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王堅:雲端計算和大資料,你們都理解錯了》--潘越飛 讀後感

《王堅:雲端計算和大資料,你們都理解錯了》--潘越飛 讀後感

原文地址:http://www.huxiu.com/article/14477/1.html

沒有樣式的文字為文章原文。

加重綠色字型為本人吐槽讀後感。

————————————讀後感————————————

王堅,阿里巴巴最富爭議性的人物之一,愛者極愛,恨者極恨。

5月12日,我和MTC的朋友,在杭州發起並主持了一場關於雲端計算的沙龍,蝦米的思踐聊了雲音樂,快的打車陳偉星聊了雲時代的產品設計,短趣網王強宇聊了雲時代的創業,當然少不了王堅聊一聊他對雲端計算的看法。

當天,青龍老賊發了一段王堅的部分觀點,遭遇了他開通微信公眾號以來最強烈的退粉,也激起了圈內人的各種討論,這就是王堅的“影響力”。

我把王堅的分享做了個第一人稱詳細版的梳理,裡面涉及了阿里雲的定位、對大資料的反思、對APP創新的不看好,資訊量很大,你可以感受一下。

一 無人機是大資料的典型

我熱愛和平,但一講到雲端計算和大資料,我想到的兩個例子,都跟戰爭有關。

一個例子是,《世界是平的》作者去前線,看了現場的指揮官,發現西點軍校應該重新辦了。因為一個連排級的軍官,只要一個電話,航母上的飛機就過來了。這放在以前的戰爭裡是不會發生的,一個連排級軍官能夠動用的戰爭資源非常有限。今天,其實一個連排級的軍官需要的訓練和過去的軍長師長是一樣的。

經常有人問,如果有一定的基礎設施,我能不能改變世界。在以前,只有國家主席可以做,今天一個人可以做的比主席還能多。因為有了雲端計算。

另外一個例子是,有人和我吹牛,說世界上大資料用得最好的就是無人機。前幾天美國還在開會討論為什麼要租用中國的衛星,就是因為它自己的資料不夠。無人機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創新,以前仗不是這麼打的,今天有了大資料後就變了。

所以,雲端計算可以讓你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做以前不能做的規模。

~確實,準確的是說,有了大資料,我們有了做以前不能做的資本,有了雲端計算,我們有了拿資本去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的能力。

二  我們的客戶才是最會用資料的人

阿里雲最早成立的時候,我們說自己是資料分享第一平臺,對於這個定位,我自己覺得還蠻超前的。

阿里巴巴最早在討論的時候,我們說為什麼提資料,不提資訊,這是一個很關鍵的事情。IBM會說資料沒有用,知識才有用,所以這個定位很關鍵。

只要一談到資料,我們其實就把自己定位在平臺上了。我們想象我們的客戶是把資料用到最好的人,而不是我們自己。

今天,最成功的資料公司就是谷歌。谷歌拿了全世界每個人都有的資料,就是web,它就靠自己的處理能力,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意。谷歌初期的時候,它有的資料別人也有,只是別人沒有他的處理能力和思想。

資料就是資料,只是要有人把他做成生意。

所以我們定位自己的時候,資料就是資料,這個是最基本的東西,有人比你更聰明,會把這個事情做成重要的生意。

今天的資料遠遠超過以前WEB的資料,所以可以想象的生意也會多很多很多,所以肯定可以比以前做得更大。

以前也沒人知道資料在哪裡,直到谷歌把他變成一個搜尋,有辦法把廣告引導搜尋裡面。今天看來這個很簡單,放當初很難,因為要把大家都有的東西,做成一個掙錢的東西,當時沒幾個人想清楚的,否則微軟、雅虎也都不會把雅虎外包給別人。

~恩,阿里就是產生資料的機器(因為阿里的淘寶、天貓、支付寶都能產生使用者資料),如果要機器去負責加工出任何時候都能賺錢的產品,難度太大,如果中心放在產生得天獨厚的原材料方面,任何時候做轉型都很容易。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裡面,真是高招,既可以利用原材料自己建廠分析和加工產品,又可以把原材料提供分享給別人,讓別人加工賺錢,自己也分一杯羹。

