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騰訊 建造 通天塔 的 帝企鵝

騰訊 建造 通天塔 的 帝企鵝

               

騰訊:建造“通天塔”的“帝企鵝”

聖經的創世紀十一章中有一個關於“通天塔”的故事:人們很勤勞的工作,很崇拜上帝。於是有人提議說,咱們建立一座通天塔,到上帝居住的地方去看望他,表達我們的崇敬。於是一呼百應,人們開始齊心協力建設通天塔。可是上帝認為人們要是建成了通天塔,來到“天國”會影響他的權威,於是上帝想阻止人們。但上帝又不能直接毀掉通天塔,怎麼辦呢?最後上帝把不同地區人們的語言做了改變,不同地區的人說起了不同的話,因為語言不通而難以相互溝通,人們之間難免有猜疑和不信任。齊心協力,已經沒有了基礎。最後,上帝達到了目的,通天塔沒有被建成。

今天的騰訊,成功地解決了幾億中國網民的“溝通”難題,已經成長為一隻龐大的“帝企鵝”。回顧騰訊的成功,借用流傳甚廣的一句話“農村包圍城市”來形容頗有幾分道理。創始人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系,不是李彥巨集般的海歸派,也不具備陳天橋那樣的傳統產業背景,以一個普通軟體工程師的身份抓住了即時聊天這一點,走從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先擴大發展使用者資源,再多元化鞏固龐大的帝國。

馬化騰是中國最早的那批網民中的“極客”,在上大學期間,他就非常沉迷慧多網,1995年還創辦了一個叫做PonySoft的知名站臺,那段時期,他結識了很多朋友如丁磊、求伯君,後來這些人大部分都成長為中國網際網路江湖上的大佬。那些青蔥歲月,除了年輕,還有著屬於那個年齡階段特有的迷茫。看到同為打工仔的丁磊靠著免費電子郵箱系統攻城拔寨,走向成功,與丁磊在CFido上有過交情、同有電信背景的馬化騰心中不免泛起陣陣漣漪。

1993年馬化騰從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憑藉出色的計算機技術進入潤迅做軟體工程師,從事網際網路傳呼系統研究開發工作,隨後通過開發股霸卡和炒股等副業賺到第一小桶金。具備“尋呼業背景”,而且是“網蟲”級高手的馬化騰在1997

年接觸到了ICQ(以色列人發明的即時通訊軟體鼻祖,1998ICQ以一種星火燎原的態勢風靡全球,用ICQ聊天在當時是一種時尚行為)。因為提出的網際網路方向開發想法沒有得到潤迅的重視,加上丁磊成功的啟發,1998年初,馬化騰就開始考慮獨立創業,同年10月份騰訊公司正式成立。

19992月,馬化騰和張志東開發了中文OICQ。和ICQ相比,OICQ一誕生就具備更加緊貼中國網民需求的特性,如支援中文、具備離線訊息的功能;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線上使用者的名錄隨意選擇聊天物件。此外,OICQ還提供個性化頭像。OICQ誕生後,馬化騰把它與老本行結合了起來:傳統優勢服務——網路尋呼,這也成了當時有別於同類簡體字ICQ

版本的一個特色。隨後,馬化騰將OICQ軟體掛在網上,供網民們免費下載使用。很快,OICQ就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在大學校園裡風靡一時,然後OICQ又以校園為中心,在白領人群中快速傳播。

在馬化騰的好朋友王峻濤(原8848創始人,現6688總裁)看來,OICQ之所以會成為人們喜歡的工具,是和東方人含蓄的天性有關。的確,大家都喜歡和別人交流,可是都不習慣當面和陌生人隨意地交流。OICQ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讓所有的人可以躲在電腦後面輕鬆地交談,開創了中國過去5000年從來沒有的一種交流文化。更重要的是,馬化騰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用他自己深刻的理解和超凡的直覺,一直在把握這種文化程序中OICQ產品需要做出的改進。OICQ已經比其他即時通訊更適合中國人,更為中國的男女老少習慣、喜歡,成為日常溝通的一個基本工具。能做到這一點,和馬化騰本人的工作、生活一直沒有離開網路有著極大的關係。其實連馬化騰自己也可能是用這種流行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愛情,有知情人曾說:對馬化騰來說,現在OICQ不僅是他的工作,而也是興趣。他和太太就是通過QQ認識的,不過當時她也不知道馬化騰是誰,只知道是位工程師。

溝通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和衣食住行一樣是基本需求。

—— 彼得·德魯克

隨著上網人數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網上聊天的行列,網蟲們以極大的熱情體驗著網上聊天這種全新的交流方式。關注使用者的需求以及需求的實現,能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網民對於網上聊天的熱情和種種行為表現。正如王峻濤所評價的,QQ使得網民通過網際網路溝通得更方便,成本也大大降低,恰好解決了人們在交流需求中的自由和安全兩大心理障礙。

