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輸入URL後發生了什麼

輸入URL後發生了什麼

當我們在瀏覽器的位址列中輸入URL後,按下【Enter】鍵,Web頁面隨即被開啟。在這一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實上,這一問題屬於一道非常經典的面試題,它考察的範圍非常廣,每個知識點又可以細挖得非常深。網上已有大量的相關文章。我在此一方面是用我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所能理解的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對讀了《圖解HTTP》相關內容的總結。

初步的概念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要先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即該問題可以理解為,①輸入URL後,②瀏覽器向伺服器發起了一個請求,傳輸了一些資料。③伺服器接收到請求後,④作出了相應的處理,然後返回資料到瀏覽器。⑤瀏覽器再做相應的處理,最後將頁面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五個部分,是

這篇文章的思路,非常全面,我也就順著他的思路來寫了。

1. 瀏覽器如何接收到輸入URL的訊號

首先,當我們在鍵盤上敲擊某個鍵時,鍵盤內的處理器會先對鍵矩陣進行分析,然後將資料傳送到計算機。有很多方式可以完成這一過程,比如USB鍵盤會通過USB纜線傳送資料,無線鍵盤可以通過藍芽傳送資料。膝上型電腦通過內部的介面傳送資料。

無論何種方式,來自鍵盤的訊號都會由計算機的鍵盤控制器(一種積體電路)進行處理,然後傳送給作業系統。作業系統會分析,這些資料是否為系統命令,若不是,則將資料傳給應用程式。

應用程式會分析這些資料是否為命令,如果不是命令,則會將資料作為內容接受。比如於在瀏覽器的位址列中輸入URL。若不接受這些資料,則將其忽略。

到此,我們敲擊鍵盤,輸入URL,按下【Enter】,瀏覽器接收到URL,並且接收到使用者按下了回車鍵,這一部分也就結束了。

2. 瀏覽器如何向網絡卡傳送資料

在我們輸入URL的過程中,瀏覽器可能會進行一些預處理。比如使用者根據輸入的字元判斷想要輸入的網站。當按下回車鍵後,瀏覽器會對URL進行檢查,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會將輸入內容傳給預設的搜尋引擎。

到此,瀏覽器開始正式解析URL了。在此之前,我們要先明白,什麼是URL?

URL簡介

URL(統一資源定位符 英文:Uniform /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網址。它有五個基本元素:

  1. 傳送協議
  2. 伺服器(通常為域名,由時為IP地址)
  3. 埠號(比如“:80”)
  4. 路徑
  5. 查詢

http,是協議;zh.wikipedia.org,是伺服器;80,是伺服器上的網路埠號;/w/index.php,是路徑;title=Special:%E9%9A%8F%E6%9C%BA%E9%A1%B5%E9%9D%A2&printable=yes,是詢問。

大多數網頁瀏覽器不要求使用者輸入網頁“http://”的部分,因為絕大多數網頁內容是超文字傳輸協議檔案。同樣,“80”是超文字傳輸協議檔案的常用埠號,因此一般也不必寫明。一般來說使用者只要鍵入統一資源定位符的一部分(zh.wikipedia.org/wiki/Special:%E9%9A%8F%E6%9C%BA%E9%A1%B5%E9%9D%A2)就可以了。 來源於維基百科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查詢

隨後,瀏覽器會根據URL找到相應的IP地址,也就是DNS查詢。其查詢過程分幾個步驟:

  1. 查詢瀏覽器快取。不同的瀏覽器儲存DNS記錄的時間是不同的,一般在30秒到2分鐘(要檢視 Chrome 當中的快取, 開啟 chrome://net-internals/#dns)。
  2. 查詢系統快取。若瀏覽器快取中沒找到,瀏覽器則會做系統呼叫(windows裡是gethostbyname)進行查詢。它會查詢本地Host檔案,Host的位置因系統而異。
  3. 若Host檔案也沒有,則向DNS伺服器發出查詢請求,DNS伺服器一般為路由器或 ISP 的快取 DNS 伺服器。
  4. ISP的快取DNS伺服器進行遞迴查詢,從根域名伺服器查到頂級域名伺服器再查到許可權域名伺服器。最後得到目標域名的IP地址。

到此已經獲得了目標域名的IP地址。接下來就是通過 Socket 傳送資料

通過 Socket 傳送資料

通過Socket API傳送資料,可以選擇TCP或UDP協議,一般來說,HTTP常用的是TCP。TCP和UDP的區別在於:

