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我們一起寫框架】C#的AOP框架

【我們一起寫框架】C#的AOP框架

前言

AOP,大家都是聽過的,它是一種面向切面的設計模式。

不過AOP雖然是被稱為設計模式,但我們應該很少能看到AOP設計的框架。為什麼呢?

因為,AOP單獨設計的框架幾乎是無法使用的。普遍的情況是,AOP要是和其他設計模式結合在一起使用。

所以,AOP雖然是設計模式,但我認為它更接近一種設計元素,是我們在設計框架的作料。

其實AOP的原理就是將公共的部分提取出來,這件事,即便不考慮設計模式,每個開發人員在工作時也是會做的。也就是說,在AOP設計模式被提出來之前,我們就在應用AOP的設計了。

那麼,為什麼還要單獨將AOP拿出來說事呢?

我認為,主要目的應該是要強化切面的重要性。因為設計框架時加入AOP的理念,確實會讓框架更加立體。

AOP的應用

AOP既然是一種作料,那麼它的應用就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出現在任何場合的。

下面我們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AOP的應用。

----------------------------------------------------------------------------------------------------

我們在開發的時候,通常會有這樣的需求。

[將函式的入參和返回值記錄到日誌中][入參中為負數丟擲異常]

當我們面對這樣的需求時,通常會將入參和返回值全部傳到一個獨立的操作函式中,對其進行相應的操作。

這樣實現,就是AOP的理念;不過稍微開發者處理時,稍微繁瑣了一點,因為每個函式都要處理。

為了減少這種重複操作,讓我們一起來編寫函式的切面AOP把。

AOP框架的實現

首先,我們一起看下AOP框架應用後的效果。

在下面程式碼中,可以看到,我們定義了一個AOPTest類,然後呼叫了他的Test方法,之後傳入了一個正數和一個負數,如果函式丟擲異常,我們將輸出異常的訊息。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OPTest test = new AOPTest();
        try
        { 
            test.Test(518);
            test.Test(-100);
        }
        catch(Exception ex)
        {
            Console.WriteLine(ex.Message);
        }
        Console.ReadLine();
    }
}

接下來我們看下AOPTest類的定義。

[Kiba]
public class AOPTest : ContextBoundObject
{ 
    
    public string Test(int para)
    {
        Console.WriteLine(para);
        return "數字為:" + para;
    }
}

程式碼如上所示,很簡單,就是輸出了入參,不過有兩個地方需要注意,該類繼承了ContextBoundObject類,並且擁有一個KIba的特性。

然後,我們看下執行結果。

從執行結果中我們看到,第一個函式正常輸出,但第二個函式丟擲了異常,而且異常的Message是異常兩個漢字。

這就是我們AOP實行的效果了,我們的AOP框架對函式入參進行了判斷,如果是正數,就正常執行,如果為負數就丟擲異常。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AOP框架是如何實現這樣的效果的。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下Kiba這個特性。

[AttributeUsage(AttributeTargets.Class)]
public class KibaAttribute : ContextAttribute
{
    public KibaAttribute()
        : base("Kiba")
    {
    } 
    public override void GetPropertiesForNewContext(IConstructionCallMessage ctorMsg)
    {
        ctorMsg.ContextProperties.Add(new KibaContextProperty()); 
    }
}

程式碼如上所示,很簡單很基礎的一個特性,不過它繼承了ContextAttribute類,並重寫了其下的方法GetPropertiesForNewContext。

這個方法是幹什麼的呢?

我們可以從函式名的直譯來理解它是幹什麼的,GetPropertiesForNewContext直譯過來就是建立新物件時獲取他的屬性。然後我們看到,我們重新了該方法後又為他添加了一個新的屬性。

而我們新增的這個新的屬性將截獲擁有該特性的類的函式。

【PS:該描述並不是ContextAttribute真實的執行邏輯,不過,初學時,我們可以先這樣理解,當我們更深入的理解了函式的執行機制後,自然就明白該類的意義。】

 下面我們看下KibaContextProperty類。

public class KibaContextProperty : IContextProperty, IContributeObjectSink
{
    public KibaContextProperty()
    {
    } 
    public IMessageSink GetObjectSink(MarshalByRefObject obj, IMessageSink next)
    {
        return new KibaMessageSink(next);
    } 
    public bool IsNewContextOK(Context newCtx)
    {
        return true;
    }  
    public void Freeze(Context newCtx)
    {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 return "Kiba"; }
    }
}

程式碼如上所示,依然很簡單,只是繼承並實現了IContextProperty和IContributeObjectSink兩個介面。

其中我們重點看下GetObjectSink方法,該方法用於截獲函式。

我們可以看到該方法的兩個引數,但我們只用到了一個IMessageSink ,並且,該方法的返回值也是IMessageSink。

所以,我們可以想到,該方法的本來面目是這樣的。

public IMessageSink GetObjectSink(MarshalByRefObject obj, IMessageSink next)
{
    return next; 
} 