中國和美國網民的年齡層有很大不同,在美國各年齡層網民分佈比較均勻,64歲以下的人普及率都在60%以上,而中國普及率只有10%,其中1824歲普及率最高,達到39%,其次是2530歲,普及率為25%。在當時中國網民群體中絕大多數的青少年有著比成年人更強烈的溝通需要,而且更加樂於和陌生人溝通。QQ能提供“穩定”的溝通,一大排好友列表,讓年輕人很容易找到朋友,如果想要結識陌生朋友,去聊天室、遊戲廳或部落格轉轉,拿到對方的QQ號,就能讓好友列表變得更長,這很符合年輕人喜歡交朋友的心理。針對不同的圈子,QQ還提供了“QQ群”,同學、同行、同一興趣的人群,均可以通過加入它而獲得長期穩定的即時溝通。

在網民的溝通交流需求背後,“網戀”也曾一度成為那個年代的熱門詞。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的現代社會中,現代人因為自身對愛與歸屬的基本需求與現代社會要求人越來越獨立、個體化兩者之間產生了衝突,將人們摒入一種深刻的內在孤寂當中;個人在內心存在著強烈的孤獨感,越來越急於有一股尋求可以給予個人內在穩定性的強烈需求。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尋求愛情的成本與所承擔的風險越來越高,人們一方面渴望愛情,另一方面又害怕愛情所帶來的不安全感,產生了新的矛盾。隨著網路的普及和QQ的推出,人們發現在虛擬的網路上可同時滿足對愛及安全感的需求。QQ網路世界的交友模式與現實社會中的戀愛交往模式有共同點,再加上因為QQ匿名的特性,容易使彼此互不認識的男女雙方很快地建立起親密的關係,進而發展為相互心靈上的依賴關係,這使得網路上容易擦出愛情的火花,這也正是QQ得到迅猛發展的另一個原因。在199911月出版的第一本網路暢銷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中,描述了一對未曾謀面,卻真心相愛的兩個年輕人的故事,他們認識的契機是網路上的一個即時通訊聊天工具OICQ。這本書在大學生和白領中的暢銷對OICQ的下載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QQ在大學生和白領中的流行,使當時PICQCICQ等競爭對手紛紛敗下陣來。然而,隨著QQ使用者數大量增加,僅是每月每臺伺服器幾千元的託管費,就讓弱小的騰訊公司直不起腰來,更不要說購買新的伺服器了。“網頁、系統整合、程式設計……什麼業務都敢接”,正如馬化騰自己所言,當時的期望很簡單,讓公司活下去。馬化騰和拍檔們為了讓QQ這個小傢伙存活下來,碰到了不少尷尬和困惑。其他專案賺來的錢根本養活不了它,銀行借貸似乎更不可能,“使用者數量”不可能成為借貸信用,他們想找一個人投資,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或許很難想象,在不創造任何利潤的時候,馬化騰和他的夥伴們把賺來的錢源源不斷地投入到一個並不賺錢的業務中去,這在傳統行業是匪夷所思的。199911月,QQ推出的第10個月,註冊人數已經超過100萬,這是馬化騰從未想到的。也就是在那個月,騰訊公司的賬面上只有1萬多元了,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發不出。在這種窘況下,有人建議馬化騰把這個小有人氣的軟體賣掉,這一次馬化騰認定 “再好的專案也如同那張暗藏艱險的藏寶圖,除了努力,沒有人送你去那個地方”,他選擇了堅持,幾經周折之後,馬化騰找到了美國IDG和香港盈科數碼。2000年初,這兩家公司決定一共給騰訊投資220萬美元,然後各拿走20%的股份。

如馬化騰2011130日在其騰訊微博中對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轉播”並提到的:“感謝IDG早年對騰訊的投資,才有發展的可能,尤其是當年盡職調查完成後但協議還未正式簽署時能先借款購買伺服器滿足迅速增長的使用者需求,非常關鍵”。QQ這隻企鵝在得到雪中送炭的資金後,面向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整體服務和支撐能力大大增強,及時地跟上和滿足了當時迅猛增長的騰訊使用者需求。

另一方面,與其他同期的網際網路企業一樣,騰訊也立即面臨了2000年的網路泡沫災難。幸運的是,2001年初,中國移動公司推出了“移動夢網”服務,以及移動夢網通過手機簡訊代收費的“二八分賬”合作模式(電信運營商分2成、ICP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分8成)。這對於當時已擁有接近一億註冊使用者但卻沒有收費渠道的騰訊來說,真算是自助者天助。騰訊立即開通了移動QQ業務,發展收費會員,並針對收費會員開展更多的增值服務。一瞬間,騰訊成了移動夢網的骨幹,好的時候,騰訊佔據了移動夢網內容提供商7成的業務份額。到2001年底,騰訊終於實現了盈利。20046月,騰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正式掛牌上市,騰訊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主機板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其實,因為中國移動而獲救的不僅僅是馬化騰的騰訊,在2002年的下半年,新浪、搜狐和網易三大入口網站的業績也先後飄紅。手機簡訊代收費模式幫助了當時除了網遊(網遊以出售實物點卡作為當時的收費模式)以外的大部分具備龐大使用者基數,但又找尋不到收費模式的網際網路企業。

