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戲院與造船,沒落與重生──藝術節《匠木浮城》

戲院與造船,沒落與重生──藝術節《匠木浮城》

戲院與造船,沒落與重生──藝術節《匠木浮城》

排練中的《匠木浮城》選段

荒廢已久的清平戲院成為了今年藝術節《匠木浮城》的演出場地,讓人滿是期待。但這地方與造船業究竟有何關係,為何要選這樣一個地方去演出?有什麼特殊意義嗎?「在修復中的清平戲院內演出,對於我們、對於這套戲劇而言,其實很切合我們想傳達給觀眾的訊息。除了戲院內的空曠感和船廠相似外,我們能夠在這個戲院內演出,更是重新建立了它的用途和價值——就像是讓它重生了一樣。」《匠木浮城》的導演莫家豪說。

「夢劇社」曾舉辦「再續船夢」社群藝術計劃,也曾戶外演出《漂流船廠》,就連本次演出《匠木浮城》也與之前的作品同樣圍繞著一個主題——造船業。澳門有四大傳統手工藝,每一樣都需要推廣和保育,莫家豪坦言,選擇這行業是因為緣分和時機,以及自己作為一個創作者本身的偏好。「其他手工藝的主題,我想,還沒到最好的時機去述說他們的故事,而在現在這刻,去做造船業這個題材,我覺得是合適並且重要的。而且我真正接觸到的,與造船業有關的那些人、那些故事、那些畫面,都感動了我,所以我選擇了去做這個主題。」

今次劇團決定將演出由社群搬到清平戲院上演。那是澳門一所已結業的戲院,為粵港澳地區最早開辦的戲院,曾經是粵劇表演的一個重要場地,後來則兼放電影,但隨著1990年代澳門戲院業的市道不佳,戲院在1992年結業。場地與真正的船廠明顯有別,但莫家豪亦不打算在戲院搭建一座真船廠作為佈景。

「我們這一代人已經不可能再見到曾經的景色,不可能再見到那個時代的輝煌景象。我們只能盡全力嘗試去重塑當年的氛圍,去吸引他人多關注這個議題,去喚起澳門人對這些文化的保育意識。」

正如藝術節網頁中寫道:「時代變遷,澳門手工造船業會否成為黃昏下漸消的錘響?當澳門產業重心轉移,老船廠見證的輝煌時代是否必將走入歷史?老船匠的生命故事、老船廠的興衰歷程,帶來的不只是懷舊,更注入新思考和新未來!」《匠木浮城》將引領我們一起用戲劇來發掘答案。

至今,舊清平戲院的外牆仍可見「清平戲院」四個大字作為歷史見證

撰文/盧詠珈
資料/林千惠
攝影/盧詠珈
相片來源:澳門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