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基礎IO學習筆記(open等系統呼叫、inode、檔案理解)

基礎IO學習筆記(open等系統呼叫、inode、檔案理解)

一.系統呼叫介面open、close、write、read

1.open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引數解析:

  • pathname:要開啟或要建立的目標檔案
  • flags:下面的一個或多個常量進行"或"運算
O_RDONLY 只讀
O_WRONLY 只寫
O_RDWR   讀寫開啟
O_CRWAT  檔案不存在建立它
O_APPEND 追加寫
  • 返回值:成功返回新開啟的檔案描述符,失敗返回-1

2.close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引數說明:

  • fd為要關閉檔案的檔案描述符

返回值: 關閉成功返回0,關閉失敗返回-1

3.read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使用:

int main()
{
 int fd = open("myfile", O_RDONLY)
; if (fd<0){ perror("use open"); exit(1); } char buf[1024]; const char *msg = "hello\n"; while (1){ ssize_t s = read(fd, buf, strlen(msg)); if (s>0){ buf[s] = 0; printf("%s", buf); } else{ break; } } close(fd); return 0; }

4.write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使用:

 int main()
 {
  int fd = open("myfile"
, O_WRONLY | O_CREAT, 0664); if (fd <= 0){ perror("use open"); exit(1); } const char* msg = "hello,xikeda\n"; int count = 5; while (count--){ write(fd, msg, strlen(msg)); } close(fd); return 0; }

二.檔案描述符

open函式的返回值就是檔案描述符,檔案描述符就是一個小的整數

1.預設開啟的檔案描述符

  • Linux系統預設會有3個預設開啟的檔案描述符,分別是標準輸入0
    標準輸出1標準錯誤2
  • 0、1、2分別對應的物理裝置是:鍵盤、顯示器、顯示器、

2.檔案描述符實質(file_struct)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當我們開啟檔案時,作業系統在記憶體中要建立相應的資料結構來描述目標檔案,file_struct就是這個資料結構,程序執行open系統呼叫,必須讓程序和檔案關聯起來。每個程序都有一個file*指標,指向一張表file_struct,該表包括一個指標陣列,每個元素都是一個指向開啟檔案的指標。本質上,檔案描述符就是該陣列的下標

3.檔案描述符分配規則

在file_struct陣列中,找到當前沒有被使用的最小的一個下標,作為新的檔案描述符

4.重定向本質

  • a.輸出重定向>
  • b.輸入重定向<
  • c.追加重定向>> 把本來要輸出到顯示屏的訊息輸出到檔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我們可以把1號描述符對於的檔案(標準輸出)關了,在開啟一個檔案,分配的檔案描述符必然是1,這樣就可以達到把本來要輸到顯示屏的訊息列印到檔案中

三.FILE

  • 因為IO相關函式與系統呼叫介面對應,並且庫函式封裝系統呼叫。所以,本質上,訪問檔案是通過fd訪問
  • 所以c庫當中的FILE結構體內部,必定封裝了fd
  • printf和fwrintf庫函式自帶緩衝區write系統呼叫介面沒有緩衝區,說明緩衝區是C庫提供的

緩衝區分為三種:

  • a.無緩衝
  • b.行緩衝(按行重新整理)
  • c.全緩衝(緩衝區寫滿才重新整理)

顯示器一般是行緩衝,而普通檔案是全緩衝

四.inode(理解檔案系統)

1.什麼是inode?

inode是一個重要概念,是理解Unix/Linux檔案系統和硬碟儲存的基礎。理解inode,要從檔案儲存說起。檔案儲存在硬碟上,硬碟的最小儲存單位叫做”扇區”(Sector)。每個扇區儲存512位元組(相當於0.5KB。作業系統讀取硬碟的時候,不會一個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一個”塊”(block)。這種由多個扇區組成的”塊”,是檔案存取的最小單位。”塊”的大小,最常見的是4KB,即連續八個 sector組成一個 block檔案資料都儲存在”塊”中,那麼很顯然,我們還必須找到一個地方儲存檔案的源資訊,比如檔案的建立者、檔案的建立日期、檔案的大小等等。這種儲存檔案源資訊的區域就叫做inode,中文譯名為”索引節點”。每一個檔案都有對應的inode,裡面包含了與該檔案有關的一些資訊

2.inode的內容

  • 檔案的位元組數

  • 檔案擁有者的User ID

  • 檔案的Group ID

  • 檔案的讀、寫、執行許可權

  • 檔案的時間戳,共有三個:ctimeinode上一次變動的時間,mtime指檔案內容上一次變動的時間,atime指檔案上一次開啟的時間。

  • 連結數,即有多少檔名指向這個inode

  • 檔案資料block的位置 我們可以用stat命令檢視這些資訊: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 Access:最後訪問時間

