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系列:這一件月薪30K+的事,我們一起來撮合一下 3

系列:這一件月薪30K+的事,我們一起來撮合一下 3

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

--------------------------------------------------------------------------------------------------------

這是陳老師《如何找到自己的第一個資料分析專案》

系列連載第三篇。

第一篇,戳{轉行的同學如何獲取經驗}

第二篇,戳{基層的同學如何獲取經驗}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價值月薪30K且可以讓人按時下班的美好事情:如何做成一個真正的資料分析專案。為什麼做專案有這麼美好的前景?因為手上拿一堆專案成果,是成為資料分析部門領導的必備條件。因為有獨立專案經驗,是在面試的時候脫穎而出重要保證。

 

 

 

   有專案與無專案的巨大差別

 

 

在面試或者內部晉升考核的時候,一個同學A說: “這個XX資料產品就是我做的”“我幫助營銷部節省成本6500萬”“我建立個XX公司資料監控體系”“我XX行業的營銷分析有5種展開方法” 老闆就會直接和A聊,這一塊具體怎麼做的,需要什麼資源,做出什麼效果,如何看待我們公司業務與你上家公司業務的區別。聊到這份上,面試就基本上成了。

 

另一個B同學說:“額,我跑數,一天2000行SQL,一個月150張需求單呢”老闆會說什麼?八成一句:“所以你分析了什麼?結論是什麼?”大部分B同學都會心裡一慫:“是啊,我分析了啥啊?”小部分還想掙扎一下,倔強的說道:“比如RFM!我計算了RFM呢”然後這最後的倔強,最終會被這句話懟死:“所以,你們業務部門之前就不知道大客戶是消費多少錢嗎?所以你算了M以後大客戶又做了什麼事呢?你算和不算業務部門行為有什麼區別?最後又有什麼用?”

 

做專案是資料分析師證明自己價值,邁向高階的必備條件。我們認真討論一下:如何從日常取數中培育出一個專案。如何把一張張取數單,變成一個數據產品。如何讓業務部門認可:“資料分析真有用!”所有同學都得重視這一點,這個能力是必不可少缺的,越早培養越好。

 

 

第一步

找到合作伙伴

 

找那個重視資料,尊重分析,願聽意見的部門合作。一般而言,業務部門對資料的態度有四種。第一種:屁都不懂,完全沒資料概念。這種顯然沒有合作空間。第二種:只知道數,不看分析。他們會看數字,但是對分析沒概念,就知道悶著頭做做做。這種業務部門一般幹活無腦,或者唯經驗論,覺得幹活無非三句話,分析個啥。這種部門合作空間也小,但是有。第三種:重視資料,自己分析。有些業務部門就是很強勢,覺得資料分析師就是跑數的,不懂一線。這種部門合作空間也小。在他們面前提意見,還有可能被他們噴。第四種:重視資料、願聽分析。是滴,這些部門才是合作的好夥伴。

 

在傳統企業裡,往往第一種和第三種人比較多;在網際網路公司,往往第二種和第四種比較多。好在這幾年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概念熱炒,使得第四種人開始增加。至少在老闆們腦中,開始有了資料化管理的概念,使得我們有了空間可以發揮。如果眼前沒有專案做,很有可能是大家沒有刻意選擇好合作的部門,才導致辛辛苦苦做的報告石沉大海。

 

合作部門的態度也是慢慢轉變的。有些部門可能有具體的業務困擾點,但想不到這個困擾用資料可以怎麼分析。這時就需要做積極溝通,經常和各個部門的人聊天。那些有意向合作的人會積極吐苦水,這時就可以思考:我們能幫他們幹什麼,我們可以怎麼量化分析這個問題。撮合一個專案就從這裡開始。

 

第二步

確認合作目標

 

 

效果不直接才是資料分析專案的硬傷。單純資料分析專案難以直接作用於業務,必須通過銷售、運營、市場、活動才能展示成效。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天天都在做取數,卻從不感覺自己在做專案:因為成功是什麼不知道咋衡量!所以在專案開始前,明確成果非常重要。

 

資料分析,在成果上,體現為以下方面:

 

新增一套資料:常見於分析產品。比如為支援新部門成立,新增一套報表工具。為支援XXX專案開展,新增一個為期90天的監控報表。為支援公司建設,新增一套BI系統。考核指標:新上線的報表、工具、系統數量。是否按時上線。從0到1,是最能體現價值的地方。

