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王雲召 廊坊師範學院資訊科技提高班十四期

王雲召 廊坊師範學院資訊科技提高班十四期

一、概念理解(不想看文字可以直接看例題):

1、衝突域(物理分段):

連線在同一導線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說是同一物理網段上所有節點的集合或乙太網上競爭同一頻寬的節點集合。這個域代表了衝突在其中發生並傳播的區域,這個區域可以被認為是共享段。在OSI模型中,衝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層的概念,連線同一衝突域的裝置有Hub,Reperter(中繼器)或者其他進行簡單複製訊號的裝置。也就是說,用Hub或者Repeater連線的所有節點可以被認為是在同一個衝突域內,它不會劃分衝突域。而第二層裝置(網橋,交換機)第三層裝置(路由器)都可以劃分衝突域的,當然也可以連線不同的衝突域。簡單的說,可以將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電纜,而將網橋等看成是一束電纜。

衝突域指的是會產生衝突的最小範圍,在計算機和計算機通過裝置互聯時,會建立一條通道,如果這條通道只允許瞬間一個數據報文通過,那麼在同時如果有兩個或更多的資料報文想從這裡通過時就會出現衝突了。衝突域的大小可以衡量裝置的效能,多口hub的衝突域也只有一個,即所有的埠上的資料報文都要排隊等待通過。而交換機就明顯的縮小了衝突域的大小,使到每一個埠都是一個衝突域,即一個或多個埠的高速傳輸不會影響其它埠的傳輸,因為所有的資料報文不同都按次序排隊通過,而只是到同一埠的資料才要排隊

2、廣播域:

接收同樣廣播訊息的節點的集合。如:在該集合中的任何一個節點傳輸一個廣播幀,則所有其他能收到這個幀的節點都被認為是該廣播幀的一部分。由於許多裝置都極易產生廣播,所以如果不維護,就會消耗大量的頻寬,降低網路的效率。由於廣播域被認為是OSI中的第二層概念,所以像Hub,交換機等第一,第二層裝置連線的節點被認為都是在同一個廣播域。而路由器,第三層交換機則可以劃分廣播域,即可以連線不同的廣播域。(由以上的一句可知,有多少osi中第二層概念中的裝置就多少個廣播域。第二層的一般有Hub(集線器),交換機)

二、例題解析

題目:下圖中有多少衝突域和多少個廣播域?

衝突域分析:

產生衝突是因為大家共同通道,集線器只有一個通道(中繼器也只有一個),可以集線器想象成一座橋,資訊都要從這裡通過,所有的資訊都過橋,我只有一座橋,只可能會堵一座橋,但是交換機有多個通道(交換機能連線多少計算機就有多少通道),圖中交換機有四個通道,在資訊量特別大的時候,是不是有四座橋都有可能會堵,會產生四個堵塞的地方,所有一共有五個衝突域,就是說分析有幾個可能發生資訊堵塞的地方,就有多少個衝突域。

廣播域分析:

顧名思義,就是大家可以接收到同一個廣播,這就要求能接收到同一廣播的計算機在同一個邏輯上的計算機組。路由器是網路層的裝置,是劃分廣播域用的,資料鏈路層的裝置是構成廣播域的,圖中有兩個資料鏈路層的裝置,一個集線器,一個交換機。有幾個資料鏈路層的裝置,就有幾個廣播域。

答案:兩個廣播域和五個衝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