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MongoDB配置檔案說明

MongoDB配置檔案說明

Mongodb 3.x配置說明,本文內容忽略了Enterprise版和一些不常用的配置。

一、配置說明

    在Mongod安裝包中,包含2個程序啟動檔案:mongod和mongos;其中mongd是核心基礎程序,用來接收讀寫請求、負責儲存實際資料,mongod例項是構成叢集的基本單位,比如Replication set、Sharding Cluster、Config Servers等;mongos是Sharding Cluster架構模式中的“路由”程序,即客戶端請求訪問mongos,然後有mongos將請求轉發給合適的sharding server執行操作,並將result返回給客戶端,所以mongos基本不儲存資料,只是在記憶體中快取部分shard key與sharding server的對應關係,便於路由。

    在配置檔案方面,mongod和mongos有很多相同之處,下文中如有區別之處將會特別指出。

    在一個節點上,通常同時啟動mongod和mongos程序是正常的,他們之間不存在資源競爭,但是為了避免衝突,我們希望它們使用各自的配置檔案,比如mongod.conf、mongos.conf;mongodb的某些平臺下的安裝包中沒有自帶配置檔案,需要開發者自己建立。

    重要配置引數講解如下:

1、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 false>

    描述:是否以fork模式執行mongod/mongos程序,預設為false。

    pidFilePath:<路徑>

    描述:配合"fork:true"引數,將mongod/mongos程序ID寫入指定的檔案,如果不指定,將不會建立PID檔案。

2、net:

    bindIp: <127.0.0.1>

    描述:mongod/monogs程序繫結的IP,application通過此IP、port建立連結。可以繫結在任意網絡卡介面上,如果你的mongos/mongod只需要內網訪問,可以繫結在內網IP(例如:192.168.1.100),如果需要外網訪問,那麼則繫結外網IP,如果此值為“0.0.0.0”,則繫結到所有介面即內網、外網IP均可以訪問。(不建議)可以繫結都多個ip上,ip地址之間用“,”分割。

    port: 27017

    描述:mongod/mongos偵聽埠,預設為27017;不過因為mongodb有2種典型的架構模式:replica set和sharding,如果開發者在一個節點上部署多個mongod例項,需要注意修改此埠以避免衝突。

    maxIncomingConnections: 65536

    描述:mongod/mongos程序允許的最大連線數,如果此值超過作業系統配置的連線數閥值,將不會生效(ulimit);預設值為65536。通常客戶端將會使用連線池機制,可以有效的控制每個客戶端的連結個數。

    wireObjectCheck: true

    描述:當客戶端寫入資料時,mongos/mongod是否檢測資料的有效性(BSON),如果資料格式不良,此insert、update操作將會被拒絕;預設值為true

    ipv6: false

    描述:是否支援mongos/mongod多個例項之間使用IPV6網路,預設值為false。此值需要在整個cluster中保持一致。

3、storage:

    dbPath: db

    描述:mongod程序儲存資料目錄,此配置僅對mongod程序有效。預設值為:/data/db。

    indexBuildRetry: true

    描述:當構建索引時mongod意外關閉,那麼再次啟動是否重新構建索引;索引構建失敗,mongod重啟後將會刪除尚未完成的索引,但是否重建由此引數決定。預設值為true。

    repairPath: _tmp

    描述:配合--repair啟動命令引數,在repair期間使用此目錄儲存臨時資料,repair結束後此目錄下資料將被刪除,此配置僅對mongod程序有效。不建議在配置檔案中配置,而是使用mongod啟動命令指定。

    engine: mmapv1

    描述:儲存引擎型別,mongodb 3.0之後支援“mmapv1”、“wiredTiger”兩種引擎,預設值為“mmapv1”;官方宣稱wiredTiger引擎更加優秀。

    journal:

        enabled: true

        描述:是否開啟journal日誌持久儲存,journal日誌用來資料恢復,是mongod最基礎的特性,通常用於故障恢復。64位系統預設為true,32位預設為false,建議開啟,僅對mongod程序有效。

    directoryPerDB: false

    描述:是否將不同DB的資料儲存在不同的目錄中,dbPath的子目錄,目錄名為db的名稱。對已經儲存資料的mongod修改此值,需要首先使用mongodump指令將資料匯出,然後關閉mongod,再修改此值和指定新的dbPath,然後使用mongorestore指令重新匯入資料。(即匯出資料,並使用mongorestore將資料重新寫入mongod的新目錄中)