到現在,QQ這隻企鵝的發展已經深刻影響和改變了中國數億網民的溝通方式和生活習慣,從而直接影響到現代社會的行為模式,極大地加快了資訊傳遞速度,提高了工作學習效率,有更多的使用者依託於QQ的平臺進行資訊傳遞、溝通、娛樂和商務活動。在日常社會生活中,QQ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相隔千里的家人可以利用QQ視訊、音訊來溝通親情,老師可以利用QQ來與學生近距離交心,熱心人可以利用QQ來發起公益活動;在商業領域,大多數企業也開始利用QQ提升企業溝通效率,成為必不可少的現代化網路辦公方式和手段之一。馬化騰所創造的QQ通過改變溝通方式,直接影響了網際網路時代的進步,它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巨大的、便捷的溝通平臺,它在人們生活中實踐著各種生活功能、社會服務功能、商務應用功能,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創造著更廣闊的網際網路應用前景。

很多人都說,一直以來,馬化騰其實就是騰訊最大的產品經理,他在很多時候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騰訊產品兩位一體的“使用使用者和總設計師”,他甚至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體驗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這點和本書前面所述的hao123李興平的成功之道如出一轍。在傾聽使用者的聲音上,騰訊也經常顯得比其他公司更加用心——他們摒棄了使用者提意見時只有一個郵件地址的做法,而是幾乎給每個產品都開設了意見反饋的罈子。一個使用者在早上6點提出“應該為QQ影音增加粘合功能”的建議後,不到十分鐘就收到了產品經理的回覆:這個功能將在下個版本中被增加進去。同時,騰訊內部會給一款遊戲或者其他產品更多的時間去改善,去養成,兩三年之後,產品也完善了,使用者也慢慢積累起來了。筆者在這3年內一直將騰訊的QQ郵箱作為辦公聯絡工具,親身經歷和體驗了騰訊對於一個產品的持續改進。

201035,騰訊QQ同時線上使用者數首次突破1億,截至2010930日,QQ即時通訊的活躍賬戶數達到6.366億,最高同時線上賬戶數達到1.187億。在騰訊這隻“帝企鵝”已手握超過6億網民使用者、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霸主的今天,它似乎已經無所不做,從郵箱、遊戲、門戶、搜尋、電子商務到視訊、空間、支付、微博、手機瀏覽器、團購……一路走來,騰訊不斷承受著業內諸如“毫無創新”、“抄襲模仿者”等罵名。但其實每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都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平臺”,就像一個超級市場,網民今天想買的東西全部都能在我這裡買到。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網際網路使用者並不關心這些服務是由哪家公司在提供,而只會關心哪些服務對於自己來說用起來更方便。騰訊從國內即時通訊領先者到門戶後來者的轉換,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毫無疑問,騰訊(股票程式碼:0700.HK)是今天中國網際網路的巨無霸。截至20107月份的資料顯示:騰訊的單季度收入規模已經超過42億元,幾乎是中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季度收入的總和,而且還在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態勢;騰訊的市值超過2500億港元,約相當於100多個新浪或3個阿里巴巴;其產業佈局既廣又深,幾乎所有的主流網際網路公司都與騰訊發生著聯絡:大部分是競爭,當然也有合作。

騰訊幾乎從不公開“宣佈”自己進入什麼領域,而是讓產品悄悄上線,當騰訊這樣做時,沒有哪一家與其上線產品有潛在競爭關係的領頭公司不會心頭一涼。只要使用者需要,騰訊絲毫不會覺得自己的產品線過於豐富,在騰訊自己看來,一切工作就是圍繞使用者需求,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創新。在經歷2010年的3Q大戰後,面對日益增長和演變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海量需求,騰訊開始加速其“開放、共享”的戰略。2011112日開放QQ空間,邁出“開放,共享”計劃第一步之後,騰訊旗下的大部分產品也開始頻頻加大開放力度,如QQ商城、財付通、騰訊微博、拍拍等平臺都已向合作伙伴伸出“橄欖枝”,合作伙伴可以通過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程式設計介面)接入、統一認證、接入應用、商務合作等各個層面與騰訊開放平臺接軌。在資本層面上,2011124日騰訊公司更是宣佈成立了騰訊產業共贏基金,按照國際通行的企業內部基金形式運作,預計投資規模達50億元,為網際網路及相關行業的優秀創新企業提供資本支援,更好地滿足到騰訊開放平臺上的多樣使用者需求。

20107月,騰訊遊戲總裁任宇昕出席Chinajoy2010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產業高峰論壇所講的:“拋開商業數字,滿足使用者需求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仔細分析騰訊的成功之道,我們很容易發現騰訊其實是一家持續緊貼使用者需求、持續改進產品使用者體驗、值得學習和敬畏、真正的使用者型網際網路企業,其越來越全面的產品佈局正是其緊貼使用者需求的防守式“攻擊”,這也說明了騰訊對於未來(全面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清醒。

本文節選自《網際網路之達芬奇密碼:浪潮揭祕:與中國五億網民互為影響的網際網路》一書。

《網際網路之達芬奇密碼:浪潮揭祕:與中國五億網民互為影響的網際網路》一書已由電子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書Mull He編著。

 

中國互動出版網:

噹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