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料庫概論學習筆記——緒論

資料庫概論學習筆記——緒論

第一章  緒論

1.1 資料庫系統概述

資料庫的4個基本概念

1.資料(Data)

2.資料庫(Database)

3.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

4.資料庫系統(DBS)

1.資料(Data)

定義:資料(Data)是資料庫中儲存的基本物件。

2.資料庫(Database)

定義:資料庫(Database,簡稱DB)是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有組織的、可共享大量資料的集合。

基本特徵:1.資料按一定的資料模型組織、描述和儲存 2.可為各種使用者共享 3.冗餘度較小 4.資料獨立性較高 5.易擴充套件

3.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

定義:位於使用者與作業系統之間的一層資料管理軟體 是基礎軟體,是一個大型複雜的軟體系統。

用途:科學地組織和儲存資料、高效地獲取和維護資料。

4.資料庫系統(DBS)

構成:資料庫 資料庫管理系統(及其應用開發工具) 應用程式 資料庫管理員  

資料庫系統的特點

1.資料結構化

2.資料的共享性高,冗餘度低且易擴充

3.資料獨立性高

4.資料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和控制

1.資料結構化

整體結構化

①不再僅僅針對某一個應用,而是面向全組織

②不僅資料內部結構化,整體是結構化的,資料之間具有聯絡

③資料記錄可以變長via

④資料的最小存取單位是資料項

2.資料的共享性高,冗餘度低且易擴充

資料面向整個系統,可以被多個使用者、多個應用共享使用。

資料共享的好處

①減少資料冗餘,節約儲存空間

②避免資料之間的不相容性與不一致性

③使系統易於擴充

3.資料獨立性高 

物理獨立性

    指使用者的應用程式與資料庫中資料的物理儲存是相互獨立的。當資料的物理儲存改變了,應用程式不用改變。

邏輯獨立性

    指使用者的應用程式與資料庫的邏輯結構是相互獨立的。資料的邏輯結構改變了,應用程式不用改變。

4.資料由資料庫管理系統統一管理和控制

(1)資料的安全性(Security)保護

    保護資料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資料的洩密和破壞。

(2)資料的完整性(Integrity)檢查

    保證資料的正確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3)併發(Concurrency)控制 

    對多使用者的併發操作加以控制和協調,防止相互干擾而得到錯誤的結果。

(4)資料庫恢復(Recovery)

    將資料庫從錯誤狀態恢復到某一已知的正確狀態。

資料庫是長期儲存在計算機內有組織大量共享資料集合

1.2  資料模型

資料模型是對現實世界資料特徵的抽象。

通俗地講資料模型就是現實世界的模擬

兩類資料模型

(1) 概念模型

    也稱資訊模型,它是按使用者的觀點來對資料和資訊建模,用於資料庫設計。

(2) 邏輯模型和物理模型

    邏輯模型主要包括網狀模型、層次模型、關係模型、面向物件資料模型、物件關係資料模型、半結構化資料模型等。按計算機系統的觀點對資料建模,用於DBMS實現。

    物理模型是對資料最底層的抽象,描述資料在系統內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碟或磁帶上的儲存方式和存取方法。

概念模型

資訊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1)實體(Entity)

(2)屬性(Attribute)

(3)碼(Key)

唯一標識實體的屬性集稱為碼

(4)實體型(Entity Type)

(5)實體集(Entity Set)

(6)聯絡(Relationship)

    現實世界中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絡在資訊世界    中反映為實體(型)內部的聯絡和實體(型)之間的聯絡。

實體內部的聯絡通常是指組成實體的各屬性之間的聯絡。

實體之間的聯絡通常是指不同實體集之間的聯絡。

    實體之間的聯絡有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等多種型別。

概念模型的一種表示方法:實體-聯絡方法(後面會講)

    用E-R圖來描述現實世界的概念模型

    E-R方法也稱為E-R模型

資料模型的組成要素(後面會具體講)

資料結構

    描述資料庫的組成物件,以及物件之間的聯絡

資料操作

    對資料庫中各種物件(型)的例項(值)允許執行的    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關的操作規則

    型別:查詢   更新(包括插入、刪除、修改)

資料的完整性約束條件

    完整性規則:給定的資料模型中資料及其聯絡所具有的制約和依存規則。

    作用:用以限定符合資料模型的資料庫狀態以及狀態的變化,以保證資料的正確有效相容。

常用的資料模型

層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網狀模型(Network Model)

關係模型(Relational Model)

面向物件資料模型(Object Oriented Data Model)

物件關係資料模型(Object Relational Data Model)

半結構化資料模型(Semistruture Data Model)

層次模型

網狀模型

關係模型

就是二維表

1.3  資料庫系統的結構

資料庫應用開發人員角度看,資料庫系統通常採用三級模式結構,是資料庫系統內部的系統結構 

 從資料庫終端使用者角度看,資料庫系統的結構分為: 單使用者結構 、主從式結構、 分散式結構、 客戶-伺服器、 瀏覽器-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多層結構等。

資料庫系統的三級模式結構

模式(Schema)

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內模式(Internal Schema)

模式(也稱邏輯模式)

    資料庫中全體資料的邏輯結構和特徵的描述 所有使用者的公共資料檢視

    一個數據庫只有一個模式

外模式(也稱子模式或使用者模式)

    資料庫使用者(包括應用程式設計師和終端使用者)使用的區域性資料的邏輯結構和特徵的描述

    資料庫使用者的資料檢視,是與某一應用有關的資料的邏輯表示

內模式(也稱儲存模式)

    是資料物理結構和儲存方式的描述

資料庫的二級映像功能與資料獨立性

外模式/模式映像

    保證資料的邏輯獨立性

    當模式改變時,資料庫管理員對外模式/模式映象作相應改變,使外模式保持不變 。

    應用程式是依據資料的外模式編寫的,應用程式不必修改,保證了資料與程式的邏輯獨立性,簡稱資料的邏輯獨立性。

模式/內模式映像

    保證資料的物理獨立性

    當資料庫的儲存結構改變了(例如選用了另一種儲存結構),資料庫管理員修改模式/內模式映象,使模式保持不變。

    應用程式不受影響。保證了資料與程式的物理獨立性,簡稱資料的物理獨立性。

資料庫系統的組成

資料庫

資料庫管理系統(及其開發工具)

應用程式

資料庫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