    對於replica set架構模式,只需要在每個secondary依次操作:關閉secondary,然後配置新的dbPath,然後啟動即可(會執行初始化sync,從primary中將資料去完全同步到本地)。最後操作primary。

    此引數僅對mongod程序有效,預設值為false,不建議修改此值

    syncPeriodSecs: 60

    描述:mongod使用fsync操作將資料flush到磁碟的時間間隔,預設值為60(單位:秒),強烈建議不要修改此值;mongod將變更的資料寫入journal後再寫入記憶體,並間歇性的將記憶體資料flush到磁碟中,即延遲寫入磁碟,有效提升磁碟效率。此指令不影響journal儲存,僅對mongod有效。

    mmapv1:(如下配置僅對MMAPV1引擎生效)

        quota:

            enforced: false

            描述:配額管理,是否限制每個DB所能持有的最大檔案數量,僅對mongod有效,預設值為false,建議保持預設值。

            maxFilesPerDB: 8

            描述:如果enforce開啟,每個DB所持有的儲存檔案不會超過此閥值。僅對mongod程序有效。

        smallFiles: false

        描述:是否使用小檔案儲存資料;如果此值為true,mongod將會限定每個資料檔案的大小為512M(預設最大為2G),journal降低到128M(預設為1G)。如果DB的資料量較大,將會導致每個DB建立大量的小檔案,這對效能有一定的影響。在production環境下,不建議修改此值,在測試時可以設定為true,節約磁碟。

        journal:

            commitIntervalMs: 100

            描述:mongod程序提交journal日誌的時間間隔,即fsync的間隔。考慮到磁碟效能,mongod間歇性的flush日誌資料;此值越小,資料丟失的可能性越低,磁碟消耗越大,效能越低。如果希望write操作強制立即寫入journal,可以傳遞引數選項“j:true”(在客戶端write操作中指定此選項即可),此操作(包括此前尚未提交的)將會立即fsync到磁碟。僅對mongod有效,單位:毫秒

        nsSize: 每個database的namespace檔案的大小,預設為16,單位:M;最大值可以設定為2048,即dbpath下“.ns”字尾檔案的大小。16M基本上可以儲存24000條命名條目,新建一個collection或者index資訊,即會增加一個namespace條目;如果你的database下需要建立大量的collection(比如資料分析),則可以適度調大此值。

    wiredTiger:(如下配置僅對wiredTiger引擎生效(3.0以上版本)

        engineConfig:

            cacheSizeGB: 8

            描述:wiredTiger快取工作集(working set)資料的記憶體大小,單位:GB,此值決定了wiredTiger與mmapv1的記憶體模型不同,它可以限制mongod對記憶體的使用量,而mmapv1則不能(依賴於系統級的mmap)。預設情況下,cacheSizeGB的值為假定當前節點只部署一個mongod例項,此值的大小為實體記憶體的一半;如果當前節點部署了多個mongod程序,那麼需要合理配置此值。如果mongod部署在虛擬容器中(比如,lxc,cgroups,Docker)等,它將不能使用整個系統的實體記憶體,則需要適當調整此值。預設值為實體記憶體的一半。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描述:journal日誌的壓縮演算法,可選值為“none”、“snappy”、“zlib”。

            directoryForIndexes: false

            描述:是否將索引和collections資料分別儲存在dbPath單獨的目錄中。即index資料儲存“index”子目錄,collections資料儲存在“collection”子目錄。預設值為false,僅對mongod有效。

        collectionConfig:

             blockCompressor: snappy

             描述:collection資料壓縮演算法,可選值“none”、“snappy”、“zlib”。開發者在建立collection時可以指定值,以覆蓋此配置項。如果mongod中已經存在資料,修改此值不會帶來問題,舊資料仍然使用原來的演算法解壓,新資料檔案將會採用新的解壓縮演算法。

        indexConfig:

            prefixCompression: true

            描述:是否對索引資料使用“字首壓縮”(prefix compression,一種演算法)。字首壓縮,對那些經過排序的值儲存,有很大幫助,可以有效的減少索引資料的記憶體使用量。預設值為true。