也就是說,IMessageSink 封裝了函式的一切內容,那麼我們的AOP實現的地方也就找到了。

於是我們用KibaMessageSink類處理一下IMessageSink 。

KibaMessageSink程式碼如下:

public class KibaMessageSink : IMessageSink
{
    private KAspec kaspec = new KAspec(); 
    private IMessageSink nextSink; 
    public KibaMessageSink(IMessageSink next)
    {
        nextSink = next;
    } 
    public IMessageSink NextSink
    {
        get
        {
            return nextSink;
        }
    } 
    public IMessage SyncProcessMessage(IMessage msg)
    { 
        IMethodCallMessage call = msg as IMethodCallMessage; 
        if (call != null)
        {
            //攔截訊息,做前處理
            kaspec.PreExcute(call.MethodName, call.InArgs);
        }
        for (int i = 0; i < call.InArgs.Count(); i++)
        {
            var para = call.InArgs[i];
            var type = para.GetType();
            string typename = type.ToString().Replace("System.Nullable`1[", "").Replace("]", "").Replace("System.", "").ToLower();
            if (typename == "int32")
            {
                int inparame = Convert.ToInt16(call.InArgs[i]);
                if (inparame < 0)
                {
                    throw new Exception("異常");
                }
            } 
        }
        //傳遞訊息給下一個接收器 
        IMessage retMsg = nextSink.SyncProcessMessage(call as IMessage);   
        IMethodReturnMessage dispose = retMsg as IMethodReturnMessage;
        if (dispose != null)
        { 
            //呼叫返回時進行攔截,並進行後處理
            kaspec.EndExcute(dispose.MethodName, dispose.OutArgs, dispose.ReturnValue, dispose.Exception);
        } 
        return retMsg;
    } 
    public IMessageCtrl AsyncProcessMessage(IMessage msg, IMessageSink replySink)
    {
        return null;
    } 
}

我們重點看下SyncProcessMessage方法。

可以看到,我們在方法呼叫先呼叫了KAspec類的PreExcute方法,該方法用於把入參輸出到日誌中。

接下來,我們對入參進行了判斷,如果入參是負數,我們將不執行函式,直接丟擲異常。

然後我們呼叫KAspec類的EndExcute方法,將返回值輸出到日誌中。

再然後,我們才返回IMessage,讓函式完結。

下面我們一起看下KAspec類的實現。

/// <summary>
/// 切面
/// </summary>
public class KAspec
{ 
    #region 處理
    /// <summary>
    /// 前處理
    /// </summary> 
    public void PreExcute(string MethodName, object[] InParams)
    {

        Logger.Info("==================== " + MethodName + ":" + " Start====================");
        Logger.Info(string.Format("引數數量:{0}", InParams.Count()));

        for (int i = 0; i < InParams.Count(); i++)
        {
            Logger.Info(string.Format("引數序號[{0}] ============    引數型別:{1}    執行類:{1}", i + 1, InParams[i])); 
            Logger.Info("傳入引數:");
            string paramXMLstr = XMLSerializerToString(InParams[i], Encoding.UTF8);
            Logger.Info(paramXMLstr);
        }
    } 
    /// <summary>
    /// 後處理
    /// </summary> 
    public void EndExcute(string MethodName, object[] OutParams, object ReturnValue, Exception ex)
    {
        Type myType = ReturnValue.GetType();
        Logger.Info(string.Format("返回值型別:{0}", myType.Name));
        Logger.Info("返回值:");
        if (myType.Name != "Void")
        {
            string resXMLstr = DataContractSerializerToString(ReturnValue, Encoding.UTF8);
            Logger.Info(resXMLstr);
        }
       
        if (OutParams.Count() > 0)//out 返回引數
        {
            Logger.Info(string.Format("out返回引數數量:{0}", OutParams.Count())); 
            for (int i = 0; i < OutParams.Count(); i++)
            {
                Logger.Info(string.Format("引數序號[{0}] == 引數值:{1}", i + 1, OutParams[i]));
            }
        }

        if (ex != null)
        {
            Logger.Error(ex);
        }
        Logger.Info("==================== " + MethodName + ":" + " End====================");
    }
}

程式碼如上所示,就是簡單的日誌輸出。

到此,我們的AOP框架就編寫完成了;其上的程式碼編寫都是為KAspec服務,因為KAspec才是切面。

也就是說,只要將特性Kiba賦予給類,那麼該類的函式,就被攔截監聽,然後我們就可以KAspec切面中,做我們想做的操作了。

最後,我們再回頭看下AOPTest類。

[Kiba]
public class AOPTest : ContextBoundObject

可以看到,該類不止擁有Kiba特性,還繼承了ContextBoundObject類,該類是幹什麼的呢?

ContextBoundObject類是內容邊界物件,只有繼承了ContextBoundObject類的類,其類中才會駐留的Context上下文,並且會被ContextAttribute特性攔截監聽。

呃,其實,這樣解釋還是有點不太正確,不過我也沒找到更好的說明方式,如果你還理解不了,也可以去MSDN查詢下,當然,MSDN的解釋是反人類的,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

框架程式碼已經傳到Github上了,歡迎大家下載。

----------------------------------------------------------------------------------------------------

注:此文章為原創,歡迎轉載,請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此文連結!若您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請點選下右下角的推薦】,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