用一句比較流行的廣告語,就是,“我們不生產水,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三 “大資料”叫錯了

之前田溯寧在北京組織了一個活動,請了《大資料》的作者,大家開了一個很小的研討會。

我分享時說,其實大資料是叫錯掉的,“大資料”沒有反映這個問題最本質的東西。

其實大資料很早以前就有,只是光只有資料大是沒有用處的。世界上最大的資料估計和網際網路一點關係都沒有,歐洲對撞實驗室做一次碰撞的資料,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完,最大的資料估計在那裡。

今天的資料不是大,真正有意思的是資料變得線上了,這個恰恰是網際網路的特點。所有東西線上這個事情,遠遠比“大”更反映本質。

像快的打車要用一個交通的資料,如果這些東西不線上,是沒有用的。

為什麼今天的淘寶資料值錢,因為他線上了。寫在磁帶、寫在紙上的資料,根本沒有用。

反過來講,線上讓資料蒐集變得非常容易。過去美國誰要做總統,需要做蓋勒普調查,去街上攔2000個人,在紙上打個勾,預測就很準了。現在不用做這個事情,只要在twitter上分析每個人發的東西,就可以知道總統會是誰了。

而且蓋勒普調查做完之後很難快速影響社會,現在資料可以反過來快速影響社會。就像打車軟體,如果要影響計程車司機,可能比出租車公司更大,原因就是資料線上了。

有時候,一些石油、地質之類的公司來跟我講大資料,我就想不通這算不算大資料。他們的資料多是肯定的,但是他們的資料不線上,沒有意義。

~大資料的5V理論

1、Volume(大體量):即可從數百TB到數十數百PB、甚至EB的規模。 2、Variety(多樣性):即大資料包括各種格式和形態的資料。 3、Velocity(時效性):即很多大資料需要在一定的時間限度下得到及時處理。 4、Veracity(準確性):即處理的結果要保證一定的準確性。 5、Value(大價值):即大資料包含很多深度的價值,大資料分析挖掘和利用將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 ~此觀點只能說明了時效性對於大資料的重要性,個人認為只要是在有大資料量的前提下,能經過分析處理後對客戶產生正向價值利益的資料,都能算作為大資料。大資料不是通用所有行業的大資料,它只是一個我們用來在某個行業某個領域產生價值的工具或者產品。

四 資料比功能更重要

產品我是不太懂的,阿里雲的產品做得那麼不好,都是我的責任,這個得求大家原諒。

但吃了很多苦頭後,對於產品心得還是有的。

目前我沒有看到一個產品和資料結合得很好。非網際網路時期的產品,功能一定是它的價值,今天網際網路的產品,資料一定是它的價值。

做航旅資訊的產品,出了很多款。最近我看到出了一個“航旅縱橫”,我用的比較多,我也不知道產品好不好,反正資料很好,他可以告訴你前一個航班發生了什麼事情。

過去的軟體,很多功能超出資料的重要性,但我相信,接下來,資料比功能會更重要。網際網路人應該會能理解這個說法。

我和馬雲開玩笑說,阿里巴巴對資料的理解深度,不會超過蘇寧對電子商務的理解。我的意思其實是,機會在哪裡,大家都沒搞清楚。

前幾天我在北京碰到葉凱(京玩蟹科技有限公司CEO),他說遊戲做來做去,發現數據是最重要的東西,在幾個機房裡資料拷來拷去很痛苦。

我猜測,他理解遊戲的話,完全靠直覺已經不夠了,資料可以幫他做這個事情。就好像一個人做在室內用資料來開飛機,光是訓練飛行員的成本都不知道降低多少,這和用資料去改進遊戲是異曲同工的。