  • UDP(User Data Protocol,使用者資料報協議)是面向非連線的協議,它不與對方建立連線,直接將資料包傳送過去。一般適用於只傳送少量資料,對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情況下。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是基於連線的協議。採用了“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ing)”策略。適用於資料量大,對可靠性要求高的情況。

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是為了確保資料準確無誤的送達到目的地而採用的策略。傳送端首先發送一個帶SYN標誌的資料包給對方,接收端收到後,回傳一個帶有SYN/ACK的標誌的資料包以示傳達確認資訊。最後,傳送端再回傳一個帶ACK標誌的資料包,代表“握手”結束。若在握手中某個階段莫名中斷,TCP協議會再次以相同的順序傳送相同的資料包。

——《圖解HTTP》

瀏覽器再得到URL後,呼叫Socket,使用TCP協議,HTTP請求會被封裝,加入本地埠,目標埠等資訊。IP地址是在IP協議中被封裝的。但光有IP地址是不夠的,因為裝置是可以移動的,IP地址並不與裝置繫結。所以還有一個MAC要被封裝,每個網絡卡的MAC地址都是固定且唯一的。這一系列過程就關係到了“TCP/IP協議族”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分層。

TCP/IP的分層管理

TCP/IP協議族包含了很多協議,按層次分有四層: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資料鏈路層。

  • 應用層:包含了各種通用的應用服務,比如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檔案傳輸協議)、DNS、HTTP等。
  • 傳輸層:提供網路中兩臺計算機之間的資料傳輸,比如TCP、UDP。
  • 網路層:處理在網路上流動的資料包,該層規定了傳輸路線,資料包通過怎樣的路徑傳送到對方的計算機中。比如 IP。
  • 資料鏈路層:連線網路的硬體部分,包括網絡卡,光纖等等硬體裝置

Paste_Image.png

 

——《圖解HTTP》

利用TCP/IP通訊時,是通過分層順序和對方通訊的。傳送端從應用層往鏈路層,接收端從鏈路層往應用層。這時,我們在回過頭來看傳送HTTP請求的過程,又有了一個更清晰的概念,即:

  • 客戶端在應用層傳送HTTP請求
  • 在傳輸層(TCP協議)對HTTP請求進行封裝,加入了埠號等資訊
  • 在網路層(IP協議)增加了IP地址
  • 在鏈路層加入了網絡卡的MAC地址 到此,一個發向對方的請求就封裝好了,進入下一部分

3. 資料是如何從本機網絡卡傳送到伺服器的

傳輸的方式一般有三種

  • WIFI
  • 蜂窩資料網路
  • 乙太網 有些情況下,調變解調器將數字訊號轉換成模擬訊號,另一個調變解調器再講模擬訊號轉換成數字訊號,傳送送給下一個網路節點。有些情況下,資料就一直是數字訊號,被傳送給下一個網路節點。無論哪種傳輸的方式,資料最終會到達伺服器的IDC內網,通過交換機到達伺服器的網絡卡。

4. 伺服器如何處理資料並返回資料

事實上,在進入伺服器之前,可能還會先經過負責負載均衡的機器,其目的為將請求合理地分配到多個伺服器上,有很多實現方式,比如LVS,反向代理等。

在經過了負載均衡後,請求真正地到了伺服器的Web Server,比如 Apache,Node.JS等。就像之前所說的,請求從鏈路層到應用層,此時,伺服器才算真正接收到了客戶端發來的HTTP請求。

HTTP請求

HTTP報文分為三個部分

  • 報文首部
  • 空行(CR+LF)
  • 報文主體

HTTP報文分為請求報文和響應報文

Web Server首先會接收一個請求報文

對於請求報文,其結構為

Paste_Image.png

 

——《圖解HTTP》

例子

Paste_Image.png

 

通常,不一定要有報文主體

——《圖解HTTP》

Web Server會閱讀請求和他的一些引數和cookies,然後會有相應的操作,比如更新資料,儲存資料於資料庫中等等。然後,Web Server會生成一個HTTP響應。 對於響應報文,其結構為

Paste_Image.png

 

——《圖解HTTP》

例子

Paste_Image.png

 

