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全球排名來看,倫敦鞏固榜首地位,紐約快速攀升,東京仍保持第三

從全球排名來看,倫敦鞏固榜首地位,紐約快速攀升,東京仍保持第三

森紀念財團的GPCI 2018報告對全球44個最具吸引力的城市進行排名

東京--(美國商業資訊)--由東京領先的城市開發商森大廈株式會社(Mori Building)創立的研究機構森紀念財團城市戰略研究所(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s Institute for Urban Strategies)今日釋出的2018年“全球城市實力指數”(GPCI)報告顯示,倫敦、紐約、東京和巴黎(順次排名)再次被評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城市。GPCI年度報告於2008年首次釋出,對全球44座大都市按照其“磁力”,即吸引世界各地有創造力的個人和企業的綜合實力進行排名。報告基於經濟、研發、文化互動、宜居性、環境和方便度等六大類70項指標對城市進行評分。

倫敦一枝獨秀,紐約快速攀升,東京喜憂參半,巴黎逐漸恢復

前四大城市與去年相比保持不變,倫敦、紐約、東京和巴黎各自保持一至四名的位置。倫敦繼續一馬當先,甚至通過進一步利用2012奧運會及殘奧會的餘溫提高了得分。倫敦提升了之前最薄弱的“宜居性”指標,在“文化互動”方面繼續顯示出壓倒性優勢。儘管英國退出歐盟帶來了不確定性,但幾個類別的平衡優勢給倫敦帶來了將挑戰轉化為機遇的潛力,擴大了它的制高點,繼續成為排名榜首的城市。

隨著紐約最終擺脫全球金融危機,它取得了GPCI排名創立以來最高的一年得分,受益於“初創公司環境”和“工作場所選擇多樣性”強有力的評估結果。由於“公司稅率”指標得分的提高,紐約在研發和經濟類別也保持了領先地位。貿易摩擦對美國GDP增長的潛在負面影響可能會影響紐約未來的排名,而環境和宜居性兩類得分仍明顯較弱。除環境之外,東京

在所有類別中都位列前十,隨著“總工作時數”指標的改善,東京在宜居性方面也進入前十。自2015年以來,東京的得分逐年提高,但“氣候行動承諾”得分較低,環境類別的排名從第12位降至第29位。與2012年的倫敦一樣,東京希望在2020年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前後進一步累積得分。巴黎在2015年多次恐怖襲擊後下滑至第四位,現已逐漸恢復並提升其總體得分,包括“外國遊客數量”指標的得分。隨著巴黎舉辦2024年奧運會和殘奧會正式確定,巴黎很可能會與東京競爭與體育賽事相關的得分增長。

其他亮點(第五位開始的城市)

  • 新加坡(第五位),“經濟自由度”、“企業稅率”和“國際會議”指標的傳統強國,目前在“員工生活滿意度”指標全球排名第一,“初創公司環境”指標亞洲排名第一。“外國遊客數量”指標改善及“外籍居民數量”指標的高分數確立了新加坡作為亞洲領先的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

  • 阿姆斯特丹(第六位)作為支援營商且擁有技術準備的城市,排名仍然靠前。它的“資訊通訊技術準備度”排名第一,“初創公司環境”排名第八,被認為提供高生活質量,包括“員工生活滿意度”僅次於新加坡,排名第二。阿姆斯特丹和臨近的法蘭克福(第15位)在方便度類別的排名都較高(整體第六位)。

  • 首爾(第七位)在研發類別的得分保持高位,“研究人員數量”指標排名第三,“研發支出”指標排名第五,“專利數量”指標排名第二。在環境類別,它在“氣候行動承諾”(整體第14位)和“廢物回收率”(整體第一位)兩個指標領先於亞洲其他所有城市。

  • 柏林(第八位)宜居性排名榜首,憑藉文化互動領域的豐富機會,獲得該類別整體排名第六。柏林在環境類別實力不俗,“廢物回收率”領先歐洲其他城市(整體第四位),“綠色覆蓋”指標在前十位城市中位列第一(整體第五位)。

  • 香港(第九位)在經濟類別中整體排名第五。親商政策使其在“經濟自由度”指標排名第一,“企業稅率”指標排名第二。由於港口運作良好,香港在“國際貨運”指標位居第一。在“世界頂尖大學”指標排名亞洲第一(整體第三位)。

  • 悉尼(第十位)在“經濟自由度”指標排名第五,在“工作場所選擇多樣性”指標排名第七。它在環境類別表現同樣優異,在GPCI前十位城市中排名第一。它憑藉良好的空氣質量,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濃度”指標排名第一,在“懸浮顆粒物濃度”指標排名第四。悉尼在“氣候行動承諾”指標排名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