4、operationProfiling:

    slowOpThresholdMs: 100

    描述:資料庫profiler判定一個操作是“慢查詢”的時間閥值,單位毫秒;mongod將會把慢查詢記錄到日誌中,即使profiler被關閉。當profiler開啟時,慢查詢記錄還會被寫入“system.profile”這個系統級的collection中。請參看mongod profiler相關文件。預設值為100,此值只對mongod程序有效。

    mode: off

    描述:資料庫profiler級別,操作的效能資訊將會被寫入日誌檔案中,可選值:

    1)off:關閉profiling

    2)slowOp:on,只包含慢操作日誌

    3)all:on,記錄所有操作

    資料庫profiling會影響效能,建議只在效能除錯階段開啟。此引數僅對mongod有效。

5、replication:(複製集架構模式配置,如果只是單點,則無需配置)

    oplogSizeMB: 10240

    描述:replication操作日誌的最大尺寸,單位:MB。mongod程序根據磁碟最大可用空間來建立oplog,比如64位系統,oplog為磁碟可用空間的5%,一旦mongod建立了oplog檔案,此後再次修改oplogSizeMB將不會生效。此值不要設定的太小, 應該足以儲存24小時的操作日誌,以保證secondary有充足的維護時間;如果太小,secondary將不能通過oplog來同步資料,只能全量同步。此值僅對mongod有效。

    enableMajorityReadConcern: false

    描述:是否開啟readConcern的級別為“majority”,預設為false;只有開啟此選項,才能在read操作中使用“majority”。(3.2+版本)

    replSetName: <無預設值>

    描述:“複製集”的名稱,複製集中的所有mongd例項都必須有相同的名字,sharding分散式下,不同的sharding應該使用不同的replSetName。僅對mongod有效。

    secondaryIndexPrefetch: all

    描述:只對mmapv1儲存引擎有效。複製集中的secondary,從oplog中運用變更操作之前,將會先把索引載入到記憶體中,預設情況下,secondaries首先將操作相關的索引載入到記憶體,然後再根據oplog應用操作。可選值:

    1)none:secondaries不將索引資料載入到內容

    2)all:sencondaries將此操作有關的索引資料載入到記憶體

    3)_id_only:只加載_id索引

    預設值為:all,此配置僅對mongod有效。

    localPingThresholdMs: 15

    描述:ping時間,單位:毫秒,mongos用來判定將客戶端read請求發給哪個secondary。僅對mongos有效。預設值為15,和客戶端driver中的預設值一樣。當mongos接收到客戶端read請求,它將:

    1、找出複製集中ping值最小的member。

    2、將延遲值被此值允許的members,構建一個列表

    3、從列表中隨機選擇一個member。

    ping值是動態值,每10秒計算一次。mongos將客戶端請求轉發給延遲較小(與此值相比)的某個secondary節點。僅對mongos有效。

6、sharding:(僅對sharding架構模式下有效)

    clusterRole: <無預設值>

    描述:在sharding叢集中,此mongod例項的角色,可選值:

    1、configsvr:此例項為config server,此例項預設偵聽27019埠

    2、shardsvr:此例項為shard(分片),偵聽27018埠

    此配置僅對mongod有效。通常config server和sharding server需要使用各自的配置檔案。

    archiveMovedChunks: true

    描述:當chunks因為“負載平衡”而遷移到其他節點時,mongod是否將這些chunks歸檔,並儲存在dbPath下“moveChunk”目錄下,mongod不會刪除moveChunk下的檔案。預設為true。

    autoSplit: true

    描述:是否開啟sharded collections的自動分裂,僅對mongos有效。如果所有的mongos都設定為false,那麼collections資料增長但不能分裂成新的chunks。因為叢集中任何一個mongos程序都可以觸發split,所以此值需要在所有mongos行保持一致。僅對mongos有效。

    configDB: <無預設值>

    描述:設定config server的地址列表,每個server地址之間以“,”分割,通常sharded叢集中指定1或者3個config server。(生產環境,通常是3個config server,但1個也是可以的)。所有的mongos例項必須配置一樣,否則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問題。僅對mongos有效

    chunkSize: 64

    描述:sharded叢集中每個chunk的大小,單位:MB,預設為64,此值對於絕大多數應用而言都是比較理想的。chunkSize太大會導致分佈不均,太小會導致分裂成大量的chunk而經常移動

