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組合語言_第1章基礎知識

組合語言_第1章基礎知識

第一章 基礎知識

1.1 機器語言

  • 機器語言是機器指令的集合。機器指令就是一臺機器可以正確執行的命令。電子計算機的機器指令是一列二進位制數字
  •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一種微處理器。每一種微處理器,由於硬體設計和內部結構的不同,就需要用不同的電平脈衝來控制使它工作。所以***每一種微處理器都有自己的機器指令集,也就是機器語言。***

1.2 組合語言的產生

  • 組合語言的主體是彙編指令。彙編指令和機器指令的差別在於指令的表示方法上。*彙編指令是機器指令便於記憶的書寫格式。

注:暫存器:CPU中可以儲存資料的器件,AX BX是其中2個暫存器的代號。

  • 編譯器:能夠將彙編指令轉換成機器指令的翻譯程式。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1.3 組合語言的組成

(1)彙編指令 :機器碼的助記符,有對應的機器碼。 (2)偽指令 :沒有對應的機器碼,由編譯器執行,計算機並不執行。 (3)其他符號 :如 +、—、*、/ 等,由編譯器識別,沒有對應的機器碼。

1.4 儲存器

  • 儲存器:(平時所說的記憶體)存放指令和資料。

1.5 指令和資料

  • 指令和資料是應用上的概念。在記憶體和磁碟上,指令和資料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二進位制資訊。CPU在工作時把有的資訊看作指令,有的資訊看作資料,為同樣的資訊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1.6 儲存單元

  • 儲存器被劃分為若干個儲存單元,每個儲存單元從0開始順序編號
    。微機儲存器的***儲存單元可以儲存1個Byte,即8個二進位制位。***
  • 微機儲存器的容量是以位元組為最小單位來計算的。對於擁有128個儲存單元的儲存器,它的容量是128個位元組。
  • 大容量計量單位:(B:Byte)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1.7 CPU 對儲存器的讀寫 CPU 要想進行資料的讀寫,必須和外部器件進行3類資訊的互動:

  • 儲存單元的地址 (地址資訊)

  • 器件的選擇,讀或寫的命令(控制資訊)

  • 讀或寫的資料 (資料資訊)

    CPU和其他儲存器晶片的導線,通常稱為匯流排。匯流排從物理上來講,就是一根根導線的集合。根據傳送資訊的不同分為3類:地址匯流排、控制匯流排、資料匯流排。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CPU從3號單元中讀取資料的過程 (1)CPU 通過地址線將地址資訊3發出。 (2)CPU 控制線發出記憶體讀命令,選中儲存器晶片,並通知它,將要從中讀取資料。 (3)儲存器將3號單元中的資料8 通過資料線送入CPU。 寫操作與讀操作的步驟相似。 對應的彙編指令 MOV AX,[3] 含義:傳送3號單元的內容到AX 中。

1.8 地址匯流排 CPU是通過地址匯流排來指定儲存器單元的。地址總線上能傳送多少個不同的資訊,CPU就可以對多少個儲存單元進行定址。

  • 一個CPU 有N根地址線,則可以說這個CPU 地址匯流排的寬度 為 N. 這樣的CPU 最多可以尋找2的N次方個記憶體單元。

1.9 資料匯流排

  • 資料匯流排的寬度決定了CPU 和外界的資料傳送速度。8根資料匯流排一次可傳送1個8位二進位制資料(即1個位元組)。16根資料匯流排一次可以傳送2個位元組。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1.10 控制匯流排

  • CPU 對外部器件的控制是通過控制匯流排來進行的。控制匯流排是一些不同控制線的集合。有多少根控制匯流排,就意味著CPU提供了對外部器件的多少種控制。

  • 地址匯流排的寬度決定了CPU的定址能力;

  • 資料匯流排的寬度決定了CPU與其他器件進行資料傳送時的一次資料傳送量;

  • 控制匯流排的寬度決定了CPU對系統中其他器件的控制能力;**

1.11 記憶體地址空間 例:一個CPU的地址匯流排寬度為10,那麼可定址1024(2的10次方)個記憶體單元,這1024個可尋到的記憶體單元就構成這個CPU的記憶體地址空間。

1.12 主機板 每一臺PC機中,都有一個主機板,主機板上有核心器件和一些主要器件,這些器件通過匯流排(地址匯流排、資料匯流排、控制匯流排)相連。

1.13 介面卡 CPU 對外部裝置都不能直接控制,如顯示器、音箱、印表機等。直接控制這些裝置進行工作的是插在擴充套件插槽上的介面卡。CPU直接控制介面卡,從而實現CPU 對外設的間接控制。即:CPU 通過匯流排向介面卡傳送命令,介面卡根據CPU 的命令控制外設進行工作。

1.4 各類儲存器晶片

  • 從讀寫屬性上分2類: 隨機儲存器(RAM):可讀可寫,但必須帶電儲存,關機後儲存內容丟失; 只讀儲存器(ROM):只能讀取不能寫入,關機後其中內容不丟失。
  • 這些儲存器從功能和連線上可分為以下幾類:
    • 隨機儲存器 用於存放供CPU使用的絕大部分程式和資料,主隨機儲存器一般由2個位置上的RAM組成:裝在主機板上的RAM、插在擴充套件插槽上的RAM。
    • 裝有BIOS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ROM. 注:BIOS 是由主機板和各類介面卡廠商提供的軟體系統,可以通過它利用該硬體裝置進行最基本的輸入輸出。在主機板和某些介面卡上插有儲存相應BIOS的ROM.
    • 介面卡上的RAM. 某些介面卡需要對大批量輸入、輸出資料進行暫時的儲存,其上裝有RAM. 比如顯示卡上的RAM (視訊記憶體)。顯示卡隨時將視訊記憶體中的資料向顯示器上輸出。即將需要現實的內容寫入視訊記憶體,就會出現在顯示器上。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1.15 記憶體地址空間 1.14 所述的儲存器 :

  • 都和CPU 匯流排相連

  • CPU 對它們進行讀或寫的時候都通過控制線發出記憶體讀寫命令。 CPU 在操控它們的時候,把它們都當做記憶體來對待,把它們總的看作一個有若干儲存單元組成的邏輯儲存器,即記憶體地址空間。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記憶體地址空間大小受CPU地址匯流排寬度的限制。例:地址匯流排寬度為20,可以定位2的20次方個記憶體單元,器記憶體地址空間大小為1MB(2^20=1024*1024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