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不是模仿者的好看視訊,卻長成了YouTube的模樣

不是模仿者的好看視訊,卻長成了YouTube的模樣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國內視訊賽道越來越集中,大多數視訊平臺都在推內容計劃,鼓勵優質內容生產者。比如,11月1日的世界大會上,百度針對旗下短視訊產品好看視訊、全民小視訊提出了一系列創作者升級扶持計劃,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各家平臺都試圖將視訊平臺做成YouTube模樣,最後卻事與願違做成了Netflix形式的時候,而世界大會上宣佈的好看視訊,瞄準全球化內容引進和垂直化內容深耕,全方位扶持優質海外視訊創作者(如Zoomin.TV等),以及親子、遊戲、音樂類垂直視訊創作者,並推出全民創收計劃等鼓勵UGC創作熱情的舉措,反倒讓人看到了YouTube的影子。

而後來居上的好看視訊使用者數目前已突破2億,與國內主流傳統視訊平臺也已初具較量的實力。百度在2018年Q3財報中公佈,好看視訊9月份日活突破1200萬。據QuestMoboile秋季大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三個月裡好看視訊是國內日活500萬以上增速最快的App。且Q3季度以來,好看視訊日活躍使用者數呈持續增長之勢。

資料來源:QuestMobile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18年秋季大報告

當然,這與其母公司百度在技術和內容方面的深度探索與賦能也有很大關係。

本土視訊平臺賽道交匯,位次分野

本土視訊平臺賽道交匯,為尋找突破口構築內容堡壘,吸引使用者,各家視訊平臺都在強化自己的打法。而好看視訊等平臺通過採用使用者參與形成社群氛圍,自帶流量造血的YouTube模式,對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等傳統視訊平臺而言,則依然只停留在想象之上。

各平臺的核心打法已然出現了位次分野。總體來看,大致呈現以下幾種狀況:

1、內容販賣商和內容社群“各修棧道”。前者依靠瘋狂買版權以期形成內容壁壘,本質上依賴的是中心化的內容生產模式,主打“渠道”概念,比如愛優騰;YouTube和好看視訊則是流媒體內容池,通過去中心化的生產模式,由UGC/PGC/MCN一起創造內容,實質上做的是一個內容社群。二者從內容生產的組織形式上,就存在著分化。

2、PGC、UGC“分道揚鑣”。靠UGC生產內容,最大的優勢是能保證視訊內容的量,但是要沉澱下優質的內容,就得依賴PGC專業化的生產。而這是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路徑,自然激勵方法也就所有差別。比如,YouTube、抖音、好看視訊等靠機器演算法,千人千面,讓UGC有機會成名;而Netflix及愛優騰靠人工推薦,讓平臺自身的內容佔據流量大頭。

3、會員派和流量派“兵分兩路”。Netflix及愛優騰將運營重點放在付費會員上,營收也主要依靠會員費,這樣做的好處是營收比較穩定。但是,盈利模式過於單一,收入過度依賴會員費,這就容易出現問題,比如新增會員成本越來越高、本土市場已經接近天花板以及Netflix海外市場變現條件還未成熟等。而YouTube、好看視訊則是流量派,將運營重點放在盤活流量上,並通過多種模式進行流量變現,而不是單靠會員費。

本土視訊平臺造YouTube運動,到底誰離它更近

從內容呈現形式與佈局來看,優酷、愛奇藝、好看視訊等視訊平臺,都集合短視訊、長視訊、小視訊等形式,並且涉足娛樂綜藝。但愛優騰曾一度模仿YouTube形式,試圖營造社群生態,最終失敗。

與後起之秀好看視訊相比,二者除了基礎的內容獲取方式不同外,在流量運營、技術基因、內容挖掘乃至商業變現等方面也都存在著較大差異。主要體現在:

第一,流量鴻溝,買流量可靠,還是造流量可靠。大多數視訊平臺一直是處在買流量、找流量且對流量有路徑依賴的怪圈中。比如Netflix前端依靠好的內容公司,需要不斷買版權才能保證流量,後端還要靠好的流量入口輸血。

和快手、西瓜等視訊平臺不一樣,YouTube和好看視訊的前端內容創作沒有路徑依賴,更強調“靠使用者創造內容為主”的思維;而後端方面,好看視訊母公司百度與Google有相同的搜尋基因,都依靠資訊流推薦做分發,資訊性更強,反而能盤活流量、再造流量。

第二,技術賦能,“視訊+演算法”行,還是“演算法+視訊”行。以往的主流視訊平臺通常採用的是“視訊+演算法”的路徑,即先有視訊處理經驗和行業資源,後補演算法。而另一種方式則著重於“演算法”,比如Google宣佈使用AI整合AMP故事,加大視訊的搜尋結果權重。

而比起谷歌,百度在資訊流與AI視訊技術這方面的佈局,要早得多。比如,在視訊場景分析技術上,百度資訊流已實現了對視訊的100%機器自動分類,準確率超過98%,細粒度標籤超過3000多個,實現對視訊的深度理解;在人體視訊分析技術上,支援超過100多個肢體關鍵點,且人體區域前背景分割的精度超過94%,達到業界領先水平。顯然,好看視訊與YouTube一樣,其社交效果都依賴於母公司在搜尋上的AI技術積澱,而視訊AI技術又帶有強壁壘特徵。

第三,內容挖掘,要“漁夫”,還是要“魚夫”。比起採用自買(版權)自賣,以掌握內容渠道的“魚夫”模式相比,YouTube、好看視訊採用的UGC/PGC/MCN共創內容模式,使得內容挖掘的門檻有所降低,實質上扮演的是“漁夫”角色。

除此之外,漁夫進行內容挖掘,還要考慮內容呈現的穩定性。比如百度主要是用垂直社群內容的生產和分發,來保證內容社群的質量穩定呈現。即利用百度搜索+feed流推薦下的視訊,資訊集中,且根據使用者興趣和需求推薦,最後形成類百度貼吧的社群模式。

因而,每個使用者的百度App實際呈現的是不同的內容社群,比如經常看汽車、體育等相關資訊的使用者,則嵌入好看視訊的手百就是一個汽車或體育視訊社群。好看視訊也是基於此進行內容創造和分發,內容挖掘顯得相對主動。

第四,商業變現,“賣地”靠譜,還是“收租”靠譜。流媒體公司的屬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分發渠道與原創內容池。長遠來看,分發渠道作為商品化服務未來面臨的價格壓力將越來越大,Netflix只是個分發渠道,本質上是“賣地模式”,即做內容版權的一次性買賣。

而YouTube模式的內容池將成為更有價值的資產,本質上是“收租模式”,即建好陣地、反覆收租,盈利模式多樣。好看視訊本質上更貼近原創內容池,加之百度強大的廣告變現能力(從搜尋時代培養起來的,需要時間沉澱),內容的商業變現自然相對輕鬆。而百度強悍的廣告運營能力,對靠“收租”的原創者而言,怎麼樣都還是具備強大的吸引力。

相較於愛優騰等視訊平臺的傳統做法,好看視訊這種由使用者與平臺形成利益共同體,來共同搭建平臺的視訊內容生態,內容輸出的持續性上和彼此間的關係都要穩定得多。而依賴百度搜索業務所形成的視訊AI技術優勢,抖音、快手等靠UGC生產內容的短視訊平臺在資訊分發與內容搜尋方面,與好看視訊又不在一個段位。

顯然,好看視訊並未刻意模仿,只是順勢藉助百度AI技術、資訊流等優勢,反倒長成了YouTube的模樣。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 AI新媒體“智慧相對論”創始人;

4作家:【移動網際網路+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5《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6鈦媒體、介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7“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8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慧公司傳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