——《圖解HTTP》

  • 請求行:包含請求的方法(GET,POST,HEAD,PUT,DELETE,CONNECT,OPTIONS, 或者 TRACE),請求URI和HTTP版本。
  • 狀態行:包含表明響應結果的狀態碼,原因短語和HTTP版本。
  • 首部欄位:包含表示請求和響應的各種條件和屬性的各類首部 一般有四種首部,分別是通用首部,請求首部,響應首部和實體首部。
  • 其他:可能包含HTTP的RFC裡未定義的首部(Cookie)。

與伺服器互動的HTTP方法

有四種最基本的方法:GET,POST,PUT,DELETE,對應著“查”,“改”,“增”,“刪”四個操作。

  • GET和POST的區別

  • GET用於獲取資源,POST用於修改資源,這是本質區別

  • GET請求的資料在URL裡,也就是請求行中。POST請求的資料在報文主體中。

  • GET請求的資料明文出現,不安全。

  • GET請求的資料會受URL長度的限制(不是HTTP對其的限制,多是瀏覽器的限制)。POST的資料理論上不受限制,但Web Server會對提交的資料大小進行限制。

  • PUT和POST的區別 POST是作用在一個集合資源上(/uri),PUT是作用在一個具體資源上(/uri/xxx)。即若能在客戶端確定uri,就用PUT,若要在服務端確定,就用POST。

  • GET是安全且冪等的,安全意味著不會修改資源,冪等意味著多次輸入同一URL,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PUT,DELETE都是冪等的。POST既不安全,也不冪等。】

狀態碼的類別

狀態碼的作用是伺服器返回響應時,描述響應的結果的數字和字串。他由3位數字和原因短語組成。例如 200 OK。數字的第一位表明了響應的類別,有五種:

類別 原因短語
1XX Informational(資訊性狀態碼) 接收的請求正在處理
2XX Success(成功狀態碼) 請求正常處理完畢
3XX Redirection(重定向狀態碼) 需要進行附加操作以完成請求
4XX Client Error(客戶端錯誤狀態碼) 伺服器無法處理請求
5XX Server Error(伺服器錯誤狀態碼) 伺服器處理請求出錯

5. 瀏覽器如何處理伺服器的響應

HTTP在傳輸資料時,可以直接按照原樣傳,也可以進行編碼。

報文和實體

  • 報文:HTTP通訊中的基本單位,由8位組位元組流組成,通過HTTP通訊傳輸。
  • 實體:作為請求和響應的有效載荷資料被傳輸,內容由實體首部和實體主體組成。
  • 報文主體和實體主體在一般情況下相等,但當傳輸中進行編碼操作時,實體主體的內容發生變化,導致它和報文主體產生差異

——《圖解HTTP》

內容編碼是應用在實體主體的編碼格式,目的是壓縮實體資訊,被壓縮的實體資訊由客戶端接收並解碼。常用的編碼有 gzip,compress,deflate,identity(不編碼)。

瀏覽器的主要構成

  1. 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
  2. 瀏覽器引擎(Browser engine)
  3. 渲染引擎(Rendering engine)
  4. 網路(Networking)
  5. UI後端(UI Backend)
  6. JS直譯器(JavaScript Interpreter)
  7. 資料儲存(Data Persistence)

瀏覽器的渲染引擎從網路層獲得文件後,文件會被分成8kb的分塊傳輸,在取得內容後,開始進行解析。

解析HTML以構建DOM樹==>構建Render樹==>佈局Render樹==>繪製Render樹

渲染引擎一邊解析HTML,一邊將標籤用來構建DOM樹。當他解析到CSS檔案或<style>時,它又會開始解析這些樣式,隨即利用這些樣式和已知的html構建Render樹。在構建Render樹時,渲染引擎還會開始佈局Render樹,確定每個節點的座標。最後由UI後端完成繪製Render樹。值得注意的是,渲染引擎並不是全部解析完HTML,再構建DOM樹,構建和佈局Render樹的,這些都是逐步完成的。他會一邊在下載文件,一邊在解析HTML,一邊在構建DOM樹,一邊在構建和佈局Render樹。解析一部分,就顯示一部分。這是為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當解析到需要獲取其他地址的標籤如<img>時,瀏覽器又會發起一個HTTP請求,進行之前提到過的DNS查詢等等一系列操作。但是對於這種靜態檔案,很可能在瀏覽器快取中就有,不需要和伺服器進行互動。

最後,會使用CPU或GPU完成渲染,頁面也就這樣展現在我們面前了

作者:飢人谷_汲汲 連結:https://www.jianshu.com/p/5d750867897a 來源:簡書 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