監聽器是 passive 的,它就可以在兩個執行緒裡同時執行監聽器中的 JavaScript 程式碼和瀏覽器的預設行為了。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瞭解到了Passive Event Listeners特性實際上是為了解決瀏覽器頁面滑動流暢度而設計的,它通過擴充套件事件屬性passive讓Web開發者來告知瀏覽器監聽器是否會阻止事件的預設行為,從而讓瀏覽器可以更智慧地決策並優化,這其中涉及到了Chrome的多執行緒渲染框架、輸入事件處理等知識。

總結

參考自:
https://blog.csdn.net/dj0379/...
http://www.cnblogs.com/ziyunf...

本文主要是對上面提及兩篇文章的總結和整理,理順一下自己的思路。如果我寫得不夠明白可以去看看兩位大佬的文章。

原文地址: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724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