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瀑布式開發方法--《啟示錄》

瀑布式開發方法--《啟示錄》

   瀑布式開發方法的兩大基本原則是:

(1)採用階段式開發:這是產品經理最熟悉的用的最多的方法,即軟體開發過程被事先分為固定的幾個階段:撰寫書面的需求說明文件,設計高層軟體架構,設計底層細節,編寫程式碼,測試,部署。

(2)採用階段式評審:每個階段結束後,對該階段提交的成果進行評審,評審通過後才進入下一階段。

  瀑布式開發使用最廣,並且經久不衰的原因:

  瀑布式開發的流程具有可預測性,所以比較受管理層的歡迎,只要能準確理解需求和技術,而且需求不再改變,開發團隊就能為大規模的專案指定精確的開發計劃。並且在每個階段結束時都會提交書面材料,這會讓人比較放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人們對專案的信心。

  但是使用瀑布式開發也有缺點:

(1)產品驗證嚴重滯後:產品經理必須要等到軟體開發的尾聲,才能看到可以執行的軟體,也就是說,在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之前,軟體的可用性無法得到驗證。

(2)變更計劃價格不菲:在瀑布式開發過程中,任何對前期決策的修改都會打亂開發流程,大量工作需要從頭來過,嚴重延誤開發進度。然而產品經理負責跟蹤客戶和使用者的需求,如果需求發生變化,修改產品是不可避免的。

(3)無法適應快速的市場變化:瀑布式開發方法嚴重依賴文件和流程,即使是一點小小的改動都要花費不少的功夫,這就使產品經理壓力倍增,即要儘量確保提交的產品設計通過了驗證,沒有缺陷,另一方面,產品釋出後產品經理仍然提心吊膽,隨時準備以最快的速度修補產品。

  所以,瀑布式開發方法過於理想化,除非是規模很小的專案,否則瀑布式開發方法很難順利執行。

  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要改用Scrum和極限程式設計這類敏捷方法了。