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3億使用者背後的增長與轉型隨手記依然安全

3億使用者背後的增長與轉型隨手記依然安全

3億使用者背後的增長與轉型隨手記依然安全
3億使用者背後的增長與轉型隨手記依然安全,2018年8月,隨手集團CEO穀風參加了臺北“2018圓桌趨勢論壇”。這場圍繞“超級使用者時代”商業趨勢的腦力激盪吸引了來自全臺的100多位企業家,穀風作為特邀主講嘉賓,進行了《增長與轉型——隨手集團3億使用者背後的祕密》的主題演講,解密自己創業8年的心路歷程。
突破記賬痛點
根據易觀的統計資料,在國內記賬理財市場,擁有隨手記、卡牛信用管家 旗艦品牌的隨手集團是活躍使用者排名第一的企業,整體市場佔有率超過70%。截至目前,隨手集團的累計下載使用者超過3億,其中隨手記為2.2億,卡牛為8000萬。
由於使用者增長強勁、商業模式清晰,隨手集團吸引了多家全球知名的投資集團和企業家的投資,包括金蝶集團董事局主席徐少春、紅杉資本、復星銳正資本、原始碼資本、KKR集團等。其中,去年10月由KKR集團領投的C輪系列融金額達2億美元。
穀風對於自己在財務這件事上能夠打贏一開始就信心爆棚。
穀風解釋說,現在人人手機上都要用到的GPS導航,原來是軍用技術,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從軍用轉民用後,很快就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財務軟體領域也是一樣,穀風在2010年創業推出隨手記之前,他已經在企業級財務軟體領域摸爬滾打了十多年,歷任金蝶集團的多個高管職位。
作為一款記賬軟體,隨手記推出後幾個月,就成為市場上的第一名。在隨手記面世之初,市場上有180多家記賬軟體,但沒有一家的使用者規模超過50萬,

隨手記是第一家超過50萬,也是第一家超過100萬、1000萬、1個億、2個億的個人財務軟體。
隨手記先後推出了“記一筆”、場景賬本、多人賬本等解決使用者痛點的首創性功能。
除了這些看得到的功能和細節,穀風認為,隨手記脫穎而出更重要的因素在於價值觀。
“我們跟別人對於財務工具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穀風表示,財務工具本質上是跟健康教練、跟醫生是差不多的角色,它的核心是要幫助使用者養成好的財務習慣,而不是迎合使用者,“功能和設計都可以被模仿,但價值觀抄不走。”
轉型財務金融
發展到2015年,隨手記和卡牛信用管家兩款產品的使用者規模已經在市場上一路領先。但擺在穀風面前的一大課題是貨幣化。事實上,直到2014年,隨手集團都沒有產生規模性收入,儘管公司獲得多輪融資,資金充沛,但在穀風看來,是時候把公司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了。
在穀風看來,首先這是使用者需求延伸的必然要求,“我們提供的是財務工具,幫使用者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但使用者不會僅僅滿足於瞭解,他們下一步想要實現的就是我該怎麼進行資產配置,如何投資”。
從市場形勢來看,儘管2015年隨手集團的使用者仍處於高速增長,但在穀風看來,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很快就會消失。
經過一段時間的“腦戰”,穀風決定進行公司轉型,從一個單純的財務工具服務轉型成為財務金融服務,為使用者提供網際網路投資、信用卡資訊服務、貸款介紹服務等。
“投資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以賺取高投資回報為目標的,一種是為了實現某個人生目的或解決某個現實問題而投資。”穀風表示,
隨手
集團為使用者提供的投資服務屬於後一種,使用者可能想開始一場旅行或要裝修,開始記賬、攢錢、投資,它強調的是從容不迫的生活,“這與我們使用者群的需求特徵是十分吻合的,而我們認為那種追求高回報的投資方式是壓迫式的”。
業界把這種基於一個人的財務狀況和財務規劃而開展的金融服務稱之為財務金融。穀風進一步解釋說,財務金融就是,通過為使用者長期提供個人財務管理服務,並使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對使用者需求進行準確識別和判斷,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場景化、智慧化、個性化的金融資訊服務,幫助使用者實現人生目標,創造美好生活。
藉由財務與金融之間的紐帶和強相關關係,隨手集團構建了從財務管理到金融服務的完整商業閉環。
構建雙邊市場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臺大創意創業中心主任李吉仁表示,隨手集團的商業模式就是典型的雙邊市場,一邊補貼或不賺錢,通過另一邊來賺錢。誠品書店就是這樣的例子,書店本身不賺錢,但吸引來人流後,它所在的商場賺錢。李吉仁表示,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商業模式往雙邊市場走,這就意味著未來的商業戰爭將是入口的戰爭,誰掌握了終端入口,誰就擁有競爭力。
“雙邊市場的概念並不新鮮,但創新在於如何策略性地運用雙邊市場來構建商業模式。”李吉仁表示,這裡面有很多創新的地方,比如,如何創造使用者,如何黏住使用者,“你必須思考入口在哪裡,你到底離入口有多遠,你是坐在駕駛座、副駕、後排,還是行李箱裡”。
在李吉仁看來,傳統商業模式的邏輯是“貨-場-人”,而入口模式的邏輯變成了“人-貨-場”。
以隨手集團為例來拆解,先是通過財務工具服務吸引到了人,巨大的使用者規模形成了天然的金融服務場景,在此場景上再為使用者提供金融服務,從而構建了一條完整閉環。這與傳統金融服務的模式大不一樣。後者是先設計好了金融產品,再來尋找銷售場景,在場景中尋找銷售物件。
“誰掌握了入口,誰就獲得了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李吉仁說。
穀風表示,由於財務和金融之間的天然相關性,
隨手
集團面向財務金融的轉型相當順利,公司營收多年連續錄得年均10倍以上的高速增長。
“我們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穀風認為,目前公司記賬使用者轉化成金融使用者的比例僅在1%左右,未來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美國提供類似個人財務軟體服務的Intuit公司,目前其市值已經超過500億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