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性冷淡風將死?淺談UI設計中的價值轉化!

性冷淡風將死?淺談UI設計中的價值轉化!

        百度說,“‘性冷淡風’”官方說法是Normcore,法國的優雅女性們都是這個範兒,即極簡主義的有味說法,代表著極簡與剋制,是去繁求簡的高階智慧。”大概是從無印良品風靡開始,越來越多的人追求了“合適就好”的概念,從此,設計師們也對自己的作品刪繁就簡,對“性冷淡”趨之若鶩。

        但是,博主不禁想問,“性冷淡風”真的適用於所有設計嗎?

        博主一個在電商平臺做UI設計的朋友最近和博主吐槽,產品經理讓她重做了五版商城首頁,她把每一版做成了現今炙手可熱的“性冷淡風”,而產品經理確說什麼“設計不符合公司領導要求,我們商量一致認為,某某街、某某多平臺的那種風格就不錯!”這不是她第一次和博主吐槽此種情況了,從banner圖的製作到LOGO的設計,她的領導彷彿永遠看不到“高階”、“主流”的設計理念,用她自己的話說,這叫“那群賣烤冷麵起家的領導根本不懂設計!”

        但是領導真的不懂設計嗎?還是設計師根本沒摸清楚設計的價值?

“能用”是設計的前提

        我們拿“性冷淡風”來講,女人的鞋子、包包、大衣、圍巾都奉行了“黑白灰即王道、少裝飾即大氣”的信條;家裡新買的房,裝修風格也靠攏了北歐極簡的調性;商業宣傳畫、大牌海報都減少了顏色的喧鬧;就連歌手蔡健雅2015年的專輯封面,也黑白相應……這些都是其他產品的設計,博主慚愧,對其他設計領域不求甚解,既然不懂也就不多說什麼了。但是,對於一款APP來講,“性冷淡風”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無法適應強光環境。

        作為一款線上購物APP,相較實體店的優勢之一就是便捷,你總不能要求你的使用者只能在室內或者夜間使用。試想,你的使用者正在海灘上晒著太陽,喝可樂的間隙拿出了手機,想在貴平臺檢視有沒有一款網紅力推的護膚品,而你的“性冷淡風”頁面不足以支撐她在強光下看清頁面,那這個時候,她是放下手機看風景、晚上再進行搜尋,還是退出貴平臺轉向某寶繼續搜尋呢?這個答案應該不言而喻,大部分的使用者不會中斷自己的購買/查詢動作,很顯然,因為強光而導致APP不能用,“性冷淡風”成功喪失了自己的一個精準使用者。

“找到客群”是設計的目標

        除了無法適應強光這類物理緣由,“性冷淡風”還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適合它的產品導向。“性冷淡風”以黑、白、灰為基調,很難說黑、白、灰的色調要找到什麼樣的人群。這就如某某街是粉色,她要找到的人群就是年輕的學生與白領女性,具有甜美的性格和棉花糖般甜蜜、夢幻的心;還比如紅極一時的某幸咖啡,他就是要開啟白領市場,而藍色偏中性、偏商務的調效能成功輔助品牌性格。但黑、白、灰呢?恐怕沒有品牌願意去說“我們就是要找到性冷淡人群”,也沒有品牌願意專門為小眾付出大量財力物力。

“轉化成價值”是設計的導向

        價值往往被量化成錢。經常有設計師一身傲骨,拿著高階白領的薪資,吐槽世俗對設計理念的不認可,並高喊著“這點錢買不到創意”。腦子確實是最值錢的東西,但是有人會為你的創意付費,你的創意、你的設計、你的勞動就應該被量化。不然同樣都是八小時工作,你一個用PS、sketch的憑什麼就比隔壁桌用PowerPoint、Word的賺得多?在你問別人拿錢的時候,先想想自己的成果能為公司賺多少錢!

        這就又回到了我們開篇說的問題,為什麼你覺得完美的設計,領導那一關過不去,他彷彿總是喜歡爛大街的形式。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所有領導都喜歡那個style?為什麼那種設計比比皆是?

        很簡單,公司都是以營利為目的,迎合市場、能創造更大財富的設計,在領導眼裡才是最好的設計,而作為設計師,你要做的是分析貴司產品的使用者群體、分析使用者使用場景、分析使用者心裡、分析設計中的重要資訊,把公司的一些營銷、引流等的目的先行實現,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藝術化加工。這就比如,一家針對中老年小額投資的金融公司,你是在沒必要做一個扁平、極簡的LOGO告訴你的領導這叫潮流,你的使用者看不懂,開啟APP的那一刻心裡也得不到能賺錢的充盈,你需要的就是畫一個符合公司產品特徵的金幣,如果你有好點子,那就去到金幣身上實現吧。

        其實,設計風格並無好壞,設計師追求主流風格用在工作中的做法也確實值得標榜。但是學習與應用本身就應該是靈活吸收、辯證應用,沒有必要通篇套用過來,畢竟拿來的不是自己的。這也算是初級設計師和優秀設計師的一個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