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Oracle 10g RAC中的DRM問題及關閉

Oracle 10g RAC中的DRM問題及關閉

在RAC環境中,Oracle使用GRD(Global Resource Service)來記錄各個RAC節點的資源資訊,具體通過GCS(Global Cache Service)和GES(Global Enqueue Service)這兩個服務進行管理。        由於在RAC中每個節點都有自己的SGA和buffer cache,為了保證Cache資源的一致性和提高效能,GCS和GES會指定RAC中的一個instance來管理Cache,這個節點這時就是Resource Master。        在10g以前,Cache資源是不能在各個節點間移動的,除非重啟或者某節點因為其他異常被RAC驅逐等情況。而10g的DRM就解 決了這個問題,它可以保證cache能夠被remaster到頻繁訪問這部分資料的節點上,從而提高RAC的效能。DRM的全稱是 Dynamic Resource Mastering,metalink上的Doc ID:  390483.1文件詳細介紹了DRM的資訊。         從理論上講,利用此項技術,非master節點對所需資源有頻繁訪問需求時,可以提升為master節點,從而減少大量後續的跨節點資源訪問需求。        但是,首先從根本上說,一個好的RAC應用設計,本就應該極盡所能的取避免同一資源的多節點訪問,如果不存在同一資源的多節點訪問, 則DRM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根本不存在。其次,DRM本身是需要消耗資源的,並且存在諸多bug,對於一個設計較差的系統而言,頻繁的DRM,也會引發 Libary cache lock而導致例項掛住。        更嚴重的,在10.2.0.3系統上,曾經遇到一個case,電信行業的巨型資料庫,rac的2號節點由於批量處理作業在非業務時間 段,首先cache了一張40G的表,而到了業務時間段後,rac的1號節點的OLTP業務需要頻繁訪問該表,此時,故障發生了,由於DRM的介入,2號 節點開始將記憶體內的40Gcache資料向1號節點傳輸,心跳網段千兆頻寬被耗盡,RAC陷入僵死階段,足足維持了40分鐘。        事後檢查網路流量圖,該時段內,私有網路流量持續保持在90M/s的峰值水平。        根據metalink確認,該問題確實由DRM機制引起,最終解決方案,使用隱含引數,將DRM特性遮蔽:  _gc_affinity_time=0    _gc_undo_affinity=FALSE         因此,從根本上來說,drm的出現,只是在理論上的一種緩解,而並不能在實際的大型應用中發揮其作用。就類似於Oracle自己針對 RAC推出的自動負載平衡一樣,只是一種看起來很美的東西,如果真的有人用了,呵呵,那就只能等死吧。或許壓力極小的資料庫無所謂,但我沒遇到過,話又說 回來,壓力極小,又何必上RAC呢。        為了技術而技術,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科技以人為本,技術也一樣,人,才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zhuanzai :http://cjjwzs.iteye.com/blog/115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