##整個sharding叢集中,此值需要保持一致,叢集啟動後修改此值將不再生效。僅對mongos有效

7、sytemsLog:(系統日誌,必須配置)

    verbosity: 0

    描述:日誌級別,0:預設值,包含“info”資訊,1~5,即大於0的值均會包含debug資訊

    quiet: true

    描述:"安靜",此時mongod/mongos將會嘗試減少日誌的輸出量。不建議在production環境下開啟,否則將會導致跟蹤錯誤比較困難。

    traceAllExceptions: true

    描述:列印異常詳細資訊。

    path:  logs/mongod.log

    logAppend: false

    描述:如果為true,當mongod/mongos重啟後,將在現有日誌的尾部繼續新增日誌。否則,將會備份當前日誌檔案,然後建立一個新的日誌檔案;預設為false。

    logRotate: rename

    描述:日誌“迴轉”,防止一個日誌檔案特別大,則使用logRotate指令將檔案“迴轉”,可選值:

    1)rename:重新命名日誌檔案,預設值。

    2)reopen:使用linux日誌rotate特性,關閉並重新開啟此日誌檔案,可以避免日誌丟失,但是logAppend必須為true。

    destination: file

    描述:日誌輸出目的地,可以指定為“ file”或者“syslog”,表述輸出到日誌檔案,如果不指定,則會輸出到標準輸出中(standard output)。

8、與安全有關的配置(摘要介紹)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security:  
  2.     authorization: enabled  
  3.     clusterAuthMode: keyFile  
  4.     keyFile: /srv/mongodb/keyfile  
  5.     javascriptEnabled: true  
  6. setParameter:   
  7.     enableLocalhostAuthBypass: true  
  8.     authenticationMechanisms: SCRAM-SHA-1  

    1)authorization:disabled或者enabled,僅對mongod有效;表示是否開啟使用者訪問控制(Access Control),即客戶端可以通過使用者名稱和密碼認證的方式訪問系統的資料,預設為“disabled”,即客戶端不需要密碼即可訪問資料庫資料。(限定客戶端與mongod、mongos的認證)

    2)clusterAuthMode:叢集中members之間的認證模式,可選值為“keyFile”、“sendKeyFile”、“sendX509”、“x509”,對mongod/mongos有效;預設值為“keyFile”,mongodb官方推薦使用x509,不過我個人覺得還是keyFile比較易於學習和使用。不過3.0版本中,mongodb增加了對TLS/SSL的支援,如果可以的話,建議使用SSL相關的配置來認證叢集的member,此文將不再介紹。(限定叢集中members之間的認證)

    3)keyFile:當clusterAuthMode為“keyFile”時,此引數指定keyfile的位置,mongodb需要有訪問此檔案的許可權。

    4)javascriptEnabled:true或者false,預設為true,僅對mongod有效;表示是否關閉server端的javascript功能,就是是否允許mongod上執行javascript指令碼,如果為false,那麼mapreduce、group命令等將無法使用,因為它們需要在mongod上執行javascript指令碼方法。如果你的應用中沒有mapreduce等操作的需求,為了安全起見,可以關閉javascript。

    “setParameter”允許指定一些的Server端引數,這些引數不依賴於儲存引擎和互動機制,只是微調系統的執行狀態,比如“認證機制”、“執行緒池引數”等。參見【parameter

    1)enableLocalhostAuthBypass:true或者false,預設為true,對mongod/mongos有效;表示是否開啟“localhost exception”,對於sharding cluster而言,我們傾向於在mongos上開啟,在shard節點的mongod上關閉。

    2)authenticationMechanisms:認證機制,可選值為“SCRAM-SHA-1”、“MONGODB-CR”、“PLAN”等,建議為“SCRAM-SHA-1”,對mongod/mongos有效;一旦選定了認證機制,客戶端訪問databases時需要與其匹配才能有效。

9、與效能有關的引數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setParameter:  
  2.     connPoolMaxShardedConnsPerHost: 200  
  3.     connPoolMaxConnsPerHost: 200  
  4.     notablescan: 0  

    1)connPoolMaxShardedConnsPerHost:預設值為200,對mongod/mongos有效;表示當前mongos或者shard與叢集中其他shards連結的連結池的最大容量,此值我們通常不會調整。連線池的容量不會阻止建立新的連結,但是從連線池中獲取連結的個數不會超過此值。維護連線池需要一定的開支,保持一個連結也需要佔用一定的系統資源。

    2)connPoolMaxConnsPerHost:預設值為200,對mongod/mongos有效;同上,表示mongos或者mongod與其他mongod例項之間的連線池的容量,根據host限定。

