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On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On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某一天睡前看了下李安的《臥虎藏龍》,這是一部“只聞其名而未見其人”的電影,這次正好帶著純粹放鬆、休閒的心態去看看,說不定能彌補一點什麼。但在整個觀看的過程中,感受並不深,也許因為自己並不是一個武俠迷,不理解其中的江湖;也許因為影視媒介不太適合我,若是看書,傳達的資訊可能會更有滲透性。看完後,在豆瓣上腦補了下影評,看了一些人物和主線的分析,也加強了對其中一些鏡頭的畫面和配樂的認識。

第二天醒來,不知怎麼就從玉嬌龍的故事聯想到自我驅動、領導和管理以及方法論的一些事兒。當然,有可能和我當前的心理狀態相關,工作兩年多,難得化主動請求為被動約談,只是處理得並不優雅、和諧,這直接導致我會回首過去、審視自己進而做一些總結云云,其中不可避免的會想一想領導和管理的那些事兒,談一談如何自我驅動做一個打不死的小強,水到深處了不忘補充一點理論以免誤入歧途。我想這會是一個比較靠譜的解釋。

以下就從《臥虎藏龍》說起,談一談關於領導和管理、自我驅動以及理論的話題,僅限於個人知識和經驗,可能導致一定程度的不適應。特別註明,這不是一篇影評。

臥虎藏龍

成語“臥虎藏龍”出自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椅藏虎,盤根似臥龍”。現在一般意指深藏不露的人才,比如歷史上著名的臥龍先生,或《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

電影故事梗概:

玉嬌龍有一個江湖夢,也許並非希望做一個來無影去無蹤的大俠,只是為了好玩而已。她十歲起隨師孃碧眼狐狸祕密習武,早就青出於藍卻未曾顯露;直至出閣時遇俞秀蓮盜青冥劍,內心矛盾激化,一心想浪跡江湖;這時,她的人生導師出現了,李慕白見其天賦異稟不忍誅殺,一心想收她為徒,為其導正武藝、約束心性,以免變成一條毒龍;可惜玉嬌龍不聽教誨一再使性任氣、大打出手:在酒館單挑群雄,在鏢局對打俞秀蓮,在竹林大戰李慕白;接著在李慕白與碧眼狐狸的最後一戰中,李慕白為救玉嬌龍一命中毒針而死,俞秀蓮告誡玉嬌龍一定要真誠地對待自己;最後,玉嬌龍秉承遺願來到武當山,在羅小虎許下一起回西藏的心願後,從山上縱身跳下,不知所蹤。

我這兒使用自己的意志生搬硬套出幾條線,以作開場:

1) 玉嬌龍師承碧眼狐狸(和李慕白?)學藝,算是被領導和管理。

2) 玉嬌龍祕密習武卻青出於藍,以及隨後浪跡江湖,算是自我驅動。

3) 玉嬌龍劍術高超卻需李慕白導正武藝、約束心性,最後縱身跳崖,算是缺少理論。

以下是第一篇,關於領導和管理。

領導和管理

領導,對應的英文是Leadership(領導力)。管理,對應的英文是Management。維基百科的詞條很長,內容很豐富,暫且還沒有讀完,也沒有理解透。但以我目前的理解水平,可以簡化如下:

  • 領導:做正確的事。這是What的問題,即做什麼,判斷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這也是決策,決定了大方向或者要達成的目標。
  • 管理:正確的做事。這是How的問題,即怎樣做,如何高效能地完成一件事;這也是執行,決定了具體細節和完成的效能。

大雁南飛

領導站在最高處,是舵手,是揮棒之人,可謂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決定了我們是齊心戰鬥,是陪太子讀書,還是瞎折騰,抑或是淪為炮灰。管理者的角色很複雜,對上要做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下要做奶爸,讓崽兒們茁壯成長。

我們都希望領導是英明神武的,所以害怕站錯隊;因為我們害怕浪費時間,所以希望管理是合理高效的。但這種情況也會屢見不鮮:領導拍拍腦袋下達一個指令,管理者就開口允諾大張旗鼓地組建團隊,傳達指示要如何如何,結果可能是:

1)不慍不火一年時間過去了,這事兒才剛剛起步,而手上堆積的事情卻一大堆,真是心亂如麻;

2)加班熬夜達成了一個里程碑式的成果,信心滿滿卻只收到一句話“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要推倒重來;

3)正如火如荼操辦著,卻突然收到指示說這事兒破產了,最後才知道原來只是一時心血來潮;