~資料是用來構成金字塔的石頭,沒有石頭也產生不出金字塔,沒有操作這些石頭和去組裝這些石頭的本領,再多石頭也是白搭,我們不能否認資料的重要性,但是千萬也不能把資料的重要性給神化了,就像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五 雲端計算是個信任生意

我看雲端計算的時候,突然發現,雲端計算是個信任生意。包括蝦米,短趣,能搬到阿里雲,都是一個信任。

中國是全世界最早用紙幣的國家。一張紙上蓋個章,就讓人相信是財富,這需要極大勇氣的。今天,我們反而大大落後了,我們不相信信用卡,把信用卡當借記卡在用了,這是很要命的地方。

有人說他要做三年賺200億美金(的網際網路專案),他還要依靠別人(的雲端計算服務),他要相信這一點,是很了不起的。

我覺得,沒有這個勇氣,是不可能創新的。中國今天是有這樣的機會。

我這裡有個很自豪的案例。今天全國中國的藥品,都有一個條形碼,它需要去追蹤每個藥到了哪個批發商,到了哪個零售商,到了哪個醫院,到了哪個患者,這個東西是個很重要的東西。現在這個東西就在阿里雲上面,350萬億盒的資料都在上面。將來你跑到醫院,自然能知道哪個是真藥假藥,也就是說,原來亂七八糟的事情就沒了。這個是很大的創新。以前這些資料不線上的時候,你根本不敢去想,現在,你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了。

另外一個案例,保險是一個很傳統的行業。開一個保險公司,必須要開辦事處。每人敢說,現在辦一個保險,可以不籤一個書面的東西。但是,可能今年下半年,中國會出一家保險公司,這是全世界第一家沒有辦事處的保險公司。不需要在紙上籤任何東西,線上就能做完所有事情。

按我的理解,雲端計算能做好的話,創新機會非常大。

~我只能說阿里雲代表中國大資料行業的最高水平,這麼大的公司,讓一些小公司不產生信任感都不能行啊,不過畢竟這是商業雲,就算再大,想google這樣的超大雲,也不能讓全世界的銀行和政府情報部門去放心使用。

六 做APP,是在別人花園弄點盆栽

我覺得,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新,可以超越APP創新的範疇。

今天APP上的創新,有點像在人家花園裡種點小花。因為蘋果和安卓已經圈了一個花園,你種點花種點草是沒有問題的,就像是去花鳥市場買點盆栽,反正是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好。

但是你要做點有生命力的東西,還是有挑戰的。你要跑到大森林裡,才能做有生命力的東西。否則叫你下架就下架,你會覺得還是有問題的。

當然,那個花園是一個很好的環境,也有人來看。但是在中國做生態的話,我們還是可以做有革命性的東西。

具體是什麼,我們也真不知道。

~好吧,畢竟不是人人都是馬雲,公司都是阿里,有這麼大的資源建立一個大花園,小公司只能在大花園裡面種點小花來賺錢,什麼時候全世界都能虛擬成一個雲了,那時候才能叫做大森林,現在只希望能出來幾個比較靠譜的大花園來讓我等P民賺點小錢了。

七 有了施樂,才有蘋果

我們做雲端計算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就是我們真不懂。

這是一個無中生有的行業,我們過去只是在書上讀到過的。是靠大家的互相配合、互動才能做起來。

我覺得應該辦一個網際網路博物館。今天大家都看到了結果,沒看到過程,這樣的國家是很難創新。

大家可能不知道,大概百分之一百的滑鼠都在中國生產,大部分也在中國消費,很多技術也在中國。很少有人去問,為什麼有個東西要叫滑鼠,第一個鼠標出來的時候是很醜陋的木頭做的。

今天大家看到有個很漂亮的手機,叫做iphone,有個很好的作業系統,有個很好的appstore,大家可能沒想過,這東西怎麼來的。我早上在看一個關於美國八十年代經濟的片子,其中採訪了喬布斯,他說,如果不被蘋果趕走,可能不會發生後面的事情。如果當時喬布斯沒被趕走,沒有一賭氣去做NeXT,沒有被買回來作為ios的基礎的話,是不會有今天的蘋果的。