二、配置樣例

    mongodb 3.0之後配置檔案採用YAML格式,這種格式非常簡單,使用<key>:<value>表示,開頭使用“空格”作為縮排。需要注意的是,“:”之後有value的話,需要緊跟一個空格,如果key只是表示層級,則無需在“:”後增加空格(比如:systemLog:後面既不需要空格)。按照層級,每行4個空格縮排,第二級則8個空格,依次輪推,頂層則不需要空格縮排。如果格式不正確,將會出現如下錯誤: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Error parsing YAML config file: yaml-cpp: error at line 3, column 1: illegal tab when looking for indentation  
  2. Error parsing YAML config file: yaml-cpp: error at line 15, column 12: illegal map value  

    1、mongod.conf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systemLog:  
  2.     quiet: false  
  3.     path: /data/mongodb/logs/mongod.log  
  4.     logAppend: false  
  5.     destination: file  
  6. processManagement:  
  7.     fork: true  
  8.     pidFilePath: /data/mongodb/mongod.pid  
  9. net:  
  10.     bindIp: 127.0.0.1  
  11.     port: 27017  
  12.     maxIncomingConnections: 65536  
  13.     wireObjectCheck: true  
  14.     ipv6: false   
  15. storage:  
  16.     dbPath: /data/mongodb/db  
  17.     indexBuildRetry: true  
  18.     journal:  
  19.         enabled: true  
  20.     directoryPerDB: false  
  21.     engine: mmapv1  
  22.     syncPeriodSecs: 60   
  23.     mmapv1:  
  24.         quota:  
  25.             enforced: false  
  26.             maxFilesPerDB: 8  
  27.         smallFiles: true      
  28.         journal:  
  29.             commitIntervalMs: 100  
  30.     wiredTiger:  
  31.         engineConfig:  
  32.             cacheSizeGB: 8  
  33.             journalCompressor: snappy  
  34.             directoryForIndexes: false    
  35.         collectionConfig:  
  36.             blockCompressor: snappy  
  37.         indexConfig:  
  38.             prefixCompression: true  
  39. operationProfiling:  
  40.     slowOpThresholdMs: 100  
  41.     mode: off  

    如果你的架構模式為replication Set,那麼還需要在所有的“複製集”members上增加如下配置: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replication:  
  2.     oplogSizeMB: 10240  
  3.     replSetName: rs0  
  4.     secondaryIndexPrefetch: all  

    如果為sharding Cluster架構,則需要在shard節點增加如下配置: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sharding:  
  2.     clusterRole: shardsvr  
  3.     archiveMovedChunks: true  

    當然,一個mongod例項即可以為“複製集”的member之一,也可以作為sharding叢集中的一個分片,這取決你的架構模式。

    mongod程序可以做為“config server”例項,只需要將“clusterRole: configsvr”即可;由此可見,一個mongod例項可以為“單點例項”、“config server”、“sharding server” + “replication set member”其中一個角色,建議使用不同的配置檔案啟動它。

    2、mongos.conf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systemLog:  
  2.     quiet: false  
  3.     path: /data/mongodb/logs/mongod.log  
  4.     logAppend: false  
  5.     destination: file  
  6. processManagement:  
  7.     fork: true  
  8.     pidFilePath: /data/mongodb/mongod.pid  
  9. net:  
  10.     bindIp: 127.0.0.1  
  11.     port: 37017  
  12.     maxIncomingConnections: 65536  
  13.     wireObjectCheck: true  
  14.     ipv6: false   
  15. replication:  
  16.     localPingThresholdMs: 15              
  17. sharding:  
  18.     autoSplit: true  
  19.     configDB: m1.com:27018,m2.com:27018,m3.com:27018  
  20.     chunkSize: 64  

    mongos例項不需要儲存實際的資料,對記憶體有一定的消耗,在sharding架構模式下使用;mongos需接收向客戶端請求(後端的sharded和replication set則不需要讓客戶端知道),它可以將客戶端請求轉發到一個分片叢集上(分片叢集基於複製集)延遲相對較小的secondary上,同時還負責chunk的分裂和遷移工作。

三、其他

    1、啟動與關閉    

    配置檔案中絕大部分引數,都可以通過程序啟動命令指定,通常啟動命令列中的引數將覆蓋配置檔案中的引數。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mongod -f mongod.conf  

