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究竟有什麼區別?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究竟有什麼區別?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近日,有朋友突然問了這麼一個問題:“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究竟有什麼區別?”

仔細琢磨一番,竟越發覺得這是一個好問題。有的時候,多琢磨琢磨會發現好多有意思的事兒。

在我看來,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差別可大了。但是這種差別在短期看來,卻是“毫釐”之間。然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當真正區別顯現,那就是難以逾越的鴻溝了。

時間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首先從最簡單的一點來說,讀書多的人氣質肯定會不一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是我中學數學老師一直強調的一句話。(至今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數學老師這麼在意這個)

氣質這種東西來說,由內而外的,最令人著迷。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2、讀書的人,更能瞭解自己。

其實很多人,都沒有做到中學政治課本上的“認識自己、悅納自己”,他們擅長的是“否定自己、放棄自己。”讀書的人,肯定會去在書中瞭解自己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怎麼去解決短板,怎麼提高長處。調查顯示,心理學是很多人讀書時選擇的門類。因此,讀書讓你更瞭解自己,更能活出自己。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其次,讀書的人若涉獵廣泛,那麼他的“世界觀”會比不讀書的人更加完善、成熟。因為本質上來說,影響世界觀的因素無非就是人+事情+無法親身經歷的體驗(主要為書)。

那麼在一個本身閱歷不是很豐富的情況下,讀書是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全面良好的世界觀的。對於不幸的人,你會更有同理心,因為你看過更多苦難;對於幸福的人,你會由衷為他們祝福。因為你知道幸福不容易;對於比你優秀的人,心裡會多一分平靜,雖說可能沒辦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可以多一分淡然;對於比你弱小的人,你會知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不需要狂妄自大。若你世界觀是優秀的,自然你的世界會更美好。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4、讀書的人,多相信夢想。

就像北大教授陳平原所說:“如果過了若干年,你半夜醒來發現你很久沒有讀書了,而且你沒有什麼負罪感的話,那麼說明你已經墮落了。讀書本身沒有什麼了不起,但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世界,你還在追求個人的板塊,你還有不滿足,還在尋找另外一種可能性,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說到底,讀書是一種精神生活。”

讀書,讓你不向這個世界投降。

讀書會讓你覺得世界還有不足,還需要你來讓它變得更好。

其實說了這麼多,讀書的人與不讀書的人從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因為大腦的豐盈是沒辦法用眼睛去看到的。在你和他的接觸過程中,你會感覺到很舒服,那種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東西。我想,是讀書的人與不讀書的人最大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