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鏈塊觀點03期】賦能商品溯源!區塊鏈技術的天命所在?

【鏈塊觀點03期】賦能商品溯源!區塊鏈技術的天命所在?

原文連結:【鏈塊觀點】賦能商品溯源!區塊鏈技術的天命所在?

 

01

金融行業,一直被公認是區塊鏈技術最先落地的領域。實際上,不僅是金融,商品溯源或許成為近年來就可以快速落地的應用場景

 

溯源行業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當時歐洲大面積爆發瘋牛病,眾多歐盟國家為了應對這個棘手的難題,在CAC生物技術食品政府間特別工作會議上提出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以嚴控食品安全。這也成為了溯源行業的起點。

 

後來,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創新技術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被不斷髮展和完善,如今它已經具有標識唯一、資訊容量大、防偽等一系列優點,成為了溯源行業最為重要的支援性技術之一。

 

然而,雖然傳統溯源技術高速發展了很多年,始終還是有一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即資料的可篡改性

 

02

直到區塊鏈的誕生,讓人們看到了溯源技術突破的曙光——其資料的不可篡改、可溯源特性與溯源行業契合度極高,從而有望建立起一套數字化信任體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溯源

 

傳統溯源技術的“資料可篡改”,一定程度上可歸因為中心化資料儲存、資料孤島、竄貨等諸多問題。以我國的電子監管平臺為例。

 

2005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完成了中國藥品電子監管平臺的建設。到2012年,包括精神藥品、麻醉藥品、注射劑、疫苗在內的上千種藥物就已經全部被納入系統。

 

而這種電子監管的做法是:在各種藥品的最小銷售單位上印製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的編碼,從製藥廠家流通到各級代理商,再到藥店、醫院藥房等終端,任何一次的藥品出庫入庫、核准核銷,都需要掃碼記錄以保證藥品的流通全程都可以被追溯。

 

通過掃碼記錄流程資料,看起來牢不可破,實際上卻影射了傳統追溯技術的三個劣勢

 

(1)中心化儲存:所有的資料都握在商業模式囊括的利益相關方,比如源頭製造企業、渠道商、零售商等;

(2)資訊孤島:一個系統中,各個流通環節之間的資料由於種種原因完全孤立,不能共享;

(3)惡意竄貨:傳統的商品生產流通過程,往往處於封閉系統之內,資訊不透明不公開。

 

而這三個劣勢最終都指向一個痛點,即任一流通環節的產品資訊都可能被篡改,甚至偽造,這樣,產品的安全性就不能得到保障。

 

03

而區塊鏈技術因為自身的特性,擺脫了以往溯源技術的固有劣勢。

 

第一,區塊鏈完成了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轉換。在一個區塊鏈網路中,資訊的交換是不需要第三方參與的,點對點即可直接進行。而去中心化的特性,實現了讓網路內眾多節點一起維護公開資料的公平性,從而完全消除了個體對資料篡改的可能。

 

第二,從原料供應、產品生產,經過渠道流通,最終抵達零售終端。這一系列流程中關於產品的資料資訊,都可以被上傳至區塊鏈,然後被儲存。由於每一個區塊都具有上一區塊的hash值,因此,當資訊被下一區塊確認,就不存在被篡改的可能性。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資訊孤島模式下資訊不互通的難題。

 

比如,在最近的長生生物“假疫苗”事件中,企業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規行為,如果區塊鏈溯源技術在這個行業得以應用,也許可以避免這樣的惡果出現。

 

通過建立聯盟鏈或公有鏈,讓藥企、物流、監管部門、醫療機構、使用者都納入分散式賬本體系,將疫苗從生產到接種全流程的完整資訊都可以在區塊鏈上被共識。其底層技術——非對稱加密技術的應用,可以讓關鍵資訊以hash的形式被傳遞,任何對關鍵元資料的篡改都將讓hash謬以千里;

 

第三,在區塊鏈技術下,任何人都有權查驗區塊鏈的資料資訊,資訊的流轉與更迭變得高度開放與透明。惡意竄貨行為在萬千雙眼睛的緊盯之下,自然無處遁形。

 

04

那麼,既然區塊鏈溯源的優勢這麼明顯,是不是馬上就可以落地到實際的應用場景,開始重構每個行業了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暫時還不能。原因是商品溯源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把商品資料資訊化,除了區塊鏈提供底層技術支援,還需要與IOT技術、防偽技術、溯源機制等相協同,在具體的行業落地,還有一段路要走。

 

確實如此,區塊鏈溯源是把多種技術綜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系統型解決方案,因此僅依靠區塊鏈技術實現溯源,是遠遠不夠的。區塊鏈作為最底層的技術,只能實現資訊的記錄,而不對價值做任何判斷,保證資訊上鍊後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被追溯性,是需要其他技術來做補充的。

 

 

在全球範圍內,溯源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是食品和藥品行業。與此同時,在這兩個領域實現區塊鏈溯源,保障全世界人民的飲食和醫藥安全,也是我們全體區塊鏈人的共同期許。雖然到目前為止,區塊鏈溯源技術還不成熟,但是請相信,在全體同行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天一定不會讓我們等太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