4)還在加班、熬夜,熬夜、加班,苦苦折騰許久正要做出第一個Demo了,回過頭來說這事兒先擱擱,我們得先學會走;

5)披星戴月、破荊斬棘之後,終於完成了,我們的小宇宙開始膨脹,頓時覺得無所不能:下一個專案是什麼;

以上條目經過一些演繹或者放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一些補充

我沒有當過領導,也沒有管理過團隊,如何領導、管理難以啟齒。但多多少少被領導過,也被管理著,也有一些道聽途說,以我之淺見,它們的好壞在於是否需要不斷壓榨和窄化工作的概念,是否需要不斷進行自我洗腦,是否需要被迫去尋找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和意義。當然,你也可以掏空自己的雜思,簡化模型:工作就是工作,收到任務強力推進,一份勞動一份薪酬,僅此而已,這大概就是僱傭制的初始形態。

領導是我們難以企及的,對話談不上;管理者還可以交流幾句,但也不會是平等對話。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直接上司既是管理者,也是領導,所以他們既要操領導的心,也要做一線員工的事兒,當然也不會落下偶爾扮成奶爸帶帶我們。要做什麼,領導說了算,我們無權干預;所以我們暫且只能關注如何把事情辦好,這是管理者和我們這些下屬的事兒。

鑑於程式猿和IT團隊的獨特性,斗膽直接上幾粒藥丸,短期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長期服用可藥到病除:

1) 不小心看過硝煙中的Scrum和XP,建議有“沒有管理是最好的管理”、“這事兒我說了算”等類似思想種子,以及想管理卻沒有章法、難成體系、不得其法的人可以看看,足以讓人躊躇滿志。

2) 又見知乎週刊:去他的經理,建議產品經理們看看關於Idea、需求、技術、體驗等思考與悖論,大夥兒都要努力了。

3) 再見知乎週刊:職場生存狂,建議位低權輕責任重的程式猿們看看如何向上管理、處理衝突、做一個優秀的職場種田人。

4) 再再見關於工作的博文系列,那些還在技術上隻身奮鬥的人們需要注意了,腳踏實地,但也不忘仰望天空,身體健康、生活性福才是王道。

再再再見知乎有一問如何提高團隊管理能力,回答排名第一的李楠在“6.分割和適當的中間結果檢查”中附圖很漂亮,這兒直接貼過來,請看圖說話;更多精彩內容要看原文,請自覺移步。

spring_report

一點淺見

沉默是好事,沒有想清楚儘可悶聲兒做事,且看時間檢驗;有時也是一件壞事,大夥兒隻字不提凝成堅冰,下一次自然會好的。關於沉默,還有一個理論,叫“沉默的螺旋”。

關於團隊管理,有些事大夥兒心知肚明,也可以說是共識,這兒只提幾點:

1) 多一點交流。同屬一個團隊,但有可能還是散兵作戰,各懷鬼胎,不能形成合力。所以平日多一點交流吧,碎碎念也可以,但不要忘記多加點養分。

2) 關鍵性溝通。我把溝通認為是關鍵事項的交流,比如某些功能做或者不做的決策,理論模型的必要評估等等,少走彎路,少做無用功。經理們很喜歡用Milestone,這兒我也不妨用用,相比瑣碎的交流,溝通就是一次Milestone;再添一堵:在專案中Milestone有多重要,在溝通中它就有多重要。

3) 會議、會議。這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會兒是寧缺毋濫,一會兒可能就是寧濫勿缺。我認為會議真不可少,看看上文的Spring Report,好美好的樣子,但別忘了會前的充分準備,也別忘了如何高效地開會?

4) 理性爭論。BrainStorming可助我們集思廣益,避免一個人的狹隘;但爭論往往可以直逼問題的本質,只是我們需要懂一點吵架的藝術,理性爭論,以免亂起鬨。

5) 二八定律。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付出了血本卻收益甚小,終日忙忙碌碌無一刻閒暇,不妨看看二八定律;若有興趣,還可以看看它的另一面長尾理論。我相信這時你需要的是冷靜,是思考,而不是亂磕亂碰,手足無措。

6) 自我修養。人是一個很奇怪的動物,很容易把成功歸因自己,而把失敗歸於他人,不管怎樣還自我感覺良好。借用莊表偉的一句話,這時你需要找虐、找抽、找滅、找罵、找毒舌、找X(X=一切能夠打擊你的東西),不斷osce te ipsum。借用胡適的一句話:“就我們一般人而言,最簡便的修養方法是讀書”,所以請多讀書、多思考。

延伸閱讀

關於工作

參考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