 

輸出分析結論:常見於專題類分析。比如分析銷售渠道業績變化、分析推廣質量、分析營銷活動效益、分析運營質量、分析使用者行為等等。考核指標:分析問題是否被解決。採納了建議以後,業務部門做了XX工作,KPI指標從A%提升到B%。這裡特別要強調:“利用後的效果”這五個字。相當多的同學寫了分析報告,但是到底業務部門承認不承認分析的結果,會不會按分析建議做,做了以後提升多少,都沒有追蹤!導致辛辛苦苦幹了活不被認可。也不敢拍胸脯說:這是我分析的成績。

 

優化展示方式:常見於監控類分析。一般監控類都是日常在做的,做個圖表優化、指標優化是很常見的。讓報表更好看,更符合業務部門需求。考核指標:業務部門報表開啟率與滿意度問卷。這裡特別強調:“滿意度問卷”因為很多同學做了報表優化,可優化結果怎麼考核呢?沒有一紙證據,所謂的優化就變成了空談。天天喊著資料驅動的資料分析部門,反而變成了最沒有資料驅動的。所以一定要量化自己的工作,給自己一個證據:我做的確確實實好!報表閱讀率從A%提升到B%,使用者滿意度從80分提升到90分。

 

構建一個模型:常見於建模類分析。大家要注意,模型是分邏輯模型、查詢模型、演算法模型三種的(具體區別後續再單獨講)。只要是把資料有邏輯的組合起來,解決一個具體問題的都叫模型。考核指標:模型上線後對業務KPI指標的提升效果。這裡特別強調:效果。因為企業不是學校,不是為了搞模型而搞。如果做的東西不見效,銷售成功率不提升,使用者轉化率沒增長,要模型有屁用。效果才是檢驗分析質量的唯一標準。

 

為了讓這個專案見效,且讓大家把這個效果歸因於我們。就必須在一開始談清楚:到底我們輸出的是什麼。現狀,問題點,期望值都要列清楚,並且白紙黑字遞交老闆。讓老闆知道我們在為這個目標努力。立好了flag,後續成功才有保證。不然,你永遠是被人家催著要數,給數給的還經常不準,專案成功沒你份的那個。

 

第三步

分工開展工作

 

一個專案執行要有分工,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這些要規定清楚,之後就是大家各幹各的活。一般資料分析專案分為需求確認、資料開發、結果驗收、投產觀察四個階段。第一、第三階段是業務部門說話,資料分析部門聆聽。第二階段是資料分析部門獨立工作。第四階段是資料分許部門觀測效果。其實,大部分專案難在立項。只要成功立好flag,後續按部就班的幹活就好了。

 

第四步

驗收工作成果

 

最後,也是最重要,真的最重要、最重要*2、最重要*3、最重要*4、重要暴擊combo!的一步。驗收結果要照單收貨。比如之前立了flag年底上線報表,上線了沒有。之前立了flag優化後滿意度上升,滿意度提升沒有。立了flag發現問題,找到了幾個,其中改的了幾個。很有可能最後沒有期望的效果大。沒關係,效果小,也好過沒有效果。效果小,也好過自己默默提數,除了被人抱怨提數慢外一點成功沒有。慢慢經驗多了,就會發現什麼專案好做,什麼專案難出彩。陳老師稍後有專題分享。

 

 

 

   不做專案?瓶頸早早到來!

 

有些同學會說:這太辛苦了,又要談判,又要預計工期,又要合作,還要舔著臉向老闆彙報邀功。不是說好了,只要默默的敲鍵盤,敲1年漲一次薪水嗎?額,工作頭兩年確實是這樣,因為工資低啊。企業都想要熟手,熟一點的自然拿的多一點。然而技術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如果不在職業上升期建立一些經驗成果的優勢,單純拼體力。遲早被剛畢業的小朋友取代。反正都是跑數的,人家剛畢業,能加班,工資還低,為什麼不招一個更便宜的呢?所謂35歲程式設計師危機,大多從此而來

 

然而,有些同學說:“陳老師,說好的學生”不要急,下一篇,我們來解決學生如何獲得第一份經驗的問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