所以,這裡面的機緣巧合是很難計劃的。

我要抱歉的是,阿里雲是肯定要做好的,這個吃苦過程肯定逃不掉。

有一個八卦,蘋果先做麥金塔,微軟隨後出了視窗,蘋果就告微軟抄襲。蓋茨就和喬布斯說,我們就別互相搞了,其實我們都偷了施樂的東西。施樂沒做大,但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國的環境裡沒有施樂這樣的公司,自然而然就不要想出蘋果這樣的公司。

我想說,就算各位創業者和施樂一樣做點死不死活不活的東西,也很有意義。

~..我想說,就像你和阿里的各位領導和眾多創業者角度互換一下,把阿里的錢都散給小公司,讓小公司做一些不死不活的東西,也是很有意義的。

八 不是蒐集什麼資料,而是做什麼服務

今天的手機的感測器,和巡航導彈的感測器差不多。它能蒐集到的東西很多,但是沒有產生多大價值。

我覺得,資料蒐集這件事,已經沒有多大創新了,只要你想得到,我們一定能做得到。我覺得真正的創新,是你在這上面能夠做什麼,這還沒有人弄懂。

這是一個雞和蛋的問題,如果沒有人能夠用得好,那後面的東西不會發生。

最早的時候,有人會說,基於位置的服務什麼的。但是到了今天,依然沒有人知道了位置後,把服務做好。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挑戰。

~你這是在紅果果的小視百度的LBS服務和像大眾點評、我查查這種努力著的人們。(開個玩笑啦)

九 雲端計算這名字有歧義

雲端計算是工業時代的電,大資料就是福特生產線,雲端儲存就是鋼鐵工業。

也就是說,沒有鋼鐵,就沒有電,就不會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沒有云計算,大資料不會出來,如果美雲端計算沒有解決雲端儲存的問題,也不會出來。

我覺得雲端計算這名字的歧義在於,我們說這個的時候,其實包括了雲端計算、大資料、雲端儲存等等所有的東西。

大資料,是我今天能想到的,那條能起來的福特生產線。到了最後,大家應該會忘記了雲端計算,只記得福特了。所以我說,看得見的前端,看不見的後臺。

我不相信有人說,我做大資料,但是沒有云的,那就是小作坊。

十 千萬不要想著拿資料去改進業務

今天的銀行,都不會是靠大資料起來的公司。銀行靠什麼處理資料,靠IBM。你可以算出來他做資料的成本,他處理資料產生的價值,可能都無法抹平處理資料的成本。

資料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靠小的成本,去產生有價值的東西。

並不是說,有資料的地方,就會有大資料業務的存在。

阿里巴巴在資料上做的最好的是金融,但金融不等於銀行。阿里金融做小貸的事情,恰恰是銀行做不了的。銀行沒有這個資料,銀行做信用評級的成本極高,銀行不做小的貸款。

阿里金融每天貸10塊錢,100塊錢的人多得很。有個貸1塊錢的客戶,寫了個感謝信,說這輩子從來沒有人借給他一塊錢,突然有人借他1塊錢,他就覺得人生從此被尊敬了。

你千萬不要想著拿資料去改進一個業務,這不是大資料。你一定是去做了一件以前做不了的事情。

亞馬遜是全球做推薦最好的業務,這可以算是大資料的早期,但現在它每天想著怎麼把推薦做得更好,我覺得這件事情一定沒有希望。

~關鍵是銀行這種的都是物理機繫結著相關的安全業務服務,什麼時候出了又安全,又省事省錢的方法,才有可能重新更新銀行的現在貸款方式等。大家可能都不想,晚上存進去基於雲的銀行10W,第二天醒來發現一毛不剩,找銀行索賠,得到的答覆卻是被黑客攻擊,資金無法找回的一紙抱歉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