     當然,也可以通過使用多個命令列引數來啟動,如下僅為示例: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mongod --bind_ip 127.0.0.1 --port 27017 --dbpath /data/mongodb/db --logpath /data/mongodb/logs --storageEngine mmapv1 --fork  

     mongod配置中所指定的目錄地址必須首先建立,否則將無法啟動,這有別與其他系統。

    mongos啟動方式同上。如果希望基於service方式啟動mongod、mongos,請參考其他文件。

    可以通過kill指令來關閉mongod程序,不過這種方式有些粗暴,在production環境中可能會導致資料損壞,建議使用mongo shell來“cleanly”關閉mongod程序,這種方式安全而且不會導致資料損壞。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mongo  
  2. > use admin;  
  3. > db.shutdownServer();  

    可以使用“kill <mongod process ID>”的方式關閉,這種方式也是“cleanly”;如果使用“kill -9 ”方式就是強制執行緒退出,可能會導致資料丟失。如果在非fork下執行mongod,直接在shell上使用“CTRL-C”方式也是“cleanly”退出。對於線上環境,最好不要“kill -9”。 

    2、repair

    “修復”資料庫,當mongodb執行一段時間之後,特別是經過大量刪除、update操作之後,我們可以使用repair指令對資料儲存進行“repair”,它將整理、壓縮底層資料儲存檔案,重用磁碟空間,相當於資料重新整理了一遍,對資料優化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mongod沒有開啟journaling日誌功能,repair指令可以在系統異常crash之後,用於整理資料、消除損壞資料;如果開啟了journaling日誌功能,我們則需不要使用repair來修復資料,因為journal就可以幫助mongod恢復資料。在replication set模式下,可以使用repair,但是通常可以直接刪除舊資料,使用“資料同步”操作,即可達到“恢復”、“整理”資料的目的,效果和repair一樣,而且效率更高。

    repair需要磁碟有一定的剩餘空間,為當前database資料量 + 2GB,可以通過使用“--repairpath”來指定repair期間儲存臨時資料的目錄。repair指令還會重建indexes,可以降低索引的資料大小。

    如果mongod意外crash,需要首先正常啟動mongod,讓根據journal日誌恢復完資料之後,才能執行repair;如果journal日誌有資料尚未恢復,那麼使用repair指令啟動mongod將會失敗。

    repair時需要關閉mongod程序,執行完畢後再啟動。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mongod --dbpath=/data/mongodb/db --repair  

     mongodb比較傾向於使用shell來repair特定的database,這個操作相對比較可控,其內部工作機制一樣。

Java程式碼  收藏程式碼
  1. >./mongo  
  2. >user mydatabase;  
  3. >db.repairDatabase();  

    3、mongodump與mongorestore

    我們通常會使用到mongodb資料的備份功能,或者將一個備份匯入到一個新的mongod例項中(資料冷處理),那麼就需要藉助這兩個指令。

    mongodump將整個databases全部內容匯出到一個二進位制檔案中,可以在其他mongod使用mongorestore來載入整個檔案。需要注意mongodump不會匯出“local”資料庫中的資料,當然這個local庫對恢復資料也沒有太大意義。

相關推薦

mongodb配置檔案.conf

轉自:https://www.cnblogs.com/xuange306/p/6074078.html 配置檔案在  /etc/mongod.conf檔案裡 啟動方式 ./bin/mongod -f MongoDB.conf  會看到  abo

mongodb 配置檔案(增加win10的使用修改)

文章在:win10+Mongodb4.0上使用,並做了部分使用修改,修改都使用藍色標識。 下面是轉載檔案的正文部分: 本文件是在mongodb為3.4下編寫的,僅作為參考,詳細內容請參考:https://docs.mongodb.com/manual/referenc

MongoDB配置檔案說明

Mongodb 3.x配置說明,本文內容忽略了Enterprise版和一些不常用的配置。 一、配置說明     在Mongod安裝包中,包含2個程序啟動檔案:mongod和mongos;其中mongd是核心基礎程序,用來接收讀寫請求、負責儲存實際資料,mongod例

mongodb配置檔案詳解,記憶體限制,使用者驗證 yaml格式

mongodb配置檔案詳解,記憶體限制,使用者驗證 yaml格式 2019年05月27日 17:18:30 西門小鳳

多資料來源MongoDB的使用(法一:直接通過配置檔案來建立不同的MongoDbFactory).md

通過來個不同資料來源中指定資料庫中的collections中資料個數 技術要點 1.配置檔案: spring.application.name=spirngboot-integ-mongo-mdsource spring.data.mon

