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1024程式設計師節-記一次潛水已久的面試心得

1024程式設計師節-記一次潛水已久的面試心得

前言

蠢蠢欲動了大半年,終於鼓起勇氣出去面試了一次,才發現自己是如此的菜。看來,應該早點出去探路的。

雖然說還在職,只是想試試水,卻沒想到內心如此的慌。昨晚居然睡不太著,早上也很早醒,明顯有點焦慮。

面試計劃,其實是早有預謀。從去年畢業開始,堅持了接近一年的底薪後,越來越覺得不滿(其實是貧窮)。從今年是四月份開始關注很多微信公眾號釋出的技術文章,每天起床擠地鐵的時間,走在上班路上的時間,晚上回家的時間,基本上都在看文章。

好不容易想開始渾水摸魚了,結果剛好調薪了。似乎沒那麼底薪了,先得過且過吧。於是繼續每天看文章,文章參差不齊。有水平遠超於我的同齡人寫的,也有技術大佬寫的,也有一些只是拼字數的、發廣告的文章,堅持了大半年,我以為自己會有一點質的飛躍了,又開始蠢蠢欲動。實際上,看大多數文章我只是停留在看的時候很激動,不看的時候全忘光。光看不練,過目就忘。

曾經我以為,通過微信公眾號這種流量平臺來“圈錢”,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就是發發文章嗎?後來發現,當我累了的時候,當我在玩耍的時候,當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看綜藝的時候,這些作者依然在堅持地寫作、發文章,以至於一段時間沒來得及看,又積累了幾十條訊息沒讀,堅持一件事情,真的很重要。

對於我個人來說,也許是某種強迫症,太多文章沒點開,就算是欠下的技術債,必須找個時間補回來。另外,在嘗試過自己動手時才發現,要寫出別人看得懂的深入淺出的好文章,真的難上加難。看文章很容易,一旦自己開始動手,即使思路清晰,也會不知所措。排版問題、格式問題、專業性問題、結合圖片貼程式碼示例的時機問題,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是大問題。

技術之路的開頭,還是應該實打實地積累。至於錢,當厚積薄發的時候,早晚都會有的(乾了這碗雞湯)。

很佩服那些每天都堅持提高自己、並能把個人的成果開源出來的人,這種文章每一次都讓人覺得賞心悅目。相信他們能達到這種水平,絕對不是偶然,至少大學時期就開始積累了。當攻克難題,都變成每天的習慣的時候,他們很難不厲害。

而我,大學時期還在考慮以後走什麼方向,由於一直不確定自己將來能做什麼,網路的專業,學了一點軟體,嫌棄自己太笨等等一系列藉口,其實是到底就是缺乏興趣。而興趣可以培養,笨鳥也可以先飛這個道理,也是最近幾個月才意識到的。

所幸,我覺得一切都還來得及,慢慢學,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發光的。

面試

下面就總結一下今天的面試吧。

公司總部在廈門,美亞柏科,是一個廈門相當有名的公司。不過我去的是很偏僻的某學校的一個破樓的一個辦公室,雖然辦公司環境還算OK,但是反差好像有點大?沒關係,我只是來試試水的。心中默唸一千遍:我很棒,我是最棒的!!!

我進來的時候貌似走路都是帶風的,一眼看到角落裡的小姐姐,疑似電話聯絡的那個,嗯,果然是她。小姐姐帶我去一個會議室裡坐著,這種感覺真是熟悉而又陌生,大概有一年零三個月沒體會過了。

面試沒有筆試,說實話有點失望,我倒希望用筆試來練練手,也可以緩和一下心情,摳了摳指甲等候著。

過了一會就有一個挺年輕的小夥子進來了,一看就是很紮實的標準程式設計師。白T+皮鞋?因為他是技術負責人,應該是技術leader,年紀輕輕的,挺好的,肯定是挺好說話的。等等,為什麼不關門,面試不關門的嗎???這是什麼操作???以至於我邊面試邊情不自禁地看著會議室門,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自我介紹一塌糊塗,說了一堆不喜歡傳統行業的???宛如一個智障,殊不知這裡也是傳統行業

組織語言一塌糊塗,難道程式設計師做久了,都不會說話了???

開始提問了:

(1)mybatis怎麼使用

(2)為什麼用泛型

(3)抽象類和介面的區別

(4)jvm怎麼樣垃圾清除,能怎麼優化程式碼提高效率

(5)springboot怎樣實現自動配置

(6)spring cloud怎樣實現介面訪問控制

(7)做過的最近的專案,承擔什麼責任

(8)對加班怎麼看

貌似就這幾個問題,我居然大部分答非所問。最後問我有什麼想問的,我好像沒準備好問這種問題,為什麼不問工資???難道是涼了???好吧,涼了才是正常的,隨便問了幾個福利問題就完了,結束了這二十分鐘的面試。

背了書包,本來以為讓面試官先出去,他好像有點在等我走出去,好吧,那我先出去吧。

終於不慌了,涼了,再次走路帶風,剛走出會議室門,眼前一幕嚇到我,外面坐著六七個人在等著面試???

這尼瑪是在海選???好吧,純當練手了,練手確實不應該找太正規的平臺,免得浪費機會。

總結

淺嘗即止,從來都不是成功的捷徑。如果每天都忙著看別人的分享,那麼那些永遠都是別人的心得。想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必須自己的探索,動手過後,才能有自己的理解。日積月累之後,當知識成片、成網狀的時候,才真正的成為自己的。希望所有的技術人,都能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