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mongoDB學習(二)——mongoDB的基礎操作

mongoDB學習(二)——mongoDB的基礎操作

     在MongoDB資料庫裡面是存在有資料庫的概念,但是沒有模式(所有的資訊都是按照文件儲存的),儲存資料的結構就是JSON結構,只不過在進行一些資料處理的時候才會使用到MongoDB自己的一些操作符。

1、 使用mldn資料庫:

這裡寫圖片描述

實際上這個時候並不會建立資料庫,只有在資料庫裡面儲存集合資料之後才能夠真正建立資料庫。

2、 建立一個集合——建立一個emp集合

這裡寫圖片描述

這個時候mldn資料庫才會真正的存在。

3、 但是很多的時候如果按照以上的程式碼形式進行會覺得你不正常,因為正常人使用MongonDB資料庫集合操作的時候都是直接向裡面儲存一個數據。

這裡寫圖片描述

4、 檢視所有集合:

這裡寫圖片描述

發現dept集合自動建立了。

5、 檢視emp表的資料

·語法:db.集合名稱.find({若干條件})

這裡寫圖片描述

從傳統的資料表來看(集合就相當於表的結構),表的結構一旦定義就必須按照其定義的要求進行內容的編寫,但是MongoDB不一樣,它可以自己隨意擴充資料。

6、 增加不規則的資料

這裡寫圖片描述

此時dept集合的內容可以由使用者隨便去定義,完全不用考慮其它的結構,那麼實際上就必須明確一點了,在MongoDB資料庫之中是絕對不可能存在有檢視集合結構的操作。

7、 關於ID的問題

在MongoDB集合中的每一行記錄都會自動的生成一個“”_id” :ObjectId(“55949a13eecd74894d19d8dc”)”資料,這個資料組成是:“時間戳 + 機器碼 + PID + 計數器”,這個ID的資訊是MongonDB資料自己為使用者生成的。

8、 檢視單獨的一個文件資訊

這裡寫圖片描述

9、 刪除資料

這裡寫圖片描述

10、更新資料

這裡寫圖片描述

11、刪除集合

·語法:db.集合名稱.drop()

這裡寫圖片描述

12、刪除資料庫(刪除當前所在的資料庫)

這裡寫圖片描述

刪除資料庫的是刪除當前所在的資料庫,必須先切換到資料庫後才可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