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回到根本,從供需關係看市場演變

回到根本,從供需關係看市場演變

​我們平常可能經常會聽到什麼“產品為王”,“渠道為王”,“使用者為王” ……

還有什麼“從XX為王到XX為王,將迎來大變革”……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王?究其根本,實際就是供需關係以及影響供需關係的技術和配套設施發生了變化,比如:材料,交通,通訊,等等。

這裡我們就回歸本質,用供需關係的變化來簡單分析一下,這些 "王" 都是怎麼出現的

先宣告三點:

不談具體的名字,不同王的名字可能在不同人哪裡有不同的含義解讀

不談商業模式,不會涉及流量這些話題

個人認識有侷限,下面的階段都是我自己定義的,有錯誤歡迎指正,也歡迎交流

 

******************************華麗的分割線******************************

 

第一階段

最開始的時候,市面上可能有各種顯性或者隱性的需求,但是還沒有被挖掘出來。而且受限於基礎設施,廠商的能力覆蓋範圍基本上都是以區域進行劃分,這個區域內的銷售行為都是商家可控的。這時候能夠生產出滿足這些需求的產品的能力以及終端的銷售是起著最大的作用,誰能生產這樣的產品、誰的銷售能夠喚起消費者內心的需求,誰就能夠佔領這片市場

 

這個階段之後,在區域內部會形成自己的壟斷企業

緊接著隨著基礎設施的發展,區域和區域之間產生了重疊,那麼這時候之前各自獨立的壟斷企業就開始在重疊的區域部分開戰

 

第二階段

通常這個階段是供給略大於需求,但是對於同一個區域的客戶來說,可供選擇的產品其實並不多,但是需求其實已經被啟用。那麼,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產品本身

,誰能提供更好的產品、更好的質量、更多的功能,誰就能夠佔領這片市場

 

這個階段之後,會出現更大規模的區域壟斷,直至一個臨界點,區域擴大到廠商無法直接控制

 

第三階段

這期間出現了渠道的概念。其實渠道一直都有,只不過以前渠道都是在內部,並不顯性。這一階段總體來說還是供給略大於需求,產品種類依然並不豐富,可以理解為貨架上有貨,但就這麼幾種。同時渠道也需要好的產品來幫助自己成長。因此依然拼的是產本本身品牌知名度也開始崛起。也就是在這個階段,通常會出現一批知名品牌

 

這個階段有一個特性,由於渠道的介入,導致企業和企業之間在銷售上的差異不是那麼明顯,競爭方式也相對比較單一。這就會吸引其他企業的進入,特別是大企業的降維進入。更多企業的進入,會迅速的為這個市場帶來技術的革新,成本的下降,同時也迅速的吸引了更多的企業進入。因此這個階段產品會有一個爆炸式的增長

 

第四階段

隨著產品爆炸式的增長,我們也就進入到下一個階段,這個階段供需關係出現比較大的差距,供給遠遠的大過需求。受限於基礎建設。企業依然無法掌控這麼大的市場,它還是需要依賴渠道。那麼這時候渠道就變得尤為重要,誰贏得了渠道誰就贏得了市場。

 

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商家廠商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對接客戶,同時客戶購買行為的成本也急速的下降,客戶可以在多個渠道之間幾乎無成本的切換,渠道不再那麼重要

 

第五階段

到了這個階段,廠商和客戶的連線成本很低,不僅廠商能夠感知客戶,客戶也可以感知眾多的廠商,客戶的選擇權利被極大的放大。這時候就不是廠商給什麼客戶接什麼了。而廠商要想辦法知道客戶需要什麼,圍繞著客戶並滿足他們。這個階段可以說最重要的就是客戶

 

迴圈向上

再往後隨著廠商和客戶之間的溝通越來越緊密,產品的極大豐富以及客戶本身需求的多樣化,產品的個性化程度會越來越高,誰能夠擁有滿足這樣的個性化需求的能力,誰就在市場上佔到了先機,似乎整個又回到了第一個階段,完成了一次迴圈或者是一個螺旋形的上升

 

最後補充四點(實際是不知道該放哪兒)

一,這僅僅是不同階段的相對重點,並不代表其他不重要或者其他不需要

二,網際網路產品也滿足上面的這個演進路線,只不過對於網際網路產品來說,區域不再是地圖上的區域概念了,是一個線上虛擬的概念(當然對於很多線下帶動線上型別的網際網路產品來說,這個兩類區域也是一個高度重合的)。網際網路產品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門,而且也在出現平臺即渠道,渠道即平臺的融合趨勢

三,紙媒,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的出現為這個迴圈帶來了不同的加速度,越來越快

四,對於不同的領域,不同的產業,實際這些發展階段是不一致的

比如:同是網際網路產品。網際網路視訊,我個人覺得已經進入了第四階段的中後期。而網際網路教育,可能剛剛才處於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