  • Modify:檔案內容最後修改時間

  • Change:檔案屬性最後修改時間

除了檔名以外的所有檔案資訊,都存在inode之中

3.inode的大小

inode也會消耗硬碟空間,所以硬碟格式化的時候,作業系統自動將硬碟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資料區,存放檔案資料;另一個是inode區(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資訊。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一般是128位元組或256位元組。inode節點的總數,在格式化時就給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設定一個inode。假定在一塊1GB的硬碟中,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為128位元組,每1KB就設定一個inode,那麼inode table的大小就會達到128MB,佔整塊硬碟的12.8%。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檢視每個硬碟分割槽的inode總數和已經使用的數量,可以使用df命令。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檢視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

sudo du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由於每個檔案都必須有一個inode,因此有可能發生inode已經用光,但是硬碟還未存滿的情況。這時,就無法在硬碟上建立新檔案。

4.inode號碼

每個inode都有一個號碼,作業系統用inode號碼來識別不同的檔案。這裡值得重複一遍,Unix/Linux系統內部不使用檔名,而使用inode號碼來識別檔案。對於系統來說,檔名只是inode號碼便於識別的別稱或者綽號。表面上,使用者通過檔名,開啟檔案。實際上,系統內部這個過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統找到這個檔名對應的inode號碼;其次,通過inode號碼,獲取inode資訊;最後,根據inode資訊,找到檔案資料所在的block,讀出資料。使用ls -i命令,可以看到檔名對應的inode號碼: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5.目錄檔案

Unix/Linux系統中,目錄(directory)也是一種檔案。開啟目錄,實際上就是開啟目錄檔案。目錄檔案的結構非常簡單,就是一系列目錄項(dirent)的列表。每個目錄項,由兩部分組成:所包含檔案的檔名,以及該檔名對應的inode號碼目錄檔案讀許可權(r)和寫許可權(w),都是針對目錄檔案本身。由於目錄檔案內只有檔名和inode號碼,所以如果只有讀許可權,只能獲取檔名,無法獲取其他資訊,因為其他資訊都儲存在inode節點中,而讀取inode節點內的資訊需要目錄檔案的執行許可權(x)。

6.軟硬連結

a.硬連線

一般情況下,檔名和inode號碼是”一一對應”關係,每個inode號碼對應一個檔名。但是,Unix/Linux系統允許,多個檔名指向同一個inode號碼。這意味著,可以用不同的檔名訪問同樣的內容;對檔案內容進行修改,會影響到所有檔名;但是,刪除一個檔名,不影響另一個檔名的訪問。這種情況就被稱為”硬連結”(hard link)。

建立硬連結: ln 原始檔 目標檔案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檔案和目錄的硬連結數
  • file1hard_link檔案的連結狀態完全相同,它們被稱為指向檔案的硬連結,核心記錄了這個連結數,inode為2667318的硬連結數為2
  • 在刪除檔案的時候,,將目錄中對於記錄刪除,然後將硬連結數減1,如果硬連結數減為0,表明沒有檔名指向這個inode,系統就會回收這個inode號碼,以及其所對應block區域
  • 目錄檔案的硬連結數:建立目錄時,預設會生成兩個目錄項:”.”和”..”前者的inode號碼就是當前目錄的inode號碼,等同於當前目錄的”硬連結”;後者的inode號碼就是當前目錄的父目錄的inode號碼,等同於父目錄的”硬連結”。所以,任何一個目錄的”硬連結”總數,總是等於2加上它的子目錄總數(含隱藏目錄)

b.軟連線

硬連結是通過inode引用另外一個檔案,軟連線是通過名字引用另外一個檔案。 檔案A和檔案B的inode號碼雖然不一樣,但是檔案A的內容是檔案B的路徑讀取檔案A時,系統會自動將訪問者導向檔案B。因此,無論開啟哪一個檔案,最終讀取的都是檔案B。這時,檔案A就稱為檔案B的”軟連結”(soft link)或者”符號連結(symbolic link)。這意味著,檔案A依賴於檔案B而存在,如果刪除了檔案B,開啟檔案A就會報錯:”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這是軟連結與硬連結最大的不同檔案A指向檔案B的檔名,而不是檔案B的inode號碼,檔案B的inode”連結數”不會因此發生變化。

建立軟連結:ln -s 原始檔或目錄 目標檔案或目錄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7.inode的特殊作用(軟體更新)

由於inode號碼與檔名分離,這種機制導致了一些Unix/Linux系統特有的現象。

  • 有時,檔名包含特殊字元,無法正常刪除。這時,直接刪除inode節點,就能起到刪除檔案的作用
  • 移動檔案或重新命名檔案,只是改變檔名,不影響inode號碼。
  • 開啟一個檔案以後,系統就以inode號碼來識別這個檔案,不再考慮檔名。因此,通常來說,系統無法從inode號碼得知檔名。

第3點使得軟體更新變得簡單,可以在不關閉軟體的情況下進行更新,不需要重啟。因為系統通過inode號碼,識別執行中的檔案,不通過檔名。更新的時候,新版檔案以同樣的檔名,生成一個新的inode,不會影響到執行中的檔案。等到下一次執行這個軟體的時候,檔名就自動指向新版檔案,舊版檔案的inode則被回收。

軟硬連結的區別:

  • 有無獨立的inode
  • 硬連結是通過inode引用另外一個檔案,軟連線是通過名字引用另外一個檔案。

五.靜態庫和動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