MongoDB配置按天儲存日誌檔案

mongodb預設不提供直接按天來輸出日誌檔案的配置,但是提供一個日誌清理的命令:logRotate。如果日誌不及時清理會導致mongo訪問越來越慢,甚至卡死。 要使用logRotate命令需要進入到mongo shell,然後執行: use admin #db.

linux (centos)下安裝 mongodb v3.2 筆記(啟動的時候可以指定配置檔案)

1.下載mongodb      預設都是64位的,這個有點尷尬。。。    64位系統下載地址: https://www.mongodb.org/dl/linux/x86_64-debian81?_ga=2.15324022.1713724367.1498550

MongoDB的安裝及配置檔案選項全解

感謝有奉獻精神的人 轉自:http://www.jb51.net/article/87914.htm http://my.oschina.net/pwd/blog/399374#navbar-header 安裝部分1. 安裝包1.1 mongodb-org 可

mongodb.conf配置檔案詳解

啟動MongoDB有2種方式,一是直接指定配置引數,二是指定配置檔案。這裡先介紹配置檔案,啟動方式如下:1.mongod --config /etc/mongodb.conf配置如下:verbose:日誌資訊冗餘。預設false。提高內部報告標準輸出或記錄到logpath配置

Mongodb 新版配置檔案詳解

mongod.conf $ vi /etc/mongod.conf 手冊 程序管理 processManagement:   fork: true  # fork and run in background   pidFilePath: /var/run/mo

MongoDB 3.2配置檔案directoryPerDB引數,無法重啟

MongoDB3.2 使用過一段時間之後,想要配置下directoryPerDB引數,於是在mongod.conf配置檔案storage下加入: directoryPerDB: true 服務重啟時報錯資訊如下: 2016-07-21T02:47:14

mongodb配置檔案的解析

mongodb的配置檔案的解析 2018年07月19日 14:44:43 飛翔的小宇宙 閱讀數 427更多

【轉】MongoDB配置文件說明

details 5.0 key 第一個 pen log data 端口 this 啟動MongoDB有2種方式,一是直接指定配置參數,二是指定配置文件。這裏先介紹配置文件,啟動方式如下: mongod --config /etc/mongodb.conf 配置如下:ve

nginx+gridfs+mongodb 配置訪問png圖片顯示無法加載問題

nginx配置文件 做了 nginx配置 副本 server port 問題 模塊 bject 上傳文件後,瀏覽器中請求:http://&lt;nginx server ip>:<port>/gfs/<my file> 瀏覽器出現“無法

mongodb配置和基本操作

特性 服務 win done service 基本 添加 close english MongoDB3.0新特性WiredTigerMMAPv1可插拔引擎API基於web的可視化管理工具 查看版本號mongod --version啟動數據庫 mongod --dbpath

MongoDB配置與基礎用法

multi sta att 替換 core bin 系統 ram 多個 MongoDB 安裝 官網:https://www.mongodb.com/ 手冊:https://docs.mongodb.org/manual/ win7系統需要安裝補丁,KB2731284

MongoDB 配置

系統 命令 fig文件 完整 tro ins mon 分享圖片 gpa MongoDB安裝 簡單,按提示安裝即可。安裝方式: 1. Complete:完整安裝2. Custom:自定義安裝,可選擇安裝路徑和安裝組件 記得添加MongoDB環境變量。 MongoDB配置 在M

MongoDB配置復制集

() 客戶端 bcd 中斷 cfg 其他 db2 state 狀態 簡介 MongoDB復制是將數據同步在多個服務器的過程。 復制集提供了數據的冗余備份,並在多個服務器上存儲數據副本,提高了數據的可用性, 並可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 復制集還允許從硬件故障和服務中斷中恢復數據

CDH5.15.1 hive 連接mongodb配置及增刪改查

uri str prope upd info with oot ODB ble 1. 下載 wget http://repo1.maven.org/maven2/org/mongodb/mongo-hadoop/mongo-hadoop-hive/2.0.2/mongo-h

三大框架(ssh)學習——配置檔案詳解(一)

配置檔案詳解 指定web應用預設字符集 <constant name="struts.i18n.encoding" value="gbk" /> 此配置